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归洞是中国的古典戏法,用一根筷子,3个球,2个碗便可变换出来,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到三仙归洞,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王保合。
在老公的家乡河北省吴桥县,有一座以杂技/杂耍/魔术/马戏为主题的城---吴桥杂技大世界。
这座城里,住着一位身怀绝技的老人,他就是蜚声国内外、获奖无数、被人们称为“鬼手”的王保合。
最近,王保合被国家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他传承的“三仙归洞、缩骨软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先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王保合成长于一个杂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北京天桥摆摊卖艺,祖父王玉林还有一个“江湖八大怪之一”的名号,在北京天桥小有名气。6岁时,家境贫寒的王保合就跟着父亲到天桥卖艺,他辅助父亲的节目,表演一些基本功。1951年,长大后的王保合回到吴桥,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吴桥马戏杂技团,成了一名正式杂技演员,仍然做基本功表演。
喜欢王保合的观众都知道,他有两手绝活:“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这是他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经过了数十载地揣摩和苦练,终于发扬光大。但是,为了传承绝技,这些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数都数不清。解放前,为了养家糊口,年仅6岁的王保合就跟着长辈学习“缩骨软功”。“那叫一个苦啊,每天就是‘狠练’。最苦的还不是练功的过程,是练功的环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冻多厚、天多热,都得在露天的地方练,后来落下了一个下雨阴天就浑身疼的毛病。”
王保合师父正在表演武侠传说中的缩骨神功,一个成年人穿上一件三岁孩童的衣服!
“三仙归洞”是王保合在30多岁时才正式接触的,老师是他的父亲。“‘三仙归洞’的秘密全在我的手上,一个字,那就是‘快’。”超乎常人的勤奋和悟性,成就了王保合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鬼手神功”。
王保合师傅正在鬼手居表演拿手好戏“三仙归洞”。
如今王保合已经67岁了,让他颇感欣慰的是,“三仙归洞”这手绝活已经有了传人。他的弟子很多,不过最得他真传的还是儿子王力刚。今年32岁的王立刚表演“三仙归洞”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父亲出门的时候,他就代替父亲入主“鬼手居”,为观众们表演。“只是可惜了‘缩骨功’,没人能下得了我那样的辛苦,就要面临失传了。”王保合无奈地告诉记者,面临失传的还不止“缩骨功”,还有他的“三合一”式表演。所谓“三合一”,是王保合自创的表演方式,即:侯宝林的“口”,赵本山的“忽悠”,再加自己的手法。“在旧社会卖艺,讲究‘七分口,三分艺’,说话的技巧、和观众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我这口是几十年实打实练出来的,虽然我的弟子学到了‘三仙归洞’的本事,可还是差了火候。
以下是鬼手王保合现场表演三仙归洞的视频链接
【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
[ 本帖最后由 一影927 于 13-7-16 00:54 编辑 ]
早在2001年的夏天,在天津上学的我跟随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就回到了他的家乡河北吴桥,有名的杂技之乡。
既然来到了杂技之乡,当然要好好的游玩一遍被老公吹的神乎其神的“杂技大世界”。于是,一路玩到“江湖文化城”里的鬼手居,正巧遇到号称“鬼手”的王保合正在表演传说中的“三仙归洞”,我和老公努力挤到最前面,只见王师父嘴上不停的说着,手上麻利的练着,大庭广众之下,众目睽睽之中,就那么三个球球,被他奇迹般的呼来喝去,在几个扣着的碗之间来回的穿梭。他见我一个小姑娘离得最近,看得傻呆呆的样子,特意喊我走到他的桌子旁,让我和他一起见证奇迹。我睁大眼睛死盯着他的手,试图看出一丝破绽,但结果还是一样,一切都是那么天衣无缝,仿佛真的暗中有一双手在操纵着。。。
十二年,放佛就在昨天。
十二年一个轮回,这件有生以来我唯一一次亲身经历的神奇事件一直深埋在我的记忆深处,直到今年的春节,我们回到吴桥过年,闲来无事,公公从茶几下面拿出两个碗和三个小纸球表演了这出久违的“三仙归洞”,我才猛然想起当年的这不可思议的一幕。而这不可思议的一幕,竟然由我的公公再次表演出来,同样的不可思议。于是,这好多的不可思议,在公公娓娓道来的与王保合的一段渊源中慢慢解开。
以前,每到夏天,公公在下午的时候就开始忙活着做出一锅“豆腐脑”,然后在傍晚时分就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的吆喝着去卖,这个场景我很有印象,因为十二年前第一次到老公家,下午四五点钟的那舀出来的第一碗豆腐脑都是由我来享用的 ,那叫一个香喷喷嫩滑滑爽歪歪。。。收!口水!接着说!
