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美术课上,小朋友们探索了线条的绘制,弯弯的线,波浪线,短短的线,长长的线,通过不同线条的组合创作了可爱的鱼,有的小朋友们还画了太阳,海水,水草,想象力真丰富!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春季幼儿疾病高发,幼儿园穿衣注意三个要点!
春天天气干燥,正是儿童易过敏、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衣服穿少了宝宝会感冒,“捂着”又会悟出病。那到底该给宝宝穿多厚的衣服呢?
宝宝春季穿衣:“春捂”四大标准
1、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3、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4、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宝宝春季穿衣:随时增减衣服
1、早晨起来给宝宝穿上的衣服不要随便脱掉,尤其是宝宝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让宝宝安静下来,等待自然消汗。
2、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宝宝从冷的房间进入比较热的房间,要提前帮宝宝把衣服脱掉,否则等到出汗再脱就很容易感冒。
3、宝宝比你稍晚几天减衣服是比较稳妥的,如果你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宝宝减衣服也不迟。
4、每天注意看天气预报,如果气温有明显增高,早晨起床时就不要给宝宝多穿,因为半途给宝宝脱衣服很容易导致宝宝受凉感冒。
5、如果你不能决定给宝宝穿多少,可以这样做:你穿与宝宝差不多厚薄的衣服,静坐一会儿,倘若既不感觉冷,也不感觉热,说明宝宝穿的衣服厚薄正合适,宝宝可以比你多穿一层单衣,切不可相差悬殊。宝宝虽然没有成人耐寒,但宝宝始终在运动状态,穿多了自然就会出汗,出汗是导致宝宝感冒的诱因之一。
宝宝春季穿衣:留心的细节
1、宝宝睡觉时
(1)最好不让宝宝穿着针织内衣内裤或比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给宝宝盖得过厚,室温过高。宝宝穿短睡衣、小背心睡觉比较安稳,这样就不会因为爱踢被子而着凉。
(2)宝宝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应该避免不让宝宝受风。
(3)宝宝刚刚醒来,不能马上抱到户外去,应该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一会儿。
(4)宝宝白天睡觉时也应该脱去外衣,盖上薄被,醒后马上把外衣穿上。如果穿着外衣睡,即使穿得不少,不盖上小被也容易睡冷,起来后会感觉更冷;如果穿着外衣睡觉,盖上被子,起来后不加衣服,宝宝也同样会感到冷。所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睡觉时都要脱衣盖被,醒后出被窝穿上衣服,这样才能避免宝宝受凉感冒。
2、宝宝运动时
(1)要给宝宝穿吸汗、透气好、宽松、适合运动的衣服。宝宝做运动量大的游戏时,如跳蹦蹦床,要事先减少穿服。
(2)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让宝宝安静下来,待汗水还没有完全下去时,就把外衣穿上,这样才不至于感冒。看到宝宝热或出汗马上就给宝宝脱衣服,这是错误的,“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3)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后再洗澡。出汗时一定要用温水冲洗,决不能用冷水。不要马上给宝宝喝冷饮,吃冰激凌。
专家提醒
家长进门后抱孩子前要洗手,以避免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宝宝。春季给宝宝穿衣,要记住“下厚上薄”。因为宝宝一旦肚子着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宝宝的腿脚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因此,宝宝肚子、背部和腿脚要穿厚一些,头部和心胸口要相对穿薄一些。
春天天气干燥,正是儿童易过敏、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衣服穿少了宝宝会感冒,“捂着”又会悟出病。那到底该给宝宝穿多厚的衣服呢?
