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是否会撤回或调整对于此前被指控性骚扰的肖同学的处分?张平文表示,学校正在处理中。至于何时会公布处理结果的问题,这位校长则称,还要等上级的安排。
当晚7时许,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此前针对肖某某的处分通报,目前仍挂在武汉大学官方网站上。
连日来,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持续发酵。众多网友及一些学者提出,既然已有司法判决结果,武汉大学是否应当撤销对肖某某的处分?
多位专家称校方不应沉默 为肖同学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武汉大学不应采取不予回应的态度。校方不仅要重新审视此前的处分决定,还应说明当初处理该学生时,是否真正做到了依法依规,抑或只是为了平息舆论。部分学校一旦出现舆情,便急于平息,与当事人进行切割,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依法治教的原则。
熊丙奇指出,“性骚扰” 本质上属于法律问题,依照合法严谨的处理程序,首先应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并作出进一步认定,学校再依据警方的调查结果开展后续处理。
7月31日,复旦大学教授严锋也在社交平台上公开谈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谓‘性骚扰’事件,怎么看都是提告的一方欺人太甚,校方处分不当。”他认为,在公共空间无身体暴露、无接触、无偷拍等实质证据的情况下,对他人进行不依不饶的指控,“这是越界”。社会运转需要守住“将心比心”的常识底线——既维护自身权益,也尊重他人尊严。
7月30日,南京大学数学博士汤家凤在社交媒体上对此事表态:“不放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我认为武汉大学该撤销对男生的处分了。”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看来,大学校园的舆情事件往往有很强的互联网话题性,加之大学生群体的规模性和参与性,以及校方回应不足,往往使此类议题快速发酵和传播。
“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一样,都面临着‘舆情焦虑’,在网络舆情的重压之下,往往出现舆情回应的动作变形和行为扭曲,寄希望于‘快刀斩乱麻’,结果却‘欲速则不达’。“
北京慕公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昌松表示,“法院判决已经还了肖同学清白。司法是还原事实、解决纠纷的最后、最权威手段,学校当然要尊重司法判决,据此撤销之前的处理决定是不二法门,并要在原通报的范围内为肖同学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胡锡进:武汉大学应当撤销对肖某某的原处分,并且道歉
7月29日晚,知名媒体人胡锡进发表观点:武汉大学应当撤销对肖某某的原处分,并且道歉。必须要说,武大在当时舆论的压力下,轻率给肖某某记过处分,是很不应当的。
我也非常建议杨某尊重法院的判决结果,虽然判决没有要求她本人向肖某某道歉,但是我认为她如果那样做,向肖某某道歉,将是一种文明、有尊严的表现,那只会对她自己有好处。
并指出涉事女生杨某的硕士论文是否有问题,一些网友提出的疑点需要武汉大学方面客观公正地做出认定。武大方面已经错过一次了,希望这一次的结论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
舆论强烈反弹——
涉事女生高调宣布保研成功 尖刻言论再次引爆全网
7月27日,杨某媛发帖称通过了法考,成功保研,美美读博。嘲讽“肖同学保研会很困难吧”,尖刻言论再次引爆全网。
网友们都炸了:现在诬陷成本这么低了吗?毁掉别人前程还能全身而退?
网友点名要去香港浸会大学网站举报她“0成本诬告男生”,把一个985高材生逼得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小仙女”太嘚瑟了。另外,杨某媛硕士论文也被扒出,并被质疑学术不端。有不少网友要求严厉惩处女生杨某。
香港浸会大学回应将依规处理
7月28日,香港浸会大学官方微博发文回应近日媒体报道,回应全文如下:
香港浸会大学(浸大)设有清晰的招生政策和行为守则。我们一直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于任何违反行为守则的大学成员,浸大会根据既定的纪律程序处理。浸大不会就个别个案作出评论。
事件回看——
驳回性骚扰指控!“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
7月25日,“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法院审理认为,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的指控。
2023年10月11日,武大女生杨某媛以第一人称发帖举报引爆网络,她说7月11日在图书馆自习时被肖某某性骚扰。男生当场承认其不雅行为并写下道歉说明。她多次联系老师维权未果。
杨某媛公布的两封道歉信,写在同一张信纸上。信上写着肖某某姓名、年级、院系。
10月13日,武大发布通报,给予肖某某记过处分,但未陈述肖某某具体违规违纪行为。
数月后,肖某某的母亲晒出就诊记录,声称“孩子是湿疹复发,隔着衣服抓痒”。
网络舆论在“罗生门”中失控。肖某某被“开盒”,照片被制作成花圈、遗像,生出“官二代、富二代性欺压女生”等传言,全家遭遇网暴。事后不久,他被确诊创伤后应激障碍,被精神病院建议收治入院。一些认为事件“反转了”的网民,对杨某持续辱骂和调侃,杨某同样受到网暴困扰。
反思:高校集体丧失自己的思考权,自己的决定权,怎么可能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怎么能为国选才?怎么培养国家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