与王保合的渊源也由自这碗“豆腐脑”。杂技大世界离老公家很近,公公每次推车出去叫卖都必过那里,因为那里有一位瘦瘦轻轻的长者,特别爱喝我家的豆腐脑,每次吃完都叮嘱公公第二天一定要打这儿过,每次两个人也总要吹会儿牛皮才肯散去。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公公和这位长者成了朋友,舀豆腐脑时也会特意多那么几勺,有时甚至就免费赠送了,总之,两个人聊得挺投缘,但公公也仅仅是知道他在大世界工作,也仅仅喊他“老王”。直到有一天,公公看电视中央八套的一个节目里面介绍了“鬼手王保合”和他的戏法,才猛的发现这个老王就是电视里这个拥有传奇色彩和惊世绝活的鬼手王保合。
往后的日子里,公公仍旧去大世界卖着豆腐脑,仍旧与老王热火朝天的聊着,但聊得就全是老王的经历和手艺了,老王有时也会即兴表演一段三仙归洞单独给公公看,更难得的是,公公竟然得到了老王的真传。于是公公闲暇之余没事就弄三个球两个碗练,就跟玩似的,几年下来,倒也像模像样,起码我这个资深的奇迹见证者还是啥破绽也没看出来。
王保合王师父跟公公讲,三仙归洞不算魔术,老话应该叫做“变戏法”,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几十年的表演中,他在这套戏法中悟出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在与一波又一波的观众的互动表演中,他每次都感觉是首次演出,每次都很认真,当然每次也会博得阵阵喝彩,所以他一直很满足,很开心,也一直保留着一颗年轻乐观的心。
听了王保合师父的一席话,公公回来后做出一个决定,让他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小叔子海峰,去拜师学艺,不为别的,就为这积极乐观的心态。于是在公公的引荐下,海峰只提了两瓶衡水老白干,就得到了王师父的真传。如今,海峰的手法比公公还要快还要准,嘴上更是一套一套的,都可以达到表演的水平了,他在工作单位里,也因为这套戏法给同事带去很多欢笑而小有名气!
今年春节,我们只在老家呆了四天,太短了,不然我肯定要让公公带着去拜访一下这位传奇老人,好好续续那一个轮回前的一面之缘。
离开吴桥的前一天晚上,老公决定学会“三仙归洞”,公公和海峰轮番上阵,不停的镜头回放+慢动作,可终因第二天还要开800公里的车需要早点睡觉而没有学成。
老公说,没事不急,他早晚会搞定!!
王保合师父的另一手绝活“缩骨功”已经面临失传,他讲,他当年学这个绝技是为了糊口讨生活,现在的晚辈条件都好了,也没人愿意去受这个罪,他作为长辈,也不愿看到孩子们跟他一样受罪吃苦。
最后,祝我们的鬼手王保合师父,身体健康,越活越年轻,用他的话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愿意为更多喜欢传统戏法的人们带去欢声笑语。。。
[ 本帖最后由 一影927 于 13-7-16 00:55 编辑 ]
7.12晚上八九点钟,老公的手机叮铃咣啷的响了起来,是个陌生号码,以下是他和对方的对话:
对方:请问是永隆XX苑X栋x0x的于先生吧?
老公:对,是我.
对方:哦,是这样,我在路上捡到一个包,里面有装修证,上面有你房号和手机号。
老公:啊?!