宝宝春季穿衣:“春捂”四大标准
1、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3、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4、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宝宝春季穿衣:随时增减衣服
1、早晨起来给宝宝穿上的衣服不要随便脱掉,尤其是宝宝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让宝宝安静下来,等待自然消汗。
2、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宝宝从冷的房间进入比较热的房间,要提前帮宝宝把衣服脱掉,否则等到出汗再脱就很容易感冒。
3、宝宝比你稍晚几天减衣服是比较稳妥的,如果你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宝宝减衣服也不迟。
4、每天注意看天气预报,如果气温有明显增高,早晨起床时就不要给宝宝多穿,因为半途给宝宝脱衣服很容易导致宝宝受凉感冒。
5、如果你不能决定给宝宝穿多少,可以这样做:你穿与宝宝差不多厚薄的衣服,静坐一会儿,倘若既不感觉冷,也不感觉热,说明宝宝穿的衣服厚薄正合适,宝宝可以比你多穿一层单衣,切不可相差悬殊。宝宝虽然没有成人耐寒,但宝宝始终在运动状态,穿多了自然就会出汗,出汗是导致宝宝感冒的诱因之一。
宝宝春季穿衣:留心的细节
1、宝宝睡觉时
(1)最好不让宝宝穿着针织内衣内裤或比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给宝宝盖得过厚,室温过高。宝宝穿短睡衣、小背心睡觉比较安稳,这样就不会因为爱踢被子而着凉。
(2)宝宝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应该避免不让宝宝受风。
(3)宝宝刚刚醒来,不能马上抱到户外去,应该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一会儿。
(4)宝宝白天睡觉时也应该脱去外衣,盖上薄被,醒后马上把外衣穿上。如果穿着外衣睡,即使穿得不少,不盖上小被也容易睡冷,起来后会感觉更冷;如果穿着外衣睡觉,盖上被子,起来后不加衣服,宝宝也同样会感到冷。所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睡觉时都要脱衣盖被,醒后出被窝穿上衣服,这样才能避免宝宝受凉感冒。
2、宝宝运动时
(1)要给宝宝穿吸汗、透气好、宽松、适合运动的衣服。宝宝做运动量大的游戏时,如跳蹦蹦床,要事先减少穿服。
(2)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让宝宝安静下来,待汗水还没有完全下去时,就把外衣穿上,这样才不至于感冒。看到宝宝热或出汗马上就给宝宝脱衣服,这是错误的,“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3)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后再洗澡。出汗时一定要用温水冲洗,决不能用冷水。不要马上给宝宝喝冷饮,吃冰激凌。
专家提醒
家长进门后抱孩子前要洗手,以避免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宝宝。春季给宝宝穿衣,要记住“下厚上薄”。因为宝宝一旦肚子着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宝宝的腿脚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因此,宝宝肚子、背部和腿脚要穿厚一些,头部和心胸口要相对穿薄一些。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长久以来,教育部明令禁止幼儿园教授拼音等内容。有的家长理解这是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决定;而有的家长则心生担忧,生怕孩子“跟不上”。
为了让孩子不“落后于人”,有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去教授拼音的私立幼儿园,有的家长则提前送孩子去课外学习班。这样的现象多了之后,个别小学甚至不重点教授拼音,而认为孩子们都应该学过了,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学习拼音,到底是不是一种“揠苗助长”呢?
语言能力分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其中,理解能力指听懂口头语言或看懂书面语言的能力;表达能力指运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表达能力的基础是对于语音、语义的理解。
任何语言方面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两方面的能力,拼音学习也不例外。那,幼儿这两方面的能力发展地如何呢?
一、理解能力:幼儿能听懂多少?
来看两个实验。
实验案例一:选出符合“小蜜蜂把东西提起来”的图片。
幼儿们在本题的总体通过率高达86%。可以看出,在本题中,题目给出的主要细节有两个——“小蜜蜂”和“提东西”,这两个细节可在图上直接看到,都很直观,并且可以根据其中任意一个直接做出判断。
实验案例二:选出符合“今天白天不下雨,小朋友们出来玩”的图片。
各年龄段的幼儿们在本题的通过率并不理想,总体通过率仅为17%。在本题中,题目包含的细节为三个,分别是“白天”、“不下雨”、“小朋友们”,虽然这三个细节可以在图中直观地看到,但无法根据且其中任意一个直接判断出答案,需要同时进行理解和掌握。
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当表达形式直观时,在3岁8个月以后已经有多数的幼儿可以至少通过一个细节去理解语句;而若需要幼儿同时把握三个细节,即使表达形式直观,大多数幼儿直到6岁左右也无法做到良好的理解水平。结合认知方面的结果,幼儿在语句理解上的这种规律一定程度上与幼儿的逻辑发展有所相关。
我们的孩子其实在幼儿园毕业时,还不太能够听懂太复杂的句子,面对这样的事实,急着让他们学习拼音,其实仅仅是从机械记忆的角度来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达到的也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表达能力:幼儿真的能说会道吗?
