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电影《731》上映第二天,真实口碑出炉!观众给出理由一针见血
    百姓话题  >  [资讯速递] 电影《731》上映第二天,真实口碑出炉!观众给出理由一针见血     
    查看: 2732  回复: 30
     31  1/7  1  2  3  4  5  6  7  > 
    [资讯速递] 电影《731》上映第二天,真实口碑出炉!观众给出理由一针见血      查看: 2732  回复: 30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2-12-13
    •  
    电影《731》上映第二天,真实口碑出炉!观众给出理由一针见血

    电影《731》从立项到上映,耗时十年之久。从杀青到见面,又拖了整整四年。首映定在“九一八”,背后承载的意义不言自明。
    开场不过几个小时,票房已经破了两个亿,上映首日票房拿到3.45亿的超高票房。排片超过26万场,全国影院几乎被它占满。这样的数据在国产历史题材中,已经破了多项记录。


    影片上映第二天,口碑走向分化严重。支持者和批评者迅速占据两端,观点泾渭分明。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意义重大,它让观众重新记起731部队的罪行。
    评论区充斥着大量的差评,如果都是在讨论剧情和观感还好,但偏偏有人将话题引向了敏感的领域,这些人的目的也太明显了。
    为什么《731》会有这么多的差评?这些统一格式的差评到底是想做什么?
    一部电影挖出大量“心怀歹念”的人,说的就是最近的《731》,它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还没有上映的时候就已经是舆论不断了,上映之后的这场舆论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舆论归舆论、差评归差评,这部影片确实是大赚。
    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从预售破亿到公映后迅速突破两亿大关,首日双平台的票房预测甚至冲到了惊人的13亿,热度空前,但就如上文所说,这部影片带来的争议也不小,导演赵林山花了整整十一年时间,才把《731》搬上银幕,结果却没落下什么好名声。
    在筹备期间,他的团队用了六、七年时间跨国取证,足迹遍布哈尔滨和日本,翻阅了超过8000页的解密档案,看了400多小时的原731部队队员的影像资料,还采访了多位幸存者的后人。
    他不止一次地说,自己不是在“拍电影”,而是在“记录历史”,力求每个细节都“有史可依”,可谁能想到,影片公映后最先被拿来猛烈攻击的,恰恰是这些经过考证的“历史细节”,一些网友的批评直指片中“马路大”的待遇。
    有人质疑为什么这些被当成实验品的俘虏还能穿着干净的衣服?伙食里竟然还有大米、鸡蛋,甚至苹果?毕竟二战时期物资匮乏,集中营里更是惨不忍睹,为什么这些被日本人看做是试验品的人能有如此好的待遇?









    还有人揪住片中那位位高权重的女军官不放,在那个年代的日军体系里,一个女性怎么可能爬到如此高的位置?这不符合“常识”,然而这些在观众脑中的“常识”,却与真实历史相差很远。


    那个时候的优待,其实是日军精心设计的双重伪装,穿得好、吃得好,一方面是为了欺骗外界,营造一种人道主义的假象,另一方面是为了把“实验品”的身体养好,让实验数据更“精准”。


    至于那个干净整洁到不像话的实验环境,也并非导演的美化,历史上的731基地是按照当时日本国内最高规格的医院标准建造的,因为那些泯灭人性的实验对卫生条件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罪恶之地未必就一定是肮脏的。
    从种种差评来看真的觉得现在的电影很难拍,重塑历史就是要无限制接近史实,但有些时候真实的历史反而更夸张、更不符合常理,现在电影的窘境就是“能做到贴合事实”,却被扣上“不真实”的帽子,观众想要的究竟是符合想象的剧情,还是历史的真相?
    描绘731部队的暴行,尺度是绕不过去的坎,而《731》恰好就卡在了这个“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电影还没上映,举报信就已经铺天盖地,理由就是“画面过于血腥暴力,可能误导未成年人。”




