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制度从创建以来,初衷是激励学生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努力学好基础课程,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一种竞争态势好中选优,遴选优秀学生继续深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逐步沦落为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制度。
1、头部学生的持续焦虑。
从入学开始,前几个学期的成绩就基本固化了头部学生,在有限名额附近的学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门课都想考高分,就怕失手,从而导致一到考试季就非常焦虑。
2、同学关系冷漠。
保研制度出来后,学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导致学生中间互学互助的行为基本消失,比如共享笔记等情况也不存在,大家纯粹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恨不得其他人都考得比自己差,近年来,同学关系非常淡漠,头部学生间基本不交流。
3、畸形的私利心态导致不择手段。
保研制度需要学生的成绩排名,学生和家长会不择手段去争取,学生要分数,家长辅助或代发论文专利等等,无所不用其极。
4、大部分学生的躺平。
通过前三个学期的学习后,头部名单固化,后续的学生基本无望,除非自己想考研,否则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躺平。保研制度希望促使大家的竞争态势基本不存在,只有几个头部的学生在拼命卷。
5、高校可操弄的灰色地带。
为更好吸引生源,很多高校会以保研率来吸引考生报考。近年来,频频出现头部学校保研率达到50%以上。各种夏令营从本质上是高校的阶层抱团互粉,来自中低层学校的学生很难跃迁,即便夏令营表现好,最终落选的情况很多。各种打招呼不透明的夏令营和面试成为高校操弄的空间,甚至滋生腐败。

从以上可以看出,保研制度的初衷无法实现还存在若干问题,严重影响公平公正,管理过程纠错成本高,问题频发,迫切需要改革。

建议策略:
1、取消保研制度。
所有需要深造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统一的研究生考试。
2、考研专业的基础课程成绩按比例纳入总评。
考研过线后,复试的总评分按照初试分数*60%+基础课程成绩*20%+复试分数*20%,严格控制复试分数的占比。基础课程成绩以各学校档案部门签发的为准。
3、严格控制复试比例。
各高校复试比例不能超过120%。减少高校捞人的腐败行为。
4、降低论文专利的占比。
复试分数中,论文专利的占比不能超过20%。
5、不建议各高校搞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从某种程度是提前筛选保研生,如果取消保研,夏令营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的好处在于:
1、减少或消除高校操弄空间。
2、真正激励大部分学生平时认真学习,都有机会进入后续的深造。
3、允许学生大学期间课程成绩的不稳定或失手,允许重复刷分。
4、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畸形的代发论文专利行为,减少打招呼腐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