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5.1,顾客给了10块,要补4.9,而店员自觉的找了四块+九颗陈皮糖,也没询问顾客愿不愿意要糖果。最近河北沧州的赵一鸣零食店火了,但不是因为零食好吃,是因为 “找零” 这档子小事 —— 顾客结账差几毛钱零钱,店员直接塞颗糖果顶替,这事搁网上一发酵,算是捅了马蜂窝。10月27日,记者致电沧州这家门店,店员倒也坦率:“零钱不够时,我们会问顾客能不能用糖找零,同意了才给。”赵一鸣零食官方客服随后回应:公司明文规定不许用糖果找零,但个别门店零钱紧张,会“先问顾客意见”,不同意的话绝对不勉强,公司查到违规还会罚钱。可网友们并不买账——有人晒出聊天记录,说店员根本没问,直接塞了把糖;有人吐槽糖是快过期的杂牌,自己根本不吃;更有人算账:这些糖批发价5分钱一颗,按1毛算,每颗多赚0.095,10颗就是九毛五,一天下来能“省”不少。这哪是“便民”?分明是商家在打擦边球。法律规定,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商家必须准备足够的零钱,不能强迫顾客接受其他替代物。可现实里,多少人在超市排队时,被店员一句“零钱找完了”堵得哑口无言?有人急着赶时间,只能捏着鼻子收下;有人怕被说“计较”,硬着头皮把糖塞进包里。这种“软强制”,比明抢更让人窝火——它利用的是我们的时间成本和面子心理,让我们在“几毛钱”面前,活成了自己都看不起的“老好人”。更气人的是商家的态度。嘴上说着“禁止”,行动上却放任门店“灵活处理”;客服道歉时强调“已补足零钱”,可网友的爆料里,零钱柜永远空着;被问到为什么不给门店备足零钱,回答支支吾吾。这哪是管理?分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当加盟店为了省成本,把“糖找零”当潜规则;当总部为了扩张,对违规行为睁眼闭眼,我们还能相信这样的品牌吗?一颗0.1元的糖,称的从来不是重量,是商家的良心。它照见了我们面对侵权时的沉默,照见了商家把“小恶”当“灵活”的算计,更照见了监管对“小事”的忽视。可“小事”从不是小事——当今天你为了赶时间收下糖,明天商家就敢用快过期的饼干找零;当今天你怕被说计较忍了,明天他们就敢把“糖找零”写进员工手册。所以,下次结账时,别怕被说“难搞”,大大方方说一句:“我要现金。”你的坚持,不是计较,是在告诉商家:消费者的权利,容不得半点打折。你遇到过“糖找零”吗?评论区聊聊,别让“几毛钱”的妥协,成了商家侵权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