(老公很惊讶,赶紧去门口的鞋柜上看自己的包,这个笨蛋,他的包里怎么会有装修证呢,装修证开工那天就交给项目经理了,但他还是去一丝不苟的确认了一次)
(只用了一秒时间,老公反映了过来,会不会是装修师傅的包丢了,那肯定急死了)
老公:谢谢你了,麻烦你看看包里还有什么?
对方:有身份证,还有银行卡。。。
老公:哦,身份张名字是什么?
对方:陈定波。
(嚯啊,这不是咱项目经理吗?)
老公:太感谢你了,这样吧,我马上让陈定波联系你这个电话。
老公挂掉电话,一边拨陈经理号码一边说,估计他快急疯了。果然陈经理一听有包的下落,声调顿时提高了三成,连声谢谢。
老公把号码报给陈经理,让他赶紧联系。
大概过了半小时,老公收到了陈经理的信息,看来已经搞定了。
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一个过程,却是每一个曾经有过丢包经历的人所期盼但九成九不会发生的事情。难道不是吗?
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这种极小概率事件竟然能够发生,实在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如果非要找出个原因,那么只有一个:
当事人,我们的项目经理 陈定波,人品高涨,涨到了大爆发!不然你怎么解释!
重新上一张人品指数直达10楼的陈经理的照片
[ 本帖最后由 一影927 于 13-7-16 00:55 编辑 ]
众里寻她千百度,只为那六年的心结---韩丽橱柜
前面帖子讲过,我现在居住的房子是百分之百的清包,由于本人水平非专业,所以从设计到选材再到施工,难免会留下许多的美中不足。
但同时也就是因为这是自己纯手工打造出来的小窝,我们对她充满着特殊的感情,所以即使有缺陷我们也不会感到有遗憾。
唯独有一样,六年来一直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存在着,虽然全家人的饮食都靠它提供,有着每天数十次的使用频率,但每看一眼,都会让我们的心里堵了又堵,恨不得扒掉重来!您猜的没错,橱柜,这个家装中举足轻重的项目,我们却没有选对、做好。
07年夏天,公司至少有十位同事先后开工装修,水电进场,橱柜先行。于是,我们一群没头苍蝇在另外一位W姓同事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还自以为很牛叉的橱柜团购,品牌来自运河路上的橱柜一条街,暂且叫它“OY”吧!
后来的两年之内,发生了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件事:
1.OY橱柜门店改头换面,重装升级,远远望去,别怪我太坦白,很丑!据老板讲此设计正是出自W同事之手,哦,也许是我不懂审美吧。
2.当年一起团购的同事家中的OY橱柜,先后出现裂纹,我家的也不甘落后。
3.W同事辞职。
团购的伙伴们先后找上门去讨要说法,但却被告知亚克力台面本身就有开裂的概率,好,既然你拿出国标,我们也不好说什么,那么请回答,10家有10个台面开裂,这个概率该怎么算?这特么还能叫概率吗?!
有图有真相,看这些裂纹静悄悄的张牙舞爪的发生并延伸着。。。您能不堵的慌吗?
所以,从打算装修的那一天起,上级就已经严肃的下达了命令,不管怎么样,这次橱柜绝对不能开裂,否则断你们的炊!接到命令,我们兜里揣着山大的鸭梨,迅速展开调研和考察,因为我们也一直深受这概率裂纹之痛苦。
有了前车之鉴,这次一开始我们就直奔月星,都说月星里的品牌是同行业排名前十位的,果不其然,通过网络查询到的橱柜十大品牌几乎都在二楼驻扎着呢,看的我是眼花缭乱、难分伯仲,而且感受到不仅品牌是前十,恐怕价格也是前十吧,一个比一个杠杠的!
