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号又称为“法国号”,是铜管乐器组中最富诗意的乐器,音色柔和、丰满,它既能吹奏出铜管乐器嘹亮的音色(如英雄史诗主题),又能模仿出木管乐器的柔美音质(如天鹅绒般温润的抒情段落),这种“铜木双栖”的特性使其成为交响乐队中唯一能与木管五重奏融合的铜管乐器。
在舞台上,圆号的辨识度极高,金灿灿的圆弧上遍布着数个阀键,号嘴与喇叭口间绵延着极具几何美学的管身,据说“把管道全部拉长超过3米”,圆号的音域和音色宽广丰富,但也对演奏者的气息控制和技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濒临失控边缘。
圆号之难,在古典音乐界几乎达成一致共识,同时它也是一个演奏乐团必不可少的一项铜管乐器。其亮丽堂皇的音色更是引得无数人入迷。因此,优秀的圆号演奏家十分难求,在乐团里也会被当作“团宠”,地位极高。
接下来要跟各位乐友介绍的两位圆号演奏家可谓是“国人之光”,他们积极活跃于国际乐坛,让全球乐迷清晰了解到中国演奏家的实力。
01
Yun Zeng
曾韵
2019年第16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的获奖者音乐会上,捷杰耶夫公开评价曾韵为“一位出色的圆号演奏家”和“本次比赛最大的惊喜”。时年 19岁的曾韵,一举成为“柴赛”有史以来第一位铜管组金奖获得者以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器乐金奖得主。
两年后,在第 70 届 ARD 慕尼黑国际音乐大赛的舞台上,他夺得了二等奖、最佳委约作品演奏奖以及由慕尼黑室内乐团颁发的最佳演奏奖,并成为了第一位在 ARD大赛中获奖的亚洲圆号和中国管乐演奏家。被视为当今音乐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22年,曾韵更被指挥大师巴伦博伊姆亲自任命为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首席,成为该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之一。我国著名乐评人张可驹这样赞誉他的演奏:“无可挑剔的结构美感,呈现圆润的美声与充实的线条。”
这张由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发行的《如歌的圆号》是在曾韵赴德任职之前,携手年轻钢琴家韦子健在国家大剧院录制的专辑。
选曲几乎涵盖了圆号发展史,从自然圆号时代的贝多芬《圆号奏鸣曲》,到第一首按键圆号作品舒曼《柔板与快板》,再到现代作品维涅利《奏鸣曲》,以及曾韵在柴可夫斯基比赛中演奏的《如歌的行板》,还有在各大视频平台疯传的圆号版《野蜂飞舞》,可谓异彩纷呈。
曾韵表示:“可以通过收录这些真正具有现代乃至当代精神的作品,让听众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圆号这件乐器。"
特别值得一提,韦子健在录制完这张专辑后也踏上了出国参加顶级音乐比赛的征途,两个月后的2022年11月初,在久负盛名的日内瓦音乐(钢琴)大赛上摘得第三名。
02
Xiaoming Han
韩小明
韩小明出生在一个上海的音乐世家,他的父亲韩铣光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圆号演奏家和教育家,曾于1961年在日内瓦国际圆号大赛中获奖,实现了中国铜管乐器在国际比赛中“零的突破”。
10岁起随父亲学习圆号,韩小明早早展露了自己的音乐天赋,年仅17岁即担任原中国中央乐团的圆号首席,1985年起开始担任德国广播爱乐乐团的圆号首席,作为客座首席,他多次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多个世界一流乐团进行合作。
同时,他也是北京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创办人之一、中国爱乐乐团等国内知名乐团顾问、上海音乐学院特聘圆号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长期特聘圆号教授
曾荣获CMA唱工委音乐奖最佳古典演绎专辑,《上海莫扎特之梦》由现任德国广播爰乐终身圆号首席韩小明圆与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成员联合录制。
专辑共收录莫扎特三首圆号作品——许多圆号演奏家将它作为保留曲目的《降E大调第三号圆号协奏曲》K.447、为萨尔茨堡当时的宫廷圆号演奏家莱特伯格而作《降E大调圆号与弦乐五重奏》K.407、以及《降B大调圆号与弦乐队嬉游曲》K. 287。
出生自上海的韩小明,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客座圆号教授,他的音乐朋友圈也与上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正是他命名这张唱片标题的灵感来源。
这张唱片再次呈现了莫扎特的经典之作——音乐深度、强有力的音乐编曲、柔和的音符,于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张《施特劳斯浪漫圆号作品集》是德国古典唱片厂牌拿索斯旗下Oehms Classics为庆祝理查德·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与韩小明的特别合作。
辑中收录了理查德·施特劳斯和他的父亲弗兰兹·约瑟夫·施特劳斯为圆号创作的音乐。他的父亲弗兰兹·约瑟夫·施特劳斯,是当时慕尼黑宫廷乐团圆号演奏者,也是那个时代优秀的圆号演奏家。弗兰兹·约瑟夫·施特劳斯非常喜欢莫扎特、贝多芬与海顿的音乐,他对“现代音乐”的反感影响了理查德的早期发展,对理查德·施特劳斯的前期创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除收录6首钢琴与圆号的精彩合奏外,专辑还收录有五重奏作品——《蒂尔的恶作剧》作品28与《阿尔卑斯号角》。
三张圆号专辑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