语言的表达具有功能性和表演性。其中,功能性是指语言在日常生活沟通中起到的作用;表演性,是指演讲、讲故事等通过表演来进行表达。
在一项基于国内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学前教育阶段语言表达能力的这两方面发展是极不均衡的。表演性表达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发展地都非常迅速,而功能性表达在中班后发展地十分缓慢。
大量研究证明,表达能力的这两方面发展是互相制约的,某一方面发展的快了,另一方面自然会“放慢脚步”。如今幼儿园给幼儿创造了许多使用表演性表达的机会,如叫故事、说新闻等,却忽略了对幼儿功能性表达的培养。日常生活对话本就单一的幼儿因此变得更不会日常沟通了。
而拼音的学习是脱离日常生活的,提早学习拼音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使得幼儿学习日常对话更为困难。
三、不学拼音,应如何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发展尤其显著的年龄特点,想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应该遵循这些年龄特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家长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从可以带进浴缸的防水书到可以撕扯的布制书,从无字绘本到儿童文学,无数优秀的作者和出版商出产了大量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读物。也许它们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书,但它们确确实实能够帮助幼儿培养对于阅读的兴趣。
让幼儿闻闻书的味道、感受书的触感,培养初步的阅读兴趣;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让幼儿感受阅读的快乐;借助更多阅读媒介,如电子图书,让幼儿有更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不过,家长需要记住,阅读兴趣的培养不等同于阅读量的提升,一味地加大阅读量只会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反感。
2.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前文中提到,语言能力分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家长应对幼儿做有针对性的培养。
为幼儿创设使用日常语言的机会,如家长创设对话情景引导幼儿对话、家长为幼儿创造沟通解决问题的机会等;使用清晰标准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理解能力等。
3.为幼儿提供综合性的学习环境
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时,不应该只注重某方面的能力,而应该创造综合性的、发展多项能力的环境。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积累经验,为表达打下基础。
一言蔽之,提前学习拼音弊大于利,培养孩子的语言兴趣才是王道!
*声明:本文由口袋研究院原创,部分数据来自学前教育网,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让孩子不“落后于人”,有的家长选择送孩子去教授拼音的私立幼儿园,有的家长则提前送孩子去课外学习班。这样的现象多了之后,个别小学甚至不重点教授拼音,而认为孩子们都应该学过了,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学习拼音,到底是不是一种“揠苗助长”呢?
语言能力分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其中,理解能力指听懂口头语言或看懂书面语言的能力;表达能力指运用多种语言形式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表达能力的基础是对于语音、语义的理解。
任何语言方面的学习,都离不开这两方面的能力,拼音学习也不例外。那,幼儿这两方面的能力发展地如何呢?
一、理解能力:幼儿能听懂多少?
来看两个实验。
实验案例一:选出符合“小蜜蜂把东西提起来”的图片。
幼儿们在本题的总体通过率高达86%。可以看出,在本题中,题目给出的主要细节有两个——“小蜜蜂”和“提东西”,这两个细节可在图上直接看到,都很直观,并且可以根据其中任意一个直接做出判断。
实验案例二:选出符合“今天白天不下雨,小朋友们出来玩”的图片。
各年龄段的幼儿们在本题的通过率并不理想,总体通过率仅为17%。在本题中,题目包含的细节为三个,分别是“白天”、“不下雨”、“小朋友们”,虽然这三个细节可以在图中直观地看到,但无法根据且其中任意一个直接判断出答案,需要同时进行理解和掌握。
通过两个实验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当表达形式直观时,在3岁8个月以后已经有多数的幼儿可以至少通过一个细节去理解语句;而若需要幼儿同时把握三个细节,即使表达形式直观,大多数幼儿直到6岁左右也无法做到良好的理解水平。结合认知方面的结果,幼儿在语句理解上的这种规律一定程度上与幼儿的逻辑发展有所相关。
我们的孩子其实在幼儿园毕业时,还不太能够听懂太复杂的句子,面对这样的事实,急着让他们学习拼音,其实仅仅是从机械记忆的角度来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达到的也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表达能力:幼儿真的能说会道吗?
