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左玮:民警可以“一人执法”了,执法公平如何监督?
    百姓话题  >  [焦点话题] 左玮:民警可以“一人执法”了,执法公平如何监督?     
    查看: 1626  回复: 27
     28  1/6  1  2  3  4  5  6  > 
    [焦点话题] 左玮:民警可以“一人执法”了,执法公平如何监督?      查看: 1626  回复: 27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5-4
    •  
    左玮:民警可以“一人执法”了,执法公平如何监督?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左玮】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核心条款之一——允许民警在特定条件下“一人执法”——引发了公众的热烈讨论。古老的俗语“两人为公,一人为私”疑虑被频频提起:一人执法是否带来权力松绑?如何监督执法公平?为解答此问,我采访了多位全国公检法一线工作者,以期了解这一变革背后的现实逻辑与基层困境。01.一人执法,并非“单刀赴会”的自由行“是在‘特定条件’‘特殊情况’下‘严格适用’。”一名从警十余年,带出无数“徒弟”的优秀老民警告诉我。“我个人觉得这不仅不是松绑,反而是收紧,对民警的程序规范意识、处突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法程序更得慎之又慎。”首先,新法是原有原则下的局部改动:询问、辨认、勘验、实施强制措施(如强制传唤、扣押)等常规调查取证,以及人身检查、场所检查等,依旧必须保证至少两名民警在场,这依旧是铁律。只有在“规范设置、严格管理的执法办案场所”内,进行询问、扣押、辨认或调解这四类工作时,方可由一名民警进行。因此,单人执法绝非普遍授权,而是严格限定,是特定“安全屋”内的特例授权,绝非普遍放行。其次,新法第五十四条第三款顺应基层执法实践,让快速反应有规可循:对现场发现的瞬时违法者,若情况紧急、危险程度低或事实清楚,经批准可由一名民警执行口头传唤等现场处置,但事后须立即补办手续。最后,是执法程序的技术铁律(第一百零八条第三款):凡属“一人执法”,必须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这是刚性红线。录像一旦缺失或损坏,辛苦取得的证据瞬间化为乌有,无法作为处罚依据,执法民警还会受到严厉惩罚。技术监督,是“一人执法”合法性的基石。“1996年,《行政处罚法》确立行政执法双人模式,本质上是为了防止权力滥用,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但随着情况变化,旧制度在实践中显得僵化。“而随着执法记录仪的100%普及和应用规范化,单人执法过程的录音录像可以完整记录现场情况、警察言行、当事人反应等,为执法过程提供客观证据,还包括天网系统在内的现场照片、视频、电子证据、民众监督等。”02.现实驱动:警力困局下的求变突围此次修订,非凭空而来,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现实考量和执法需求:技术支撑已足够、警情变迁和执法实践、警力不足困境。为了更好地解释和方便理解,本文以受访公检法人员反馈的真实情况,加上基层民警常处理的警情为例,以一个模拟情景做详细说明。小警是HGS派出所一名人民警察,带着对电视剧办大案要案的憧憬,天天处理的却是街头巷尾鸡毛蒜皮的群众纠纷。“没有大案要案,才是民众之幸。”他的前辈如是说。小警辖区在职民警总数21人,约占全所警力16%,辖区总人口数60万人,人口比约为0.0035%,日均警情上百起,基层民辅警常常24小时连轴转。这并非个别派出所的情况,我国警力不足已是老生常谈。W区民警告诉我:“说实话,我们这里只有案件侦查,确定要去传唤的才两个民警去。邻居之间的调解、买菜砍价还价鸡毛蒜皮,还有在接处警过程中临时发现的轻微违法行为,一般都是一个民警配辅警处警。还有些突发情况,第一个民警发现了,不可能等到第二个民警到齐了,才去阻止违法行为吧?这个条款修改,我觉得也是顺应基层实践。”“实际上,我们这边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民警带两位辅警处警的。”H市民警阿乐坦言,“一天百起警情,一般要求72小时内结案。每个警情都要配两个民警,根本不现实。”除了本身警力不足,公安部门人员配置还存在“头重脚轻”的现象。尽管公安部三令五申要求市县公安机关警力向派出所下沉、向社区前置,要求落实“基层两个40%以上”,但涉及利益调整,很多地区臃肿的中层不想改、不愿改,许多地区“臃肿的中层”改革动力不足,导致派出所、社区警力更加捉襟见肘。“本就人少活多,更别提一级勤务常态化,会议赛事或节假日等特殊时段更是24小时连轴转。”小警的同事无奈自嘲。“领导喊我把手上刑侦工作停下,先去把学校门口护学岗执勤了?!”刑警也在吐槽有些领导的指挥简直“倒反天罡”。想象一下这个高频场景:派出所民警小警独自值班,接到指令——群众报警某小区门口俩车主因车辆擦刮激烈争吵、推搡。