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预制菜”一上桌,人就跑光!商场餐饮的黄金时代真结束了?
    百姓话题  >  [社会写真] “预制菜”一上桌,人就跑光!商场餐饮的黄金时代真结束了?     
    查看: 2136  回复: 14
     15  1/3  1  2  3  > 
    [社会写真] “预制菜”一上桌,人就跑光!商场餐饮的黄金时代真结束了?      查看: 2136  回复: 14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6-3
    • 行业 医疗卫生
    •  
    “预制菜”一上桌,人就跑光!商场餐饮的黄金时代真结束了?

    周末的商场依旧挤满人,餐饮区却没了往日的热闹。

    不少门店的餐桌空着大半,服务员站在门口招揽客人,回应的人寥寥无几。

    曾几何时,商场餐馆靠“好地段”“高客流”吸引食客,排队等号是常态。

    如今,一盘预制菜却能让客人转身就走。

    三分钟上桌的菜没半点锅气,高价儿童餐藏着速冻料包,商家嘴上说“现炒现卖”,后厨却在拆预制包装。

    一边是预制菜市场规模年年增长,一边是商场餐饮撤店数量翻倍,黄金时代的褪去,从不是预制菜的错。

    而是“藏着掖着”的不透明凉了人心。






    预制菜占据市场
    北京朝阳合生汇的午饭点,本该是餐饮区最热闹的时候。

    但三楼那家挂着“小灶现炒”招牌的川菜馆里,七八张桌子只坐了两桌客人。

    点了份香辣鱿鱼,服务员顺口说“酱汁改不了辣”,刚坐下三分钟,菜就端上了桌。

    鱿鱼嚼起来发柴,酱汁甜得发腻,完全没有现炒的香气。“

    这是中央厨房预制的,加热一下就好。”





    后厨阿姨擦着灶台,声音不大却很直接。

    转头看向隔壁的网红奶茶店,排队的人绕了半圈。

    曾经需要排队两小时才能吃上的商场餐馆,怎么就留不住人了?

    更有意思的是,北京、天津10多家商场餐饮店,只有一家用红黄绿三色牌标注了菜品是否为预制菜,其余店家要么含糊其辞,要么干脆隐瞒。

    预制菜,正在悄悄偷走商场餐饮的人气。


    为啥商场里的餐馆这么依赖预制菜?

    答案藏在商场的安全规定里。

    多数商场出于消防考虑禁止明火,电灶根本炒不出街边馆子的“锅气”,商家只能用预制菜救场。

    一家连锁湘菜的区域经理坦言,他们的剁椒鱼头都是中央厨房提前蒸好冻着的,门店解冻加热就行,“不用预制菜,中午翻台率上不去,租金都赚不回来”。

    可消费者不买账。


    天津的李女士带着孩子在商场吃儿童餐,花了68元点的鳕鱼堡,咬开发现鱼肉是碎的,“跟自己在家热的速冻堡没区别,这钱花得太冤了”。

    还有位王先生说得更直接,前两年看新闻曝光外卖用两三块钱的过期预制料理包。

    现在去商场吃饭,只要菜上得太快就犯嘀咕,“上周点的糖醋排骨,骨头一掰就碎明显是反复加热过的”。

    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6173亿元,同比涨了27.3%。

    但商场餐饮的客流量却掉了近三成,2024年的撤店数量比上年翻了三倍。

    一边是预制菜产业的火爆,一边是商场餐饮的冷清,矛盾的核心其实不是预制菜本身。

    而是藏在盘子里的“秘密”。

    消费者和商家对“预制菜”的理解,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

    2024年三部门给预制菜下了定义:工业化预加工、不添防腐剂、需要加热的预包装菜肴,还明确说中央厨房给自家门店送的菜不算预制菜。


    但在消费者眼里,只要不是厨师当场下锅炒的,都叫预制菜。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说门店提前炖的大骨不算预制菜,罗永浩直接发文吐槽“这不是偷换概念吗”,这场争论其实就是认知鸿沟的缩影。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商家的“双面操作”。

    有的店贴着“现炒现卖”的海报,后厨却在拆预制菜包装。

    有的把预制菜卖得比现做菜还贵,问起就说“我们用的是高端预制料包”。

    北京的张先生就踩过坑,他在一家湘菜馆花88元点了小炒黄牛肉,吃着像罐头肉,后来才发现美团上同款预制菜只要20块,“这不是明着欺负人吗?

    ”其实消费者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

    走访中不少人说,忙的时候自己也会买预制菜回家加热,真正讨厌的是“被欺骗”。

    要是店家明说哪道菜是预制的,价格合理,大家反而能接受。

    就像北京那家明示的快餐店,用红色标复热预制、黄色标半预制,服务员主动介绍“糖醋排骨是中央厨房做好的,加热十分钟就能吃”。

    反而有人觉得“这样明明白白挺好”。

    面对这场危机,有的商场餐饮已经开始转身。

    东方一串、蜀大侠这些原本扎根商场的品牌,纷纷开到了社区里,租个小门面用明火炒菜,生意比以前还好。

    商场也在想办法,北京有些商场把餐饮区营业时间延到凌晨两点,加了乐队演出和露天酒吧,靠“烟火气”拉回客人。

    可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

    商场餐饮的黄金时代之所以褪色,不是因为预制菜不好,而是因为丢了“真诚”。


    曾经大家去商场吃饭,吃的是热闹、是放心、是新鲜感。

    现在吃的是预制菜的冰冷、是被隐瞒的失望、是性价比的失衡,自然就不想去了。

    说到底,餐饮的核心永远是人。

    预制菜本身是食品工业化的进步,能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甚至能把偏远地区的特色菜送到大城市。

    但如果用预制菜偷工减料、隐瞒欺骗,再好的技术也救不了生意。

    等到国标落地,餐馆都明明白白标注出哪些是预制菜,消费者能自主选择,愿意为透明买单,预制菜反而能成为商场餐饮的新助力。





                      
    • 来自 浙江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7-7
    • 行业 政府行政
    •  

    无奸不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6-8-15
    •  

    餐饮也分人群的

    普通人怎么可能吃私房菜?也不会吃给最底层吃的垃圾菜

    什么人吃什么菜,认命吧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7-3
    •  

    预制菜其实也可以说是一项能和冰箱媲美的发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很多粮食,减少了一些浪费




     15  1/3  1  2  3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61036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