语言的表达具有功能性和表演性。其中,功能性是指语言在日常生活沟通中起到的作用;表演性,是指演讲、讲故事等通过表演来进行表达。
在一项基于国内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学前教育阶段语言表达能力的这两方面发展是极不均衡的。表演性表达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发展地都非常迅速,而功能性表达在中班后发展地十分缓慢。
大量研究证明,表达能力的这两方面发展是互相制约的,某一方面发展的快了,另一方面自然会“放慢脚步”。如今幼儿园给幼儿创造了许多使用表演性表达的机会,如叫故事、说新闻等,却忽略了对幼儿功能性表达的培养。日常生活对话本就单一的幼儿因此变得更不会日常沟通了。
而拼音的学习是脱离日常生活的,提早学习拼音会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使得幼儿学习日常对话更为困难。
三、不学拼音,应如何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发展尤其显著的年龄特点,想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应该遵循这些年龄特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家长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从可以带进浴缸的防水书到可以撕扯的布制书,从无字绘本到儿童文学,无数优秀的作者和出版商出产了大量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读物。也许它们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书,但它们确确实实能够帮助幼儿培养对于阅读的兴趣。
让幼儿闻闻书的味道、感受书的触感,培养初步的阅读兴趣;与幼儿进行亲子共读,让幼儿感受阅读的快乐;借助更多阅读媒介,如电子图书,让幼儿有更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不过,家长需要记住,阅读兴趣的培养不等同于阅读量的提升,一味地加大阅读量只会让幼儿对阅读产生反感。
2.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前文中提到,语言能力分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家长应对幼儿做有针对性的培养。
为幼儿创设使用日常语言的机会,如家长创设对话情景引导幼儿对话、家长为幼儿创造沟通解决问题的机会等;使用清晰标准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理解能力等。
3.为幼儿提供综合性的学习环境
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时,不应该只注重某方面的能力,而应该创造综合性的、发展多项能力的环境。这样做有利于幼儿积累经验,为表达打下基础。
一言蔽之,提前学习拼音弊大于利,培养孩子的语言兴趣才是王道!
*声明:本文由口袋研究院原创,部分数据来自学前教育网,图片来自网络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
懒妈妈=聪明孩子?以前都白收拾了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给我讲了周末“一人大战两个熊孩子”的“战绩”:
周末邻居家孩子来她家玩,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她也趁机偷个懒,刷了会儿手机。
过了一会儿回客厅一看,床上、地上、桌子上……已然找不到一块空地了。玩具零散在各处、画笔东一支西一支、零食洒得到处都是……此刻她的内心是崩溃的!
还好她克制住了内心的千军万马,气沉丹田地和孩子说:“不如咱们来玩个游戏吧!比比看谁收拾玩具最厉害!”
两个孩子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加油干。
朋友边刷手机边当监工,过了一会儿,房间被收拾得焕然一新了。
她说以前好几次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她不是按耐不住体内怒气一股脑儿爆发出来;就是把错误不带重样地唠叨一遍,然后还得自己收拾残局。
这次她总结经验一分析:当妈的还真不能太勤快!
你太勤快,对孩子可能不是爱
孩子收拾玩具慢了或放错地方了,我们经常觉得他收拾不好、或者收拾得太慢,总会说“去去去,别添乱了”,然后大包大揽。
看似孩子什么活都不用干还挺轻松的,但其实这不是爱,反而是害!
·不负责:想想看,不管孩子把家里搞得有多脏乱差,最后都不用他自己收拾,他能学会为自己做的事负责吗?放手让他自己收拾,就是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不管收拾的结果如何,妈妈也要及时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
·焦虑:孩子哪天兴致勃勃想自己收拾玩具了,妈妈来了一句“别添乱了”,他会觉得是他动作慢,整理得不够好,所以被剥夺了自己收拾玩具的权利。妈妈的不信任和不耐烦,不但阻止了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还会让孩子对自己不自信。
·亲子关系淡薄:最傻的妈妈,就是一边帮孩子干活一边抱怨的妈妈。明明主动帮孩子收拾玩具,非要抱怨一句“玩好了又乱丢,还得我收拾,怎么不长记性呢”。久而久之,家长感到疲劳和失望,孩子感到厌烦,导致双方拒绝跟彼此对话。
原来“勤快妈妈”还出错了,是不是吓了一跳,立志从今天起变成懒人?
先别急,当个懒妈妈可是需要足够的智慧的——
让孩子收拾玩具的技巧get
·对刚开始自己收拾玩具的孩子,指令要简单明确
如果你说“把这里收拾好”,刚开始尝试自己收拾玩具的孩子会感受到压力山大,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你每次让他收拾,他每次都不听,往往不是不想做,而是无从下手。
不妨换成“把积木放到积木篮里”、“把书放在书架上”,这类让孩子知道他自己应该干什么事的指令。
·花时间训练孩子
花时间训练,除了要使用简单明确的指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技巧就是“等待”。
孩子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让你满意,但要记住,“改善是贯穿一生的过程”。
当然,你可以发挥智慧让这个过程变得更有乐趣。
比如,在收拾前提问孩子“玩具车是放在哪个盒子里的”,孩子会很乐意告诉你答案并自告奋勇放进正确的盒子。收拾完毕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找找茬,“哪个小玩具回错了家,我们帮它一起回家吧!”