冲突一触即发,但暂无人员受伤或持械迹象。而此时所里已无其他警力可派。在新法施行前,小警需要赶到现场控制事态的同时,呼叫所里调度第二名可能正在护学岗或另一现场民警赶来支援,待第二位民警抵达现场才能正式开展调解或调查取证。但在等待阶段,争吵可能会升级为斗殴,报警群众、关键证人也可能早已散去。“还有比如劝阻占道经营、交通违法处理等非常轻微、无争议、危险性极低的现场,或者群众求助等具有突发性和即时性的情形。强制要求两位民警在场,浪费资源、事态扩大、错失良机,还可能被双方当事人或围观群众误解警察不作为或执法死板。”新法赋能后,小警迅速判断此刻情景符合“特定条件”,果断即时介入处置。如何判定是否符合“特定条件”?小警对危险性、案情复杂性和紧急性进行了评估。“危险性——双方赤手空拳,情绪激动但未完全失控,围观群众不多——低风险;案情复杂性——刮蹭痕迹清晰,责任相对易判——事实清楚;紧急性——推搡随时可能升级、警察的到来使得围观群众越聚越多——需立即干预。”于是,小警开始了“单人执法”。这个过程如同双刃剑——效率提升的背后,是对执法规范的空前考验。那么,小警需要格外注意哪些部分呢?首先,程序正确是生命,证据即铠甲:执法记录仪从到达现场前开启,直至处置结束离开现场,必须全程开启、正常工作。清晰摄录争执状态、调解过程、双方陈述、车损痕迹、围观者反应。条件允许时(例如双方情绪已缓和),小警需清晰宣告:“我是XX派出所民警小警,警号XXXX,现依法对现场情况进行录音录像。”处置结束后,及时向指挥中心或值班领导报告处置情况、结果及已固定的证据。原始视频必须第一时间完整上传、安全保存,任何剪辑、删除都是自毁长城前功尽弃。如需进一步调查处理,应与后续接手的同事做好交接,清晰说明现场情况、已开展工作和已获取的证据。注意程序正确、强化证据意识,是单人执法合法性和自我保护的关键。其次,风险控制与自我保护:单人执法时,站位要利于观察全局和控制局面,避免将自己置于危险位置(如被夹在双方中间)。小警可先分开双方,保持安全距离再调解。再次,强制措施是“高压线”:单人执法禁止使用强制措施,若要使用,只能徒手控制,不能使用警械。本例中,若一方突然动手打人,口头警告无效后可使用徒手控制。“别说单独执法时了,就是现在双警出动,大家都习惯肉身硬扛而不用警械,任何警械使用都需万分谨慎,还不如赌一把自己不会受伤。”对此,另一名见证过同事大腿被砍得血肉模糊的民警告诉我:“个人认为,有些情况该用还是要用,宁可被关在牢里,也不想被挂在墙上。”最后,求援不是怯懦:一旦现场情况发生变化,超出单人控制能力(如对方叫来多人助阵、情绪极度失控、发现武器等),必须毫不犹豫、立即请求支援,民警和群众安全永远是第一优先级。“你是单位一块砖,却是家中一片天。”此外,处置完毕并不意味着此事彻底终结。如当事人对小警的处置不服,可根据小警此前报出的警号提起申诉;检察机关也会时刻对执法记录仪云平台存储内容进行随机抽查;违规的警察最高面临终身禁业(新法第一百二十条)等。“单人处警权责更分明是一方面,也更赋予执法者独立判断、敢于担当的能力。”Q市民警补充,“个人理解,就好像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单人处突,会倒逼干警培养个人能力,也防止内部推诿扯皮。”03.警钟长鸣“我个人叮嘱小年轻们要慎之又慎,尽量还是双警出动。”一名资深老所长不断叮嘱年轻民警们,“一次程序失误,可能所有努力归零,处罚撤销甚至终身追责。”深刻的警示,来自一起真实的“程序违法,满盘皆输”的酒驾案:ZY市赵某某因酒驾二度被抓,被当地公安分局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赵某某以“执法程序违法”为由提起行政诉讼。庭审过程中还原查酒驾现场,一名民警为赵某某检测酒精浓度,另一名民警在距离赵某300米处执行公务;后在带回所里询问时,仅有一名民警在赵某身旁,另一名民警在隔壁办公室处理其他警情,且凭证上该“双警出动”的签名由一人代签,法院遂以“程序违法”为由撤销对赵某的处罚决定。公安机关不服,提出确有两名具有执法资格的民警在场执法,只是由于案涉路段距离较长,执法人员分散在同一路段的不同据点,执法记录仪未能清晰拍摄另一名民警入镜,故执法程序属于“程序轻微违法”,应适用《行政诉讼法》第74条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公安机关强调,司机赵某系“二次酒驾”,在发现查酒驾卡口后调转方向意图逃跑,情节严重,本应从重处罚。法院反驳“未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在场”“单人询问、代签名行为”属于“重大程序违法”,而非“轻微违法”。最终,一、二审法院均以“执法程序违法”为由撤销对赵某的行政处罚决定。此案如一记警钟:司法审查的强化趋势,程序瑕疵可能直接导致行政行为失效。行政程序的合法性是行政行为有效的前提,即便实体处理结果正确,程序违法仍可导致行政行为被撤销,即使实体正确、结果正义无法弥补程序硬伤。我们再来看6月一起执法瑕疵导致的“罗生门”:前些日子,海南一旅摩骑手蔡某驾驶摩托车违法驶入高速,一民警发现后,在非执勤时间驾驶私家车采取鸣笛、喊话等警示措施,成功引导摩托车驾驶人减速并停靠至应急车道。