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从四川峨眉山符溪收费站及其所属的蜀道集团雅眉乐公司获悉,视频内运输物为韭苔,并非网传蒜苔。对于网友的议论,涉事收费员回应:“我没法控制别人怎么说。”
四川省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绿色通行是有明确的目录,韭苔目前的确没在绿色通行目录里面,“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力争早日把韭苔纳入国家的绿通目录。”


7月7日,一司机称拉蔬菜过绿通,收费员却对着“蒜苔”说是韭菜花,收了28元过路费。
一时间,网友们都在质疑,收费员是否故意为难司机。
热搜:“收费员说蒜苔是花不能走绿通”,发布者已将原视频删除
网传视频最早出现在7月7日晚,四川一网友发布在网络上,并配文:“有没有官方证实一下,是不是属于蔬菜?收费站收了我28块钱。”
视频总时长1分钟,一名货车驾驶员在符溪收费站欲通过绿色通道,与收费员发生争论。驾驶员称,自己运输的物品为蒜苔,要求按规定,通过绿色通道。收费站工作人员将其拦下后,明确告诉驾驶员,车内的蔬菜并非蒜苔,不能依照蒜苔的标准,通过绿色通道。
但该驾驶员坚称运输物为蒜苔,直到视频40秒左右,该驾驶员拿起运输物,改口称:这是韭菜,韭菜苔。同时,收费站工作人员指着运输物末端花苞处,告知驾驶员:“这里,这是花。”驾驶员继续争论,称开花了也是韭菜开花。随后视频结束。
7月8日,这段视频被大量网友反复剪辑、传播,称收费员说蒜苔是花,不能走绿色通道,引发大量讨论。当天,记者私信视频发布者,请求采访,截至发稿未回复。
7月8日晚,该视频发布者将原始视频删除。

走访:收费站人员称“没法控制别人说什么”,公司表示当天运输的是“韭苔,没在绿通目录里
7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符溪收费站,见到了视频中与驾驶员起争执的工作人员。连日来的关注和讨论,让她神情憔悴。面对记者的到访,她多次表达感谢,但拒绝透露事发当天的情况,“请你们联系公司,公司有专门的新闻发言人。”
谈及网上对此事的讨论,该工作人员回应称:“嘴长在别人身上,我也没有办法控制别人说什么。”
中午,记者来到符溪收费站所属的蜀道集团雅眉乐公司,多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发至今,他们一直在调查、了解此事,还买了蒜苔、蒜苔花和韭苔作对比,以确定当天运输物到底是什么,“驾驶员报的是蒜苔,目前我们判断是韭苔,韭苔没在绿通目录里面,目前还在继续调查中。”
直到昨天,真相才水落石出,官方证明收费员清白,原来司机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那么,到底是蒜苔还是韭菜花?一字之差为何“待遇”完全不同?















7月7日,司机拉着一车“蒜苔”,经过四川某收费站,收费员查验时却表示这不是蒜苔。
司机瞬间火冒三丈,掏出手机对着收费员记录。
只见对面的收费员,拿起一把菜用手指着,接连反问司机,这个是蒜苔吗?
司机觉得对方无理取闹,不耐烦地怼了回去,强调这是人吃的绿色食品,自己拉了这么多年从未收费。
或许是方便取证,还要求收费员将口罩取下,不要藏着掖着。
面对司机的步步紧逼,收费员也有些无奈,但还是坚持提溜起“蒜苔”边上的小骨朵,证明这是花,不是蒜苔。







蒜苔长出花苞也很正常,司机更是气得无话可说,质疑收费员没当过农民,没种过地,家里的父母、爷爷奶奶,总种过吃过吧!


对面的收费员不反驳,只是一味掰开花苞,想证明这个都开花了,跟蒜苔没关系。
司机听后,真是被搞得没脾气了,苦口婆心地给收费员解释蒜苔开花的原因。



就像人结婚生子一样,植物开花结果也是为了有苔呀,非常形象生动。
不过,辩来辩去,双方依然没有达成一致,确定这到底是蒜苔还是花。



司机不想再继续耽误时间,交了28元过路费便匆匆离去。

蒜苔、蒜苔花和韭苔。
当记者询问公司员工有没有说过“蒜苔是花不是菜”,受访人员拒绝回答。
记者在符溪收费站的一份《致广大司机朋友告知书》上看到,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条件的第一条,便是:运输的鲜活农产品必须在《目录》内,包括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和新鲜的肉蛋奶等具体品种或类别。
解读:绿色通行目录是全国性目录,韭苔没有在绿色通行目录里
四川省乐山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潘虹宇看过视频后向记者证实,运输物为韭苔,属于蔬菜,但不等同于韭菜,没有在绿色通行目录里面。
“绿色通行目录是国家发布的,是收费站执行绿色通行的依据,不能因此责怪工作人员。”
潘虹宇告诉记者,绿色通行目录并不是所有绿色蔬菜都包含其中,它优先考虑大宗的、运输频繁的,具备基本民生属性的蔬菜,其目的是加快运输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保障民生。“一些地方品种,或者地方名称与官方名称不一致的,都还没有纳入目录。”
葱蒜类蔬菜中,蒜苔、韭菜、蒜苗都可享免费通行,唯独没有韭苔。


此前,交通运输部回应民众询问,也曾明确表示过,韭菜花(又名韭苔)确实不属于鲜活农产品绿通范围。


潘虹宇介绍,每年或者隔一年,这份目录便会更新,最近的一次更新是在2023年,她一直以为韭苔已经纳入了这份目录。“之前我们给区县部门下发过通知,要求增补,很遗憾没有增补进去,下一步我们会把韭苔提交给上级部门,建议增补进去。”潘虹宇说。
网友一看,这明明就是蒜苔呀,质疑收费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夏季常吃的蔬菜都认不出来。
还非说这是什么花,难道黄瓜带花就不是黄瓜了,丝瓜带花也不是丝瓜,全都痛失本名。
那就不是“指苔为花”,新版本的“指鹿为马”吗?
其实呢,还真不一样。
一些地方很少吃韭苔,让韭菜开花也只是为留种子,自然不清楚,但四川一带常吃的朋友,就能分辨出。
蒜苔是蒜苗长老之后,从里面抽出来的,韭苔是韭菜长老之后,从中间长出来的,压根不是一样东西。
但由于蒜苔开花晚,为了让后面的大蒜顺利生长,通常一出花苞,农民就要赶快采摘,所以这时候蒜苔已经过季了。

















韭苔为棱柱形,有点扁扁的,一般比蒜薹要细要短,结花骨朵时正好可以吃,不算老。
那么,为啥长得跟“孪生兄弟”一样,蒜苔能进入绿通,韭苔却被拒之门外呢?
绿通,是国家将瓜果蔬菜让利于种植户、批发商,确保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能够来到百姓餐桌,保障民生基本需求。
但是,也多限于人民常吃、大宗运输的低价蔬菜,高价的蔬菜本就有较大利润空间,不在优惠政策范围内。
比如说大白菜,如果走绿通的市场价在5毛,不走呢就1块,价格翻了一倍,差异大。
一方面,韭苔市场售价高,至少也在7元左右,甚至能达到十几元,比几块钱一把的蒜苔要贵上好几倍。











终于把事情搞明白后,网友们对司机的行为表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