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难毕业季!学历和就业率不再挂钩?原创绝望的老爹[url=]绝望的老爹[/url]
2025年06月30日 07:30
新疆
![]()
2025年无疑是史上最难毕业季,1222万高校毕业生!有机构研究指出,今年的就业率不会高于去年,也就是不到55.5%。因为有亲戚高考、大学毕业,特别查了下就业问题,发现就业率分化是今年最大的特点。数据真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关于就业率,各种口径查到的数据差异太大了。而且还有就业率,协议就业率,落实就业率,实际充分就业率等各种说法。为了提高就业率,有些高校甚至虚构“夫妻店”企业签约,还有学校要求用协议换毕业证,学生由此“被就业”。所以,虽然官方还没有公布就业数据,但是即使公布,想要了解真实准确就业率几乎没有可能性。下面列举一些数据,展示一个趋势。高职院校整体就业率90%左右,据说连续五年是这个水平,头部院校就业率超96%。[color=rgba(0, 0, 0, 0.9)]
一些就业好的专业:口腔医学技术,护理学,[color=rgba(0, 0, 0, 0.9)]
铁道工程技术,[color=rgba(0, 0, 0, 0.9)]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color=rgba(0, 0, 0, 0.9)]
无人机应用技术这些专业就业率超过95%,一些定向培养的就业率达到100%[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
关于本科生就业率,说法不一,[color=rgba(0, 0, 0, 0.9)]
不同专业差异巨大,理[color=rgba(0, 0, 0, 0.9)]
工科就业率明显高于传统文科。[color=rgba(0, 0, 0, 0.9)]
普通本科起薪4500-6000元,部分文科专业起薪仅3200。而热门专业如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起薪18-25万元。[color=rgba(0, 0, 0, 0.9)]
就业率高的依然是工科技术类,医学与健康类,新兴交叉学科。[color=rgba(0, 0, 0, 0.9)]
今年硕士毕业生达到306万,两级分化严重,部分高校的就业率只有30%左右,而头部高校的热门专业就业率超过80%。[color=rgba(0, 0, 0, 0.9)]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芯片设计专业需求旺盛,起薪高。[color=rgba(0, 0, 0, 0.9)]不管是大专,本科还是硕士,热门专业在哪都好就业,薪酬都不低。[color=rgba(0, 0, 0, 0.9)]而有些专业不管是哪个学历阶段,就业率和起薪都不高。[color=rgba(0, 0, 0, 0.9)]
结构性问题突出,行业分化严重,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岗位需求年增25%,薪资涨幅超过20%。[color=rgba(0, 0, 0, 0.9)]
而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岗位缩减,土木工程毕业生转行率高达65%。[color=rgba(0, 0, 0, 0.9)]
约40%毕业生认为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需要考取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博士生高校教职占比50%,头部大厂和高校是博士生的主要去向。灵活就业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color=rgba(0, 0, 0, 0.9)]
2025年,灵活就业比例升至25%,主要为自由职业,跨境电商,短视频创作者等等,但是社保覆盖率不足50%。[color=rgba(0, 0, 0, 0.9)]灵活就业的占比未来估计会越来越高,尤其是本科和硕士。[color=rgba(0, 0, 0, 0.9)]本科和硕士就业率不高,但是灵活性更好。[color=rgba(0, 0, 0, 0.9)]这不见得是坏事,灵活就业带有半创业性质,如果创业成功,就可以招大专生和博士生,自己做老板。这些年,创业最成功的,最有代表性的也主要是本科和硕士学历人群。[color=rgba(0, 0, 0, 0.9)]
16-24岁青年失业率首次突破20%,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五个青年就有一个人失业。[color=rgba(0, 0, 0, 0.9)]
值得提示的是,今年就业好的专业,可能几年之后也会面临严重的人才过剩,而曾经冷门的专业可能几年之后会逆袭成热门专业。[color=rgba(0, 0, 0, 0.9)]
【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经过一些“专家推荐”,热门专业快速出现人才过剩是常态,再热门的专业也架不住大家一窝蜂的去读。比如随着AI的发展,传统的软件专业就业也会大受影响。今年热门的新能源相关岗位,随着新能源行业过剩,估计很快就会陷入饱和的局面。相对而言,高职院校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地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部分高校甚至和用人单位达成委培协议,随时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而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调整则没有那么容易,很多专业不会因为市场没有需求就减少或者取消招生。学校灵活,学生就业确定性就高。学校不灵活,学生的就业就变得“灵活”。这算不算一种补偿机制。就业率也影响了考生志愿的报考。不少大专院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已经高过本科线。而考公的热度提升也远远高于考研。对于不会读书,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这或许也是一种福音。随着学历的祛魅,未来“不一定非要上高中”,“不一定非要读本科”的观念会越来越被接受。毕竟对于学生而言,更早的沿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升学考试上,不仅未来发展可能更好,而且学习期间身心会健康很多。从兴趣和专长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读什么学校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不以学历论,这可能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
本帖最后由 老法海 于 2025-7-1 09:5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