新中国以来,产业工人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50年~80年代中后期
计划经济时代,这个时期的产业工人是国家的主人,属于领导阶级,拥有国家户口,俗称公家人,吃皇粮的。分房子、供粮油等福利,社会地位较高
第二个阶段,90年代初期~2010年左右
改革开放迎来了市场经济,这个时期大量的国企改制,产业工人纷纷下岗失去了铁饭碗,工人下岗后选择了重新就业或者下海。下岗再就业的选到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成为了合同工,社会地位有所降低,之后的企业招聘大多以劳动合同工为主招录新员工,大一点正规一点的企业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第三个阶段,2010年至今
这个时期劳务中介纷纷崛起,企业用工模式从劳动合同工向劳务派遣工转变,大量的工厂与劳务中介合作用劳务派遣模式招聘工人,劳务派遣工用工模式基本上是临时用工、日结工,大部分没有社会保险等保障,福利与正式工相比有天壤之别。工人的社会地位进一步降低
即将可能迎来的第4个阶段
AI人工智能的崛起,本来就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务派遣工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取代大部分工作岗位。到时候劳务派遣工又该何去何从还是个未知数。劳务派遣工会不会无工可打?
你们说老命头子的文章写的有没有道理?这产业工人的第4个发展阶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咱们不得而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