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辗转到城市,我曾以为扎根就能看见光,却在现实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住过没有固定落脚处的日子,后来一家三口挤在十平米的出租屋,睡的床是用两张小床拼接成的,由于高低不平睡得人腰酸背痛。每个交房租的清晨,一开门就能撞见守在门口的房东,那种窘迫至今记忆犹新。
工作朝不保夕,生活的重担压得人抬不起头,有人还总把“谁叫你生的是儿子”挂在嘴边,像道紧箍咒,一遍遍提醒我“你必须扛着”。我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从年轻熬到鬓角泛白,从不敢有片刻松懈,只盼着儿子长大、成家,就能喘口气。
可等儿子真的结婚了,我才发现,这不是终点,只是新一轮操心的起点。小家庭的各种需求接踵而至,我知道不全是儿子的本意,可我的财力精力已经消耗殆尽了。跟家里那位念叨几句心中的无奈和委屈,得到的依旧是那句冰冷的“谁叫你生的是儿子”。
我实在想不通,生儿子怎么了?生儿子不是犯了罪,就算是犯罪,也有刑满释放的一天,凭什么我要被这三个字捆绑一辈子?把儿子养大成人,帮他组建家庭,我已经尽到了为人父母该尽的义务,没道理再为自己套上沉重的枷锁。我们家没有矿,也做不到让所有人都满意,这辈子除了对父母有亏欠,对其他人早已问心无愧。
儿女结了婚组成了新的家庭。必须脱离了原生家庭。让他们学会独立经营自己的生活,多磨练学会责任和担当。毕竟小两口的日子终究需要磨合和成长。双方父母不干涉、不参与儿女的生活。保持一定边界感。与儿媳女婿互相尊重。没事不打扰儿女的生活就够了。
我不想再因为“父母”的身份,忽略自己的感受,更不想让后半辈子还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往后的日子,我想为自己活。想把没来得及享受的轻松找回来,想做些年轻时没机会做的小事,想不用再为谁的人生负重前行。我有喊累的权利,也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资格,
希望这份清醒,来得不算晚。
- 来自 浙江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7-8-6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