摸摸瘪着的腰包,心里想着质量一定要好,绝对不能开裂,否则断炊。就这样前后去了N趟,了解到台面目前有三档材料,低档的就是亚克力,开裂概率10%,中档的石英石,开裂概率1%,高档的玉石,基本不会开裂。可我要的是绝对不能开裂,也就是开裂概率能稳定保证在0%。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上级带来了一个在我家橱柜史上划时代的信息----不锈钢台面,并且带我们去实地参观了一个老朋友家里的橱柜,用的就是不锈钢台面。回到家,我立即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得知三十公里外的扬中小岛上,家家户户用的都是不锈钢橱柜。带着这个线索,我们专门跑了一趟扬中,发现那里的橱柜店基本上都是本岛品牌,有的干脆就是前店后厂,价格也很便宜,仅是月星品牌的一半还不到,但实事求是的讲,质量和做工确实不敢恭维。
那么,在月星那么多品牌店里有没有一家可以做不锈钢台面的呢?有,而且仅此一家。
这就是韩丽橱柜,一个来自于广东的国内十大橱柜品牌之一。
“懂生活,更爱家”,作为韩丽的广告语,在市场上活跃度并不高,形象代言人是美女李冰冰,整体设计风格包含了较多的时尚元素,价格不菲,属于较高档系列产品。
我说韩丽在市场上活跃度不高,是因为被列为十大橱柜的其他几个品牌,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而韩丽却是第一次听说,位列十大也是后来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的,如此低调,尚属首见。就像这家店老板的营销方式一样,人家都是恨不能走出店门把顾客拉进来,而她却守株待兔一般坐等顾客上门,一副爱买不买的架势,这也尚属首见。我心想,难怪她要代理这个品牌,那是因为她可以做到和该品牌风格保持一致,低调!
不锈钢款式并非韩丽的主打,当然不会摆在店面的显眼位置,可无巧不成书,偏偏就是被自始至终只去过一次月星的上级领导,也就是对不锈钢橱柜情有独钟的我的老妈发现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难道就算很巧了吗?NO!
更巧的是,在韩丽,我和老妈用东乡话交谈着,这时,美女老板竟然也说起了东乡话,哈哈,相互一问才得知,美女老板竟然也是正儿八经的东乡人,村子就紧挨着。于是,气氛渐渐热烈起来,我们还聊到了小时候所共同的玩趣---华山村那棵千年古银杏树。后来,美女老板很热情,也很实在,拿出了较低的折扣来招待老乡,可还是很贵,我们表示再考虑一下。
我们继续到处考察着,这期间也去过几次韩丽聊天,渐渐我们发现,韩丽的营销手段虽然低调,但却不是门可罗雀,相反,登门的客户简直是接二连三,一问得知基本上都是回头客或者经人介绍来的,而且以大宅或者别墅居多,一套橱柜定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
韩丽的店员更是少的可怜,加上这位店主美女老乡,也才两位,当然幕后肯定还有设计和工程团队。店主美女老乡说,这些老客户都做不过来,哪还有精力敞开门去吆喝,够做了就行了,她没那么大野心,呵呵,我心想你也真够懒的,还有嫌生意多的。
事实证明,我这位老乡确实很懒,从我第一次进韩丽的店一直到我真正签订单,起码有三个礼拜的时间,在这三个礼拜里,她竟然没有主动打过一次电话给我, 这在其他品牌(不光橱柜)是绝对没有的,人家都恨不能赶紧把顾客再次忽悠过去好好谈谈。
好淡定好可爱的老乡啊! 也许真如她所讲的,看在老乡的份上,已经给了很大折扣了,所以也没什么好再忽悠的了!
老乡啊,再优惠些啊,我下次回老家一定去那棵神奇的华山千年银杏树旁为你祝福,祝福你的生意越做越兴隆,人越来越漂亮!
哈哈哈,当我打出这张亲情牌的时候,老乡忍不住大笑起来,放话说,你放心,等最后算账的时候再给你个大折扣,这单我只要不亏就干!
嘻嘻嘻,就这么说定了老乡,够爽气!下订单!
一个心结终于可以松松绑了,但是否真正可以打开,老乡,韩丽,看你的了。真心期待,真心期盼。。。。。。
下面上几张在店里拍来的照片
美女李冰冰
月星唯一的一款不锈钢台面橱柜,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若非有缘,永远不知在何处”
我看中的这款面板,配我的不锈钢台面,是不是可以冷暖相容。设计师也说OK,可惜,太贵了。坐等老乡折扣。。。!