    但其实为了能顺利公映,影片已经忍痛删减了部分镜头,即便如此,它保留下来的冲击力依然巨大,在路演现场,饰演角色的老戏骨李乃文数度情绪失控泪洒当场,发自内心的为那段历史的残酷而感到心痛,演员孙茜也哽咽着说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当电影真正面向大众后,一些观众走出影院,留下的评价却是“不够刺激”、“没有多少实验镜头”,他们似乎期待看到更直接、更赤裸的血腥场面,认为影片的镜头处理不到位,看着不够解气。



    但一边的评价则是“太血腥”,艺术创作的伦理还真是不好拿捏,还原历史的尺度到底应该如何定义?《731》的左右为难将会让未来中国电影更加畏首畏尾,一部讲述历史的电影好像并不是讲好故事就行了。


    如果说上述争议还属于站在正常角度的批评,那么接下来要看到的可就没有这么“理智”了,影片公映后,口碑迅速两极分化,某平台的评分在短时间内从9.2分掉到了8.9分,与此同时,网络上开始涌现大量格式统一、措辞相似的差评,很多甚至是一字不差的复制粘贴。


    而且发表这些差评的账号,大多是近期才开始活跃的“新号”,这种高度同质化、模式化的行为,很难不让人觉得是有人“故意为之”,他们的言论不像是个人的观影感受,总让人感觉是有人在背后操纵着一切。


    一些人开始巧妙地带节奏,把话题引向“这是在煽动仇恨”、“老是旧事重提没意思,要向前看”,试图用这种方式消解电影本身的警示意义,这已经不是一场关于电影好坏的讨论了,完全变成了一场围绕历史的舆论攻防战。
    其实《731》所遭遇的一切,或许正是它的宿命,它不仅仅是在银幕上重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更是在现实中让我们深思要如何记忆、如何讲述、如何捍卫历史,电影里有一句贯穿始终的台词——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而反对者的批评也并不无的放矢,一些观众指出,影片节奏混乱、叙事割裂、角色转变生硬。最典型的槽点是越狱桥段,许多情节跳跃性太强,像是任务闯关。



    有观众在评论区犀利评价:99分靠历史,1分才是电影。显然,部分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远高于一部合格商业片,他们想看到的是一种震撼,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但正式上映后,原计划180分钟片长被压缩至125分钟,删掉的55分钟正是最容易引发争议、也可能最具情绪张力的部分。
    部分观众甚至质疑导演赵林山,是否具备驾驭此类题材的能力。他在拍《731》之前只有两部电影作品,评分一般,缺乏处理重大历史题材的经验。这次拍《731》,不少观众表达了恨铁不成钢的失望。
    就像投资人曾说过,一部电影能成功上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而导演赵林山显然要考虑更多,一方面要对得起观众,一方面要对得起投资人,最后还能经得住审核。
    正因如此,电影稍有不足,就会被无限放大。有人宁愿它更血腥、更真实,哪怕看不下去,也好过被修饰过。也有人更希望它能通过象征和隐喻,把记忆传给下一代。
    口碑两极化的背后,是观众对类型片与历史片之间界限模糊的不适。有人希望它更真实,有人希望它更克制;有人觉得它过于文艺,有人又觉得它不够深刻。任何电影都不可能讨好所有观众,而这种对立,其实是观众在面对历史表达时的分歧与拉扯。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731》至少做到了让这段历史重新被讨论。它让一些人走进影院,也让另一些人开始查阅背景资料,哪怕是带着质疑去了解,这本身也是一种意义。
    电影院走出来的人,意见未必一致,但那句提醒是共通的:山河无恙,并非理所当然。记住,是为了不再重演,而在于观众选择如何记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1-15
    •  

    这类电影不能看票房定好片烂片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3-11-28
    •  

    玩情怀这块无敌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0-9-13
    • 行业 其它
    •  

    十年,从生化启示录到傍上爱国题材,导演赢大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9-3-13
    • 行业 其它
    •  

    昨天想在抖音看看口碑,准备看了。于是点了口碑为啥差,抖音AI总结后说。。。




     31  1/7  1  2  3  4  5  6  7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59470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