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山东泰安一位普通外卖小哥在抖音视频里说出的一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却字字滚烫。可谁能想到,他冒着风险扑灭自燃车辆、保护了公共安全后,不仅被索要灭火器,还因送餐超时被平台罚款130多元——而他的申诉,竟然被无情驳回。
这件事最近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无数网友愤怒又心酸:我们一边呼吁“见义勇为”,一边却用制度和冷漠把好人推入困境。这究竟是谁的错?
事情发生在几天前。一辆停在商场外的汽车突然起火,浓烟滚滚,围观群众纷纷后退,无人敢上前。就在这危急时刻,正在送单的外卖骑手郝帅(网名“郝帅vlog”)果断停下电动车,冲进附近保安室拎出两个灭火器,顶着高温和刺鼻烟雾奋力扑火。几分钟后,火势被控制,他默默离开现场,继续赶往下一个订单。
本以为是一次平凡却勇敢的善举,结果却迎来一连串“寒心操作”。先是保安室人员找到他,要求他赔偿两个已用完的灭火器;虽然后来在舆论压力下,当地相关部门介入协调,灭火器一事最终免赔,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他因救火导致5个订单超时,被平台扣款130余元,申诉却被系统直接拒绝。
“我理解平台有规则,但规则不该压垮人性。”郝帅在最新视频中语气平静,却难掩失落。他说自己不图奖励,只希望别因为做对的事而受罚。更令人动容的是,即便如此,他仍坚定表示:“下次遇到,我还是会上。”
这句话,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也暴露了一个现实问题:当制度与善意发生冲突,我们该选择哪一边?
外卖平台的算法逻辑向来以“准时率”为核心指标,超时即罚似乎成了铁律。但现实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代码。火灾、车祸、突发疾病……这些不可抗力难道不该有例外通道?尤其当骑手是在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公共安全时,平台不仅不应处罚,反而应给予正向激励。
事实上,类似事件并非孤例。过去几年,全国多地都出现过外卖员、快递员在送件途中救人、救火、扶老人却被投诉或扣钱的情况。每一次,公众都在追问:我们的社会机制,是否真的在鼓励善行?
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城市已开始探索“好人免责”机制。比如深圳规定,快递、外卖从业人员因参与应急救援导致配送延误的,经核实可免除相关责任。杭州也有平台试点“公益豁免”通道,允许骑手上传证明材料申请撤销处罚。这些尝试虽小,却是文明进步的信号。
回到郝帅的遭遇,130元或许不多,但它代表的是一种态度——是选择冰冷执行规则,还是保留人性温度?平台若连这点善意都无法容纳,又怎能赢得骑手的忠诚与用户的尊重?
目前,郝帅已接到相关部门和媒体的联合采访邀约,后续或将推动平台政策优化。我们期待的不只是对他个人的补偿,更是一个长效机制的建立:让每一个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都不必在“守规则”和“做善事”之间痛苦抉择。
英雄不该流血又流泪,更不该因为善良而被惩罚。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次契机——让制度学会向善意低头,让社会真正懂得:守护好人,就是守护我们自己。
如果你也被郝帅的故事打动,请转发支持。别让130元,浇灭一个普通人心里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