设计师帮忙挑选的另外两款面板,我比较中意第二款
我看中的水槽,也是韩丽的,怎么样个性吧,跟你家不一样吧
店里的几款橱柜,石英石台面
[ 本帖最后由 一影927 于 13-7-20 03:21 编辑 ]
在我的上一篇心情帖子里,提到了韩丽老板是我的老乡,更是提到了华山村那棵千年古银杏,本想一带而过,但却始终放不下,无法入睡。
先借一段东乡才子万老师的稿子,描述一下这颗古银杏的前世今生:
西岳华山,以险峻陡峭著名于世。而镇江东郊的华山,方圆几里的小土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地理学家恐怕也难以寻找她的踪影。可这连绵起伏的黄土地上,却傲然耸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古银杏,陪伴着华山人民耕读渔织,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婆娑摇曳的枝枝叶叶,印记了时代的沧桑变化。
当地人说:大禹治水时,绳子因重荷而断,奋箕中的土翻倾而堆华山。这也许是人们为证明华山之古远而臆造的,然华山村名的由来却有稽可考。古志书记载:“此地草木葱郁而秀,故曰华山,取其光辉也”,如此葱郁秀美的草木,可能银杏树就是其中之一吧!
说起银杏树,人们都会感叹其古老且苍翠,但究其准确的栽植年代,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得最为活灵活现的是老人们回忆上代人的传说:系受胯下之辱的韩信所亲栽。生于2000多年前秦汉之际的韩信,少年穷困时大概不会由其家乡淮阴(今淮安)渡江来华山栽一棵银杏;投奔项羽继而又投奔刘邦以后其活动地区也未及润东这块地方,这显然是华山人以有这棵银杏为自豪而借托的想象。清朝举人华山人杨元盛《神女墓》诗中有这样两句:“万物有情皆不死,千年古木留贞心。”这里的“古木”即指华山银杏,“千年”极言其古,指魏晋,或唐,都无可无不可。华山银杏其年龄也许是江苏之最,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如此说,又有谁能证明是错的?
有关部门和专家曾对银杏树进行测量,树高32米,胸径1.84米,可谓高且粗矣!每当碧空如洗时,遥遥数十里都能见其孤高直立的巍巍雄姿。银杏西面约距3米是毁于日寇之手,仅存四壁的“银杏山房”。其北如各地银杏在庙前一般,原是鳞次栉比的寺庙建筑,有大帝庙、南宫庙、文昌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张王庙。当年,“每岁仲春,江淮及境内士民,拜奠祠下者,几月不绝”,琅琅经声,伴随着袅袅青烟,飘入云霄,给善男信女们一种既踏实、又玄乎的感觉。
华山如此多的庙宇,几经战火已绝迹人间,而它们身边的这棵银杏竟枝繁叶茂、安然无恙,特别是在银杏枝叶覆盖下的银杏山房惨遭日寇焚烧殆尽,可银杏却大难中不死,真乃是千古奇迹。当你走进华山村,还会听到更加神奇的故事呢。据说当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进了我中华民族之国土,践踏蹂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在银杏树下残暴地杀害了8名热血青年后,有名日本兵举着火种,扬着刺刀,妄图烧、砍伐银杏。然而,这名日本兵尚未近树身,一阵剧烈的疼痛使他抱着头在树下翻滚,竟至扭曲而死。素来信神的日本兵,个个都吓得跪在树下祷告、磕头、发抖……这传说很长中国人志气。巍巍银杏,凛凛正气,神圣不可侵犯,中华民族的神州大地,岂能任人宰割?
