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几乎和歌剧同时诞生,且同为大型声乐体裁,清唱剧的结构与歌剧的组成,大致相同:有抒情调、独唱二重唱、朗诵调、合唱、序曲和其它器乐曲,也有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分配

不同之处则在于:清唱剧中演员不化装、不表演、只歌唱,无舞台布景、灯光、道具,演唱者一直在台上,没有出入场和其它戏剧化的动作,整场演出自始至终不分幕,而只有章节之分,专有一名叙诵者,叙说情节。此外,清唱剧中的合唱比歌剧多。



早期的清唱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使用拉丁文的清唱剧,专以圣经为题材,属于真正的教会音乐,这种清唱剧到17世纪后半期就消失了。

另一种清唱剧使用的是意大利文,取材较自由,主要在音乐会上演唱,被称为通俗清唱剧。流传的清唱剧,就是后者。通俗清唱剧虽然不是教会礼仪音乐,然而几个世纪以来,大部分的清唱剧作品都是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

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位著名音乐家都创作过清唱剧,包括:卡瓦莱里、卡里西米、许茨等,其中继卡里西米和许茨以后,整个巴洛克时期最杰出的清唱剧大师当数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歌剧和清唱剧领域,一生创作的歌剧多达40余部,清唱剧则有32部,且大部分都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比较有影响、时至今日还经常上演的有:《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参孙》、《犹大·玛可白》、《约书亚》、《所罗门》等。

亨德尔

《所罗门》


《所罗门》HWV67作于1748年,是亨德尔63岁晚年的作品,次年于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该剧是在圣经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讲述的是所罗门王判断两个母亲孰真孰假的案子,其中摘取了所罗门一生的几个重要事件。全剧共分三部分。

亨德尔的《所罗门》在音乐加雅致精巧、错落有致。清唱剧与歌剧的演唱有些区别,歌剧演出通常着重于戏剧冲突的张力,因此表演者较为突出情感的表现,甚至还借此卖弄一下演唱技巧,但是清唱剧的演出则偏向于弥撒曲的风格,要求乐手唱出对神的崇敬之情,因此歌手的表演也较为端庄平和。

《所罗门》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来自第三幕的序曲——《希巴女王莅临》,描绘了前来朝觐所罗门王以测其智慧的希巴女王之到访庆典,描绘希巴女王初入宫廷的情景。

此曲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亮相。乐曲弦乐声部和木管声部的水准是旗鼓相当的,各擅胜场而又水乳交融,音色丰满而又层次分明,把亨德尔鲜明的德国式对位风格、多彩迷人的配器魅力以及时时凸显的极高的灵感水平宣泄得淋漓尽致。

亨德尔的音乐中总是透露着器宇轩昂、富丽堂皇的皇家气质,而这首曲子,则充分发挥了亨德尔的这一特色,在清亮的演唱和华丽的弦乐中,你能感受到女王风度翩翩的仪态。

加德纳&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英国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

亨德尔《所罗门》


《所罗门》一般很少作完整演出,1984年,加德纳指挥蒙特威尔第合唱团、英国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还有Barbara Hendricks、Stephen Varcoe、Carolyn Watkinson、Anthony Rolfe Johnson、Nancy Argenta等歌唱家一同完整灌录了亨德尔《所罗门》
这是亨德尔的清唱剧录音中,品质最优秀的一套。以演奏古乐器出名的英国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与指挥加德纳向听众展示:以较轻的音质与较快的速度,同样也能表现出亨德尔作品里的庄严与宏伟
尽管在亨德尔的清唱剧里,描写以色列最伟大的国王所罗门的功绩的《所罗门》是剧情故事性较少的一部(除了尾声的审判场景),但是加德纳却能让作品表现出始终如一的人情味。

特别是第三幕所罗门与希巴女王之间的场景格外热情,其中大部分要归功于嗓音极富美感,饰演「希巴女王」的Barbara Hendricks,她庄重而高贵,演唱堪称瑰宝。表达直接,处理清晰且精确。


Carolyn Watkinson纯净的声音很适合饰演「所罗门」一角,饰演「所罗门皇后」的Nancy Argenta声音清澈甜美。

不过,表现最突出的,当属加德纳一手带领的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光芒四射、干净俐落的演出与英国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的演奏交相辉映,声音华美,令人激动。


本辑获《企鹅唱片指南》评鉴三星带花,并且评价道:“凭借华丽的录音,加德纳展示了如何以真实的力量传达亨德尔的魅力,即清晰聚焦的纹理和较快的速度......不过压倒一切的荣耀来自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的歌声,其干净、清脆的发音与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的精彩演奏相得益彰”



集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古乐专家于一身的加德纳,长期潜心于古乐奏法的研究,他与创建的蒙特威尔第合唱团、乐团、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革命与浪漫乐团都录有不少古乐CD,且都成绩骄人,在国际古典乐坛具有极高影响力,而这份录音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代表之一。


【原装进口】
加德纳指挥蒙特威尔第合唱团
&英国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
亨德尔清唱剧《所罗门》
欧版2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