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看到“78万”这个数字时第一反应是:现在读个博士要这么贵了?这学费到底合不合理?
随着争议不断发酵,11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终于作出回应:学费标准中的“一期”时长一般为4到6年,具体时长由学院与导师确定,学费明细需要咨询相关学院。
一、天价学费引热议
事情源于10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26年校本部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其中附带的学费标准显示,非全日制会计博士的学费为每期78万元。
这则消息很快在网络上引发讨论,不少网友直呼“读不起”。毕竟,78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天文数字。
面对汹涌的舆论,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工作人员在11月10日回应,非全日制博士招生简章要等明年才发布,目前可以先参考去年的招生简章。
换言之,现在引发热议的“78万学费”还只是一个标准,具体的招生政策还有待明年公布。
二、学费背后的真相
在热议“天价学费”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了解这78万元背后的真相。
首先,根据校方解释,“一期”不是一年,而是4到6年的完整培养周期。这意味着,如果按5年平均计算,每年的学费约为15.6万元。
其次,这78万元“大多是学费”,但具体的费用明细需要咨询相关学院。一般而言,高端非全日制博士项目的培养成本确实较高,包括师资配置、教学资源、实践环节等都有特殊安排。
再者,校方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如果是联培项目,则相关费用可以报销。这意味着,此类项目的主要目标群体可能是在职的企业高管或业务骨干,由企业承担学习费用。
三、非全日制博士教育的实际面貌
上海交通大学202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显示,该校博士研究生计划招生规模约5000名,其中校本部约4000名。
从学习形式上看,博士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一般均为全日制,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则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对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其招生简章会另行发布。
实际上,高端非全日制博士项目在国内高校并非新鲜事。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其在职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法律、经济学、工程、高级工商管理(EMBA)、艺术学、会计学等。
这些专业的学费也因项目和专业方向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例如,高级工商管理(EMBA)的学费在56.8万-70.8万元之间,与此次引发热议的非全日制会计博士学费相差无几。
四、天价项目的目标群体
那么,这些动辄数十万学费的项目,究竟是为谁准备的呢?
从校方的回应中可窥一斑:联培项目的费用可以报销。这清楚地表明,这类项目的主要目标群体并非个人,而是与企业、机构合作的联合培养项目。
对于企业来说,选派核心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到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学员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系统提升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最终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价值。
因此,78万元的学费,对于个人来说可能难以承受,但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一笔值得投入的战略投资。
五、教育分层的现实与思考
上海交大“天价学费”事件,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分层的现实。
一方面,普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依然享有国家补贴,学费标准相对合理;另一方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尤其是面向特定人群的高端项目,则采取完全不同的收费政策。
这种差异化定价,实际上反映了教育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对于有支付能力(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的特定群体,高校提供更个性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据此收取相应费用。
从法律角度看,高校收费自主权是国家赋予高校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有权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并依法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当然,这种收费也需要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并接受监管。
六、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
“天价学费”背后,公众最关心的还是教育公平与质量问题。
在教育公平方面,我们需要认识到,非全日制博士教育本身就不是面向大众的普通教育产品,而是服务于特定人群的高端教育服务。
只要这类项目不影响普通教育的公平性,且不挤占正常的教育资源,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
在教育质量方面,高学费理应对应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其品牌和信誉固然是一层保障,但具体项目的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师资配置等仍需严格把关。
校方应当公开更多关于该项目的详细信息,包括培养方案、师资力量、课程特色等,让公众了解其真实价值,而不仅仅是关注价格标签。
事实上,高端教育项目的高学费现象并非中国独有。全球顶尖商学院的EMBA、博士项目,学费也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民币。
教育的价值从不是简单的数字可以衡量,关键在于它能否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
对于追求知识的人而言,比价格更重要的永远是教育的内涵与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