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道不曾响起的刹车声,带走了我的舅妈
10月30日,中午11点22分。
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中午,我的舅妈像往常一样,骑着她那辆熟悉的电瓶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家的方向近在咫尺,或许,锅里还温着留给她的饭菜;或许,8岁的小外孙正念叨着外婆怎么还没回来。
然而,就在翠竹路靠近金星村的斑马线上,一场灾祸毫无征兆地降临。
一辆好猫电车,在临近斑马线时非但没有减速,反而突然变道超车,以肉眼可见的疯狂速度,将我的舅妈连人带车撞飞。
25米!25米!25米!
这是一个让我们所有亲属听到后都心如刀绞的数字。我们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一股可怕的力量,才能将一个人撞击到如此遥远的距离。就在那一瞬间,舅妈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她永远地倒在了那条熟悉的归家路上,再也无法推开家门,给等她回家的人一个温暖的微笑。
而比这个数字更让我们愤怒和心碎的,是现场的一个细节——地面上,没有刹车印。
没有刹车印。
这意味着,在撞上我舅妈的前后,那辆夺命的车,甚至不曾有过一丝试图挽救的制动。它就这么毫无顾忌地、风驰电掣地冲了过来,仿佛那条路上的一切生命都可以被轻易碾过。
一个温暖的家庭,从此天人永隔。
噩耗传来,整个家庭的天,塌了。无尽的悲伤化作决堤的泪水,但比泪水更让人心疼的,是那份刻骨的思念。
舅妈8岁的小孙子,尚且不能完全理解“死亡”的含义,但他知道,最爱他的外婆不见了。送亲那天,孩子红肿着双眼,拉着我的衣角,用稚嫩又沙哑的声音哭着说:“我想外婆了,她还能醒过来吗?”
那一刻,所有安慰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我强忍着泪水,抱住他,指着已然漆黑的夜空说:“宝贝,外婆没有离开,她变成了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会在天上一直看着我们,守护我们平安长大。”
孩子仰起头,认真地寻找着。他或许找到了,但那颗星星,永远照不亮我们地上这个残缺的家了。
然而,在我们沉浸于悲痛中时,另一边的冷漠与算计,更让我们感到刺骨的寒意。
事故至今,肇事者及其家属,没有送来只言片语的道歉,没有表达一丝一毫的哀悼。相反,我们得知,他们正在“四方奔走”,意图通过各种方式,减轻自己的罪责,甚至试图逃脱刑事责任。
一个生命的逝去,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是一件需要“摆平”的麻烦。这种对人命的极端漠视,比那场车祸本身,更让我们感到愤怒与心寒。
而让我们家属感到无比焦虑与无助的,是责任认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事故发生当天,现场勘查的结论曾让我们相信,事实清楚,法规明确。可如今,任何一丝可能偏离公正的传闻,都让我们寝食难安。我们比任何人都期盼一个基于事实与法律的、公正无私的鉴定结果,因为它关乎一条人命的尊严,关乎一个家庭的信念,更关乎公众对交通安全的信心。
案发当天让行车辆给我们提供了行车记录视频,清晰地记录下事故发生轨迹。肇事车辆有没有超速?有没有变道?有没有减速?是否斑马线撞人?请公众评判。[media=x,890,500]【第一支视频求三连!-哔哩哔哩】 【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media]
我们坚信法律的公正,也深信执法机关的严肃性与专业性。
因此,我们在此恳请办案机关:
能够顶住一切可能的干扰,以现场监控视频为铁证,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准绳,对此案作出经得起任何审视的、公正的责任划分。斑马线的优先通行权,是法律赋予守法公民的权利,不应被任何力量所扭曲。
今天,我写下这篇文章,有三个卑微而坚定的愿望:
第一,为舅妈鸣不平,求公道。
她是一位在斑马线上被夺去生命的母亲与外婆,她的通行权利不应被践踏。我们只为求一个清晰、公正的定责,让她安息。
第二,恳请并信任司法公正。
我们相信法律的尊严,也相信执法者的责任。我们期待此案能成为一个体现司法公正、守护斑马线安全的标杆。
第三,为呼吁公共安全。
我们强烈呼吁相关部门在此路段 增设减速带、加强超速监控、设立醒目标志,让“斑马线”真正成为“安全线”,而非“夺命线”。不要让下一个家庭,再承受我们这彻骨之痛。
舅妈已经化作星辰,我们无法唤回。
我们唯一的坚持,是让事实真相行走在阳光之下,让法律的天平不因任何外力而倾斜。
我们一家人,会抱着对公正的信任,等待结果。
我们也恳请您,为我们发声,转发关注,用社会的目光,一同守护这份平凡的、珍贵的公平与安全。
愿天堂没有车来车往。
愿人间,斑马线前皆有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