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政府接连投放储备米后,日本消费者经历的“米价风暴”仍未结束:日本农林水产省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日本超市5公斤装普通大米均价攀升至4197日元(约合人民币203元),较去年同期近乎翻倍,且连续12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此轮日本米价上涨始于2024年夏季,罕见高温导致水稻减产,叠加日元贬值推高化肥、能源进口成本,运输物流费用上涨,多重压力下米价持续走高。尽管日本政府启动“史上最大规模”储备米投放计划,3月分两批拍卖总计21万吨储备米,首批14万吨以约3000日元(5公斤装)的价格上市,较市面价格低10%至20%,但市场反馈显示,混合储备米因接受度有限,对平抑终端价格作用微弱。日本首相石破茂4月1日表示,若米价涨势未缓,将考虑进一步加大投放量。
这场由极端气候、供应链波动引发的米价飙升,正迅速传导至日本食品产业链。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月大米类商品价格环比上涨70.9%,带动饭团、寿司等关联食品价格上涨超10%。值得注意的是,除大米外,蔬菜等农产品同样因极端天气减产,导致日本食品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日本大型民间调查机构帝国数据库公司3月31日发布的调查显示,4月日本将有4225种食品和饮品集中涨价,涉及调味品、酒类、加工食品等多个品类,单月涨价规模达2023年1月以来峰值。帝国数据库公司对195家食品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将涨价归因于成本激增。
面对持续高企的米价与食品供应压力,日本一部专门应对食品供应紧张的法律已于4月1日生效,将大米、大豆、小麦、鸡蛋、牛肉等12种农产品及面粉、砂糖、植物油等7种加工品列为“特定食品”,要求相关农户和企业在特定食品供应量较往年减少20%以上、市场出现价格猛涨或囤积时,提交增产、扩大进口或增加市场供应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