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辩称是电子海图出现故障,然而航迹图表明其在闯入之前实施了“之字形反潜机动”,如此一来,所谓的故障之说便不攻自破了。此次事件是中日多年海上对峙以来首次以真炮进行警告,“凉月号”返回港口之后,舰长就被撤职了。凡是侵犯我国领海之人,必定会遭受严厉的惩处!
根据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8月11日的报道,日本外交消息人士透露,这起事件发生在“凉月”号执行海上监视任务期间。
按照日方说法,当时“凉月”号的电子海图系统未正确设置,未显示中国领海与公海的分界线,导致舰只“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驶入中国领海。
然而,这一解释很难让人信服,军事观察人士指出,现代驱逐舰的导航与定位系统不仅依赖电子海图,还会参考雷达、卫星和人工观测等多重数据,即便电子海图存在问题,舰桥人员也不可能完全忽略周边环境和既有的领海范围。
在中方看来,这更像是一场性质明确的领海侵犯,事发时,中国海军立即通过无线电多次喊话,要求“凉月”号立即转向驶离,但据日方自己承认,该舰在中国12海里领海线内逗留了约20分钟,才意识到情况不对并撤离。
今年新披露的细节,或许揭示了当时局势的紧张程度,日本媒体称,中国军舰在事件发生前后至少开火两次,作为警告,第一次是在“凉月”号接近中国领海时,第二次是在其已进入领海后。
这意味着,当时双方舰艇之间的距离、态势和反应速度都已进入可能失控的阶段,按照海上交战的国际惯例,警告射击通常是在通信警告无效、局势继续恶化时才会采取的行动。
不少军事评论员认为,这次解放军的举动表明,当时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喊话驱离,而是一场随时可能升级为直接交火的对峙。
事件发生后,中国外交部门第一时间向日本提出严正抗议,要求解释并道歉,日本方面在沟通中承认舰只“出现技术故障”,并表示舰长在当时并不知情,作为回应,日本自卫队以“重大疏忽”为由,将“凉月”号舰长撤职。
从程序上看,这一举动有安抚中方、平息事态的意味,但日方内部显然也清楚,这种失误——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人为判断,在敏感海域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撤职只是最低限度的问责,背后也折射出日本方面对这类事件的防范能力存在漏洞。
如果说在事件刚发生时,日本舆论普遍处于防守状态,那么一年后的舆论反转就显得耐人寻味。随着“解放军开火警告”的细节被爆出,日本国内部分舆论迅速转向,将焦点从“技术失误”转移到“中国的挑衅”,认为中方的警告射击是“不必要的军事升级”。
这种情绪在日本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现尤为明显。一些右翼网友发帖称,如果中国军舰敢于警告射击,那么日本也有权在类似情况下“还击”。更激进的言论甚至提出,应在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对中国船只采取“打击行动”,以示“对等回应”。在某些网络论坛中,这类言论获得了大量点赞和转发。
我方人员也表示,如果日本军舰再敢闯入中国的领海,中国有可能会击沉日本的军舰。中国和日本两国积怨很深,中国人不会忘记曾经的血海深仇。日本最好还是老实点。一旦遭遇惹怒了中国,中国会新仇旧恨一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