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律师自曝取款被银行盘问报警
    百姓话题  >  [焦点话题] 律师自曝取款被银行盘问报警     
    查看: 1492  回复: 23
     24  1/5  1  2  3  4  5  > 
    [焦点话题] 律师自曝取款被银行盘问报警      查看: 1492  回复: 23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8-24
    •  
    律师自曝取款被银行盘问报警

    近期,律师周筱赟爆料称,其在建设银行山东东营支行欲取现(金额低于5万元)时,被银行柜员反复盘问用途,并因“未积极配合”而被报警处理,引发热议。

    对此事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

    一、银行行为:合规但应有“边界感”
    银行方面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规,对异常资金流动进行核实,属于履行反诈义务。然而,在本事件中,律师取款金额低于5万元,且资金来源清晰(为朋友婚礼随礼),银行仍将其视为“犯罪嫌疑人”并报警,明显超出了合理审查范围。

    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客户的隐私权与人格尊严,也违背了“比例原则”——即防控措施应与风险程度相匹配。银行不能为规避风险而“一刀切”地将所有客户视为潜在罪犯。

    二、客户体验:信任受损,权利受侵
    律师作为法律专业人士,尚且遭遇如此“有罪推定”式的盘问,普通公众的处境可想而知。事件中,银行不仅要求说明用途,还质疑其上月收款记录,甚至以“已联系派出所”施压,令客户陷入自证清白的困境。

    这种“过度防御”不仅耽误了客户时间,更在心理上造成了被羞辱感,严重损害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三、制度反思:反诈不能“以疑代管”
    当前,电信诈骗猖獗,银行承担一定防控责任无可厚非。但若将反诈义务异化为“无限盘问+随意报警”,则偏离了法治轨道。

    真正有效的反诈,应建立在风险识别技术、数据共享机制与专业判断基础上,而非依赖前台柜员的主观质疑。监管部门也应出台更明确的操作指引,防止银行“层层加码”,侵犯公民合法权利。

    综上,该事件反映出部分银行在反诈执行中“用力过猛”,亟需回归理性与法治。银行应在防范风险与尊重客户之间找到平衡,不能让“反诈”成为侵犯公民权利的挡箭牌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9-12-16
    • 行业 娱乐餐饮
    •  

    主要为防范自家存款流失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12-3
    • 行业 旅游交通
    •  

    银行太不像话吗,以后家里放保险箱了,跟别人借个款,打到我卡上,冻结了说的,狗日的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8-10-7
    • 行业 教育科研
    •  

    为了阻止自己银行资金外流,借着反欺诈反诈骗,干了警察的事情!垃圾!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8-10-7
    • 行业 教育科研
    •  

    我愿意被诈骗,关你银行什么鸟事了?畜生不如!




     24  1/5  1  2  3  4  5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15343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