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许久了大西北的文章还没有发完,就是懒得写小作文,呵呵。青甘大环线上的艾肯泉是旅游的必去之地,这里方圆几十里寸草不生,因为有眼热泉:艾肯泉。
茫崖市之艾肯泉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花土沟镇莫合尔布鲁克村 。在蒙古语里,“艾肯”意为“可怕”,因此被叫做艾肯泉,也被称为“恶魔之眼”“大地之眼”“天使之眼” 。网络告诉我们,艾肯泉眼的特征:直径超10米,深度逾千米,是中国罕见的深泉之一。水温常年保持在30°C左右,喷涌高度可达半米,泉水含硫量极高,还含有大量钠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艾肯泉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活动地块交界地带,阿尔金断裂带、昆仑断裂带等大型地震断裂带穿过,深层断裂带为地下水运动开辟通道,含水层倾斜使水流顺势涌出 。高山冰雪融水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补给,同时,地下可能存在一条低温暗河,遇到地层断面时河水悬转而出 。所在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区,丰富的地热资源使得地下水受热后,携带矿物质上涌形成泉眼 。最早确切记载艾肯泉的是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他于1883年至1885年在青海和新疆穿越探险所著的《走向罗布泊》中,介绍了尕斯盆地艾肯泉。2010年,茫崖市自然观察爱好者王小炯意外看到艾肯泉。2017年,“艾肯泉”三个字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中。“恶魔之眼”从上空俯瞰,泉眼与喷涌出的泉水以及周围土地上深红色环带状的沉淀物,组成了一个奇特的瞳孔造型,仿佛一只镶嵌在大地上的眼睛。 泉眼周围由于长年硫磺沉淀,形成了铁锈色、金黄色、深红色等色彩斑斓的环带状沉积物,在不同的光线下,色彩变化丰富,极具冲击力。艾肯泉独特的地质构造和泉水成分,为研究地下水循环、地热活动、岩层演变等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 。泉水带来了丰富的矿物资源,对于了解当地的矿产分布和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
艾肯泉周围是广阔的戈壁和荒漠,人烟稀少,周围形成了红褐色的沉积物,从高空俯瞰,宛如一只眼,我们从地面上看,也看不出效果,泉旁边架了一个差不多二三层楼高的铁架子,大家可以爬上去看,每一次只允许上去十个八个人,几个人下来才可上去几个人,上去看效果好多了,像个眼睛了。其实只有无人机府视的,看起来才真的像眼睛。我发的图片真正像眼睛的,都是团友的无人机航拍的,绿色的最漂亮是截屏。
这里的名字之所以会“恶魔,天使”变化,我猜,当泉水安静的时候看起来如同“天使之眼”。如果泉水往外涌的厉害,那就是”恶魔之眼”了。不过旁边还有一个绿色小泉眼,也叫“天使之泉”。没有细细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