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是难得的智慧
人说知足常乐,确实是这样,但是要做到知足其实是很难的。
可以说比高等数学要难的多。不信,就看看身边人,看看自己,有多少人能够坦然做到的。
公元925年夏天,大雨连绵不止。已经做了三年的李存勖觉得暑热难耐,想盖一座高楼避暑。
他和大臣郭崇韬说:“当年在黄河之畔,我披铠跨马,与梁军作战,即便严寒酷暑,也从没觉得辛苦。如今住在这深广多荫的宫殿里,却仍感到难以忍受。这是为什么呢?”
郭崇韬回答得明白透彻:“当年陛下心里想的是天下,如今想的是自己·····,还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创业时的艰难,自然就不会觉得天气炎热了。”
人在困难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将就,稍微有点条件就吃不了苦,甚至于怎么享受还是不够满足。
人心不足,深广多荫的宫殿也觉的热的不行。
谈心不足,即使是一国的财富也不够他挥霍的。
闽国曾经是五代史十国中的经济强国,但几位后继之君,却奢侈的一塌糊涂。
王延翰开始,大肆建造奢侈宫殿,使用奢侈之物。王延翰修水晶宫,横跨福州西湖,绵延十里;王延钧动用工匠万人,修建了“东华宫”和“宝皇宫”;王继鹏以水晶作为装饰品,修建了奢侈的“紫微宫”;王延羲、王延政兄弟俩也在其任上大肆修建宫殿。
看看后代没有一个知足的,最后面对国库的亏空,几位闽王纷纷想出高招,来实现“生财之道”。增加商税、渔税、卖官······
不知足,一国的财富都不够一家人挥霍的。
如果贪得无厌,即使多倍的财务,好万背的美食也是满足不了的。
唐太宗在去洛阳巡视,中途在昭仁宫(今河南寿安)休息,他对御膳安排不周大发脾气。
魏征说:“隋炀帝常为百姓不‘献食’,或‘献食’不精美而发火,以至败亡。陛下应从中汲取教训。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意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再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
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提醒,恐怕我就难得听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问题的关键是,很多人听不進逆耳的忠言。所以最后往往自己自取其辱。
所以说,物质的本身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真正影响人的情绪或者行为的是人的心态。
能知足,就能象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
不知足,即使是山珍海味,豪宅华服,也是寝食难安。
这个问题在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说在明白不过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