民警向驾驶人表明人民警察身份并指出其危险驾驶违法行为,鉴于高速路情况紧急,且该驾驶人未对民警身份提出质疑,故未再继续出示执法证件。随后,民警护送该驾驶人驶离高速,从安全的互通处驶出,并将当事人及相关证件移交给高速公路管理大队。高速公路管理大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依法对摩托车驾驶人蔡某某作出罚款100元、驾驶证记1分的行政处罚,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无异议,现场接受处罚并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但处罚过后,骑手立即将视频发到网上并伴有“环海南岛摩旅误入高速被私家车逼停”的误导性标题,该视频被广泛传播引发舆情,“机车骑行家”“机车论坛”等多名网民人肉民警信息,数名律师批评民警“非工作时间”“私家车辆”“未出示证件”等执法行为“知法犯法”“逞官威”。6月28日晚,海南省儋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民警在非工作时间履职,存在未及时出示证件等不规范行为,未来将加强执法规范化。对此,海南监察委的一位同志告诉我:“网络时代,任何事情可能都被放大,所以执法更得步步为营。民警确实没有及时出示证件,加上询问骑手时术语不严谨,才给了部分人可乘之隙。”对于此事,部分网络评论呈现出一种吊诡之势——部分网民对“抽象程序正义的执着”,盖过了对“现实安全风险的关切”;对执法瑕疵的刨根究底,冲淡了民警不计个人得失守护交通安全的本能和担当。假设民警发现女子危险驾驶的那一刻,首先想到的是“下班时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按呆板的按规矩办事,先报告再请示,待公安车辆上路后再实施阻拦截停,其间若发生交通事故,那舆论又将如何?一些其他的顾虑也必须解决。例如,多地民警反馈执法记录仪存在诸多问题,“挂在警服上老掉”“容易坏”“储存空间小”“有录像没声音”“不够清晰”,若执法时记录仪在关键时刻出纰漏,白干一场事小,撤销处罚败诉追责事大。结语如此看来,《治安管理处罚法》允许特定条件下单人执法,建立在我国治安国情以及科技保障的基础上,“精准限定条件+技术监督=提升效率”,是适应现实警力状况、提升执法效率、回应实践需求的重要举措,本质是效率与公正的再平衡。警察在行使此项权力时,必须牢记“一人执法≠随意执法”,慎之又慎地评估适用条件。“它明确了在何种情况下警察可以独立执法,同时也意味着在此条件下,该警察需独自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和风险,权责更加清晰。”既要将程序合法、证据固定、风险控制、自我保护置于最高优先级,又要时刻保持清醒,遇险即求援,绝不逞强。客观上说,此次修改对一线民警的现场判断能力、执法规范水平、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公安机关配套加强培训、完善监督机制、强化技术保障,确保一人执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不损害执法公正和民警安全。最终,改革的成效,既系于法律条文的严谨,更系于每一位佩戴记录仪、在街头巷尾独当一面的“小警”们——明年新法施行后,他们须以加倍的专业与审慎,在效率与公正的天平上称量出法治的威严与守护万家灯火的温度。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7-11
    •  

    一人执法必然是带来监管缺失
    寻租空间增加
    警民之间信任危机更加严重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9-5-1
    •  

    有傻子又秀智商了。一人执法背后不就是一线警力紧张造成,现在什么破事都打110,警方就必须出警。一人执法的背后肯定是配置辅警一名,执法过程中执法仪是必须开启的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7-11
    •  

    执法仪是必须打开的
    就和劳动法必须遵守一样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2-26
    •  


    QUOTE:
    原帖由 暴走龙虾 于 2025-7-3 17:18 发表
    有傻子又秀智商了。一人执法背后不就是一线警力紧张造成,现在什么破事都打110,警方就必须出警。一人执法的背后肯定是配置辅警一名,执法过程中执法仪是必须开启的
    确实,根本原因就是警力不足,中国警民比好像在全世界属于最低之一,而中国警察需要做的事却是最多的,导致很多长期警察超负荷工作,一天工作20小时以上,已经到了人体的极限,这就是现状




     28  1/6  1  2  3  4  5  6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18759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