·把收拾玩具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换个说法,收拾玩具完全可以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呢!
比如妈妈拿着玩具箱假装是大胃王,跟孩子说“大胃王要吃东西啦,快把玩具丢进来给我吃掉”,孩子会很乐意“喂你吃东西”。
再比如国内外很多幼儿园的经验——收拾玩具的时候哼上一段小曲。比如《十个印第安人》、《郊游》这类节奏感强、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曲。随着歌曲节奏的加快,孩子还会不自觉加快收拾的动作呢!
有时候如果需要收拾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任务太繁重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赛”哦!比如你收拾书本,让孩子收拾玩具车,比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本文转自网络
今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给我讲了周末“一人大战两个熊孩子”的“战绩”:
周末邻居家孩子来她家玩,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她也趁机偷个懒,刷了会儿手机。
过了一会儿回客厅一看,床上、地上、桌子上……已然找不到一块空地了。玩具零散在各处、画笔东一支西一支、零食洒得到处都是……此刻她的内心是崩溃的!
还好她克制住了内心的千军万马,气沉丹田地和孩子说:“不如咱们来玩个游戏吧!比比看谁收拾玩具最厉害!”
两个孩子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加油干。
朋友边刷手机边当监工,过了一会儿,房间被收拾得焕然一新了。
她说以前好几次孩子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她不是按耐不住体内怒气一股脑儿爆发出来;就是把错误不带重样地唠叨一遍,然后还得自己收拾残局。
这次她总结经验一分析:当妈的还真不能太勤快!
你太勤快,对孩子可能不是爱
孩子收拾玩具慢了或放错地方了,我们经常觉得他收拾不好、或者收拾得太慢,总会说“去去去,别添乱了”,然后大包大揽。
看似孩子什么活都不用干还挺轻松的,但其实这不是爱,反而是害!
·不负责:想想看,不管孩子把家里搞得有多脏乱差,最后都不用他自己收拾,他能学会为自己做的事负责吗?放手让他自己收拾,就是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不管收拾的结果如何,妈妈也要及时对孩子的努力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
·焦虑:孩子哪天兴致勃勃想自己收拾玩具了,妈妈来了一句“别添乱了”,他会觉得是他动作慢,整理得不够好,所以被剥夺了自己收拾玩具的权利。妈妈的不信任和不耐烦,不但阻止了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还会让孩子对自己不自信。
·亲子关系淡薄:最傻的妈妈,就是一边帮孩子干活一边抱怨的妈妈。明明主动帮孩子收拾玩具,非要抱怨一句“玩好了又乱丢,还得我收拾,怎么不长记性呢”。久而久之,家长感到疲劳和失望,孩子感到厌烦,导致双方拒绝跟彼此对话。
原来“勤快妈妈”还出错了,是不是吓了一跳,立志从今天起变成懒人?
先别急,当个懒妈妈可是需要足够的智慧的——
让孩子收拾玩具的技巧get
·对刚开始自己收拾玩具的孩子,指令要简单明确
如果你说“把这里收拾好”,刚开始尝试自己收拾玩具的孩子会感受到压力山大,觉得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你每次让他收拾,他每次都不听,往往不是不想做,而是无从下手。
不妨换成“把积木放到积木篮里”、“把书放在书架上”,这类让孩子知道他自己应该干什么事的指令。
·花时间训练孩子
花时间训练,除了要使用简单明确的指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技巧就是“等待”。
孩子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让你满意,但要记住,“改善是贯穿一生的过程”。
当然,你可以发挥智慧让这个过程变得更有乐趣。
比如,在收拾前提问孩子“玩具车是放在哪个盒子里的”,孩子会很乐意告诉你答案并自告奋勇放进正确的盒子。收拾完毕还可以跟孩子一起找找茬,“哪个小玩具回错了家,我们帮它一起回家吧!”
·把收拾玩具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换个说法,收拾玩具完全可以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呢!
比如妈妈拿着玩具箱假装是大胃王,跟孩子说“大胃王要吃东西啦,快把玩具丢进来给我吃掉”,孩子会很乐意“喂你吃东西”。
再比如国内外很多幼儿园的经验——收拾玩具的时候哼上一段小曲。比如《十个印第安人》、《郊游》这类节奏感强、旋律朗朗上口的歌曲。随着歌曲节奏的加快,孩子还会不自觉加快收拾的动作呢!
有时候如果需要收拾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任务太繁重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比赛”哦!比如你收拾书本,让孩子收拾玩具车,比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本文转自网络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