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不仅收回了自己的道歉,而且还抱怨自己被鲁迅纪念馆断章取义,说自己的本意是强调“公共场合禁烟”,却被曲解为“误导青少年”,她还对自己的帖子被平台限制或删除表示强烈不满。

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让人们开始好奇这位“控烟志愿者”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很快,神通广大的网友们就扒出了答案,有人深挖了她的社交账号,在她的主页上赫然在推广一种名为“尼古丁袋”的违禁品。


但哪怕是这样我依旧觉得孙女士还有更深的东西可以挖,为什么她道歉之后又再度发文,这样的态度转变真的是给自己引流吗?为什么她能推广“尼古丁袋”,她的货源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不论怎么说,这样的结局还真是讽刺,孙女士本想借鲁迅的IP和控烟为自己引流,打造一个正义的“网红”人设,最终却被自己所追逐的流量反噬,落得个“臭名远扬”的下场,而且账号被封,人也被记住了,就算以后想走带货这条路大概率也走不通。
一个账号竟能长期打着公益的旗号,背地里却从事着有害产品的推广,直到网友们大量投诉才采取行动,这样的平台也应该得到严惩,从一支香烟开始,到一个生意的破产结束,这出网络大戏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落幕了。
国家烟草局2024年4月24日在官网上明确指出:口含烟,也就是尼古丁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电子烟管理办法》中雾化物的规定进行管理。而且,尼古丁袋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取得生产销售批准,属于非法产品。
另外,孙女士多次推广销售尼古丁袋,属于推广销售烟草制品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推广经营烟草制品,必须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方可推广销售。由此可见,不管是产品本身,还是孙女士的宣传推广、销售行为,都涉嫌违法。


视频中,孙女士称两次投诉并非针对鲁迅,会投诉鲁迅夹烟墙画是因为:这里是真的有好多人在墙前打卡陪一根,学点烟,被迫闻二手烟毒气,而周围都是孩子!并称,希望以后鲁迅墙画前不要再有人吸烟学点烟。



没错,幕后的助推者就是这个上游新闻。很多人在看过这个媒体,但不知道它是哪里的,它其实就是重庆日报集团旗下的一个新闻客户端。
如果你仔细观察,在新媒体时代,很多传统媒体为了生存,推出了很多新媒体客户端。在网络上,一些热门事件背后经常能看到某派新闻,某目新闻,某黄河新闻等等,这些都是地方传统媒体集团推出的新媒体。
有个别媒体为了流量,真的是豁出去了,什么都跟风报道。有些甚至成为了网络虚假新闻的助推者,还记得去年发生的“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吗?大量的媒体跟风报道,将事件推上极高的热度,最后发现竟然是假的,是网红为博取关注编造出来的。
还有那个广西高考15次的唐尚珺,某派新闻反复的跟踪报道。这种事情当作新闻报道一次就可以了,反复报道除了给他带来流量,没有任何意义,看到就烦。
营销号为了流量,胡编乱造,确实该加大整治。但某些媒体也得了流量饥渴症,成为假事件,假新闻的助推者,是不是也该有所监管。
说实话,这真的是一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把它炒上热搜的背后主导者,以后少干点这种事情。好好关心一下老百姓的迫切需求,才是媒体该干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嘿嚜 于 2025-9-4 09:1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