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两次举报鲁迅夹烟墙画的女子“社死”:身份曝光,名声口碑都没了
    百姓话题  >  [资讯速递] 两次举报鲁迅夹烟墙画的女子“社死”:身份曝光,名声口碑都没了     
    查看: 3172  回复: 26
     27  1/6  1  2  3  4  5  6  > 
    [资讯速递] 两次举报鲁迅夹烟墙画的女子“社死”:身份曝光,名声口碑都没了      查看: 3172  回复: 26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2-12-13
    •  
    两次举报鲁迅夹烟墙画的女子“社死”:身份曝光,名声口碑都没了

    可能鲁迅先生自己也没想到。
    逝世89年后,他会因为一张画像再次成为“网红”。
    还成了被两次投诉“室外吸烟,教坏青少年”的对象。




    2025年8月,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夹烟”墙画竟成舆论风暴中心!
    游客孙女士高调投诉,称鲁迅抽烟形象误导青少年,要求换成“握拳”画面,引发网友热议。
    然而随着网友深挖,孙女士的“控烟志愿者”身份露出破绽,其真实目的疑暴露出来。
    这场风波是单纯的公益诉求,还是精心策划的商业炒作?从热搜争议到央媒定音,孙女士的“生意经”如何翻车?
    所谓正义投诉,背后不过是一场“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的荒唐闹剧。






    公开投诉鲁迅抽烟墙画的“孙女士”怕是要彻底“社会性死亡了”!



    画中的鲁迅先生手指夹着一支烟,神情若有所思,仿佛正在构思下一篇惊世之作。

    这幅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无数游客必到的打卡圣地。


    人们习惯在这里驻足,或点燃一支烟,或举着打火机。
    与画中的鲁迅先生来一张"跨时空"的合影。
    仿佛在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文学巨匠致敬。
    直到2025年8月20日,这一切被一条来自社交平台的投诉打破。





    因此她建议将鲁迅夹烟的形象替换为“右手握拳”的画面,以传递更积极的价值观。


    画面的主角是一个女生,背景正是鲁迅故里的网红墙画。
    只见女生站在墙画前,双手在胸前交叉程“X”形。
    并配文“在鲁迅吸烟版前宣传禁烟” 。




    这张图片给了她很大的震撼和灵感。
    为了替自己口中 “受不良影响的群体” 发声。
    这位女士把目光投向了浙江政务服务平台 “浙里办”。




    文旅局明确表态,不会因个别人的意见随意更改历史文化遗产。

    人民日报也在8月25日转发了相关的文章,点明对待鲁迅形象应秉持“三尊重”原则,尊重鲁迅、尊重历史、尊重艺术。



    第一次投诉提交后,平台那边整整两天都没有任何回应。
    8月24日,她干脆发起了第二次投诉。
    这次还嫌线上沟通不够直接,直接把电话打到了省级相关部门。




    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还特意强调自己做过 “功课”。
    翻遍了不少鲁迅题材的版画资料,发现原版画作里,香烟的纹路特别小。
    而且画面背景是鲁迅的书房,整体氛围是文人伏案的场景。




    可景区的墙画却完全不一样。
    不仅把香烟的比例放大了不少,还去掉了书房背景。
    在她看来,这就是在“刻意突出香烟的存在感”,用心实在不妥。
    为了彻底消除这幅画可能带来的 “负面引导”。
    她甚至连修改方案都想好了,把鲁迅夹烟的右手改成握拳的姿势。
    在她眼里,这样的动作充满力量感,传递出的是积极健康的形象。
    远比夹着烟的画面更有 “教育意义”。








    可她万万没料到,网友们却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纪念馆保留墙画。
    “鲁迅抽烟是历史事实,这面墙画是对真实历史的还原。”
    “历史人物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刻意美化反而失真。”
    “青少年没那么脆弱,不会因为一幅画就学坏。”
    8月25日,文旅局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们接到了很多游客的电话,也听取了民意。
    明确表态“绝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投诉,盲目去改动这面有特殊意义的墙。”








    这番话,也让不少关注此事的人吃了颗 “定心丸”。
    这位孙女士的“真实身份”却让舆情再次炸开了锅。



    身份反转:从控烟卫士到商业推手
    正在舆论热议之际,有网友扒出了孙女士的真实身份和目的。
    网友发现,孙女士在小红书上的账号“无味的空气”简介中写着:
    “最远大目标:烟草电子烟out,只可‘尼古丁袋’”。





    再翻了她的动态后,发现她平时确实是禁烟“卫士”。
    账号内容充斥着对传统烟草与电子烟的指控。



    所谓“尼古丁袋”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香烟替代品”。
    它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把装有尼古丁的袋子放在嘴里。
    宣传文案中,说它“无烟、无异味、无需吐口水”。








    值得深思的是,近年来类似的 “举报文化” 时有发生。
    从投诉教科书插图到质疑经典影视作品。
    “李白酗酒”“岳飞纹身”“屈原自杀”“关公耍刀”种种奇葩言论层出不穷。




    打着禁烟的旗号,行博眼球、引导对立之实。

    不仅伤害了文化传承,也暴露了某些人对历史的无知和对流量的病态追求。
    鲁迅抽烟的形象并非宣扬不良习惯,而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生活的真实缩影,他手夹香烟,笔下却是犀利的批判与对社会觉醒的呼唤,这两者并不矛盾。
    而鲁迅长孙周令飞也站出来表态,分享自己曾抽烟20年但早已戒掉的经历,笑言对投诉一笑了之,呼吁以铭记历史、尊重历史的理性态度看待争议。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3-4-17
    • 行业 其它
    •  

    现在圣母怎么这么多?
    鲁迅不能抽烟、老虎不能吃猫、骡子不能拉货……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2-10-18
    • 行业 其它
    •  

    这帮人为了私利,天天忙着制造话题大搞对立引发各种矛盾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
    • 注册 2006-10-4
    • 行业 广告媒体
    •  

    过去影视作品中伟人经常抽烟,现在还看得到吧?就不应该宣传抽烟!




     27  1/6  1  2  3  4  5  6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18737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