华山银杏树,是华山人民的骄傲,邻乡近县,四面八方的人都奉华山银杏神明,生灾害病,常常拖儿携女,阖家跪在银杏树下,焚香烧纸,祷告神树保护,除灾祛病。殊不知,当他们怀着虔诚的心意匍伏在银杏树下,香火却在无情地损伤它的肌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华山人为此痛心疾首,呼吁银杏不能倒,银杏不能死。后在政府的支持下,集资万余元,对银杏采取了保护措施:一条柏油铺设的银杏路直通树下,树四周栅栏围护,银杏山房的残墙断壁也修缮一新,清道光年间由朱梓书写的“银杏山房”也被重新勾勒得赫然入目。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日被定为“银杏节”,以景仰它的雄姿,缅怀它的悠久历史。
华山银杏树,是华山历史的见证。反英战场上的长矛大刀,民国初年的农民教育馆,北撤时期三十三乡半民兵的阅兵场,中共山北县委的临时办公点,桩桩件件皆深深地铭刻在它那圈圈年轮之间。如今,它“年事”已高,历尽了风雨雷电的侵袭、摧残,但幸逢盛世,依然生意盎然。那密密匝匝的繁枝翠叶,正显示其老而益壮的无限生命力量;那挺拔凌空,耿介超俗的神态,也越见其历尽劫波而不屈、宁辱而不谄媚的高风亮节。
好一个“历尽劫波而不屈”,好一个“宁辱而不谄媚”!感谢万老师。
华山村是我的外婆家,我的童年几乎全部是在那里度过的,那座小华山,那条捆山河,那棵古银杏,留下了我多少记忆,已无法追究。而韩丽的美女老板,老家就在华山的隔壁镇上---石桥,华山的银杏树也是她幼时记忆中很重要的一段。若真的有时间倒转机器,我们可以回到几十年前去看看,或许我和我的这位老乡还在一起玩耍过,这完全有可能,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游乐场没有公园,方圆几十里的孩子都会跑到华山去玩,因为山上有一条古老的青石板长街,卖着各种小玩意,更因为山上有一颗千年银杏树,十几个孩子可以手拉手,围着她跳来跳去做游戏。
此古银杏,树高33.8米,胸径1.94米,四五个成人都合抱不拢,是长江以南最大最古老的银杏树,大约种植于东汉至三国时期,此树已被列为镇江市文保单位,镇江古明树名录上记载此树树龄为1500年。村民们说,此树系张天师亲手所植,与旁边的张王庙同龄,故称银杏王。
为什么这棵千年古树一直被村民们视为神树,据悉,过去因为生活条件差,医学不发达,孩子易得天花等疾病,所以出现了把小孩过继给银杏树以保平安的风俗。据说有成千上万的人曾过继给过这棵银杏树。现在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这样的风俗自然也就渐行渐远了。
可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拆迁,这个有着强大背景的时代主题,竟也已经和古老的华山村有了关系。就在万顷良田工程如火如荼进行当中,有那么一次,在修柏油路时,挖机竟将古银杏附近挖开了一段约1米深的路基,致使树根大量裸露,殃及古银杏的安全,遭到村民们的集体阻拦,当有人拿起一截挖断的树根,竟然发现流出红色的汁液。不管科学是否能够解释此现象,反正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华山人都相信,这位树爷爷已经成神,不容侵犯。
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建设者发现,类似华山古银杏的这些老树妨碍了他们太多的宏伟规划。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把前人栽的树毁了,将来怎么向我们的后人交代,教他们如何有凉可乘?
[ 本帖最后由 一影927 于 13-7-16 00:57 编辑 ]
周六周日两天的安吉漂流,晒黑是小,大不了捂段日子,关键是我发现了一个本质问题,就是缺乏锻炼的后果
一路上,我问我们国际友人,感觉怎样?她的回答总是说,很好没问题
而我,腰酸背疼,下楼梯,蹲下,起立都疼,后来和国际友人聊起来,才知道,人家每周都有锻炼,游泳,骑车,爬山等锻炼项目
看来生命真是贵在运动,想想以前,我也是一个经常运动的主儿,而如今,如今,我懒惰了。。。。。。
好吧,我就回忆回忆06年和0511网友一起骑行宝华山,那时的体力真是没话说
先贴张集体合影,那年的组织者是青龙山童鞋,我和老公是跟着老东北一家去混的
混入江大分队
老东北,杠杠的
修车中
酷吧
我开拍拍风景
加油加油
年轻混入锻炼行列
题外话,上周我陪父母去新区大港房管局,下楼发现一健身房:东北二哥,各位童鞋是否还有些记忆
和老弟一起骑车
和一起哑铃的MM
还是多多运动,革命的本钱,不容耽搁。
[ 本帖最后由 一影927 于 13-7-16 01:0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