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在街上,随处可见打着私房菜招牌的小饭馆。难道真的有绝活好菜吗?私房菜可不简单。
最早的私房菜源于古代达官贵人的家厨,只做给家人和贵客吃,后来逐渐从 “家庭厨房” 走向半公开,但仍保留 “小范围、定制化” 的属性。常见场景是:藏在居民楼里、没有显眼招牌、需要提前预定,甚至老板只接待熟客。
菜品与口味强个性化,“人无我有” 或 “人有我优” 的独特性。要么是老板有独家秘方,比如老爷爷传下来的红烧肉、大鱼头做法;要么支持深度定制,比如提前沟通忌口、偏好,甚至能做菜单上没有的菜。
通常座位很少,比如只有 3-5 张桌子,不会像饭馆一样流水接待客人。服务更像 “朋友做客”,老板可能会亲自上菜、介绍菜品背后的故事,不会有标准化的服务员流程,追求的是 “专属感” 而非 “高效率”。
[color=rgba(0, 0, 0, 0.85)]街边小饭馆的核心是 “做流水生意”,追求翻台率和客流量;而真正的私房菜是 “做精品生意”,追求口碑和独特体验,两者的经营逻辑完全不同。这样看来大街上打着私房菜旗号的小饭馆,更多的是在店面的招牌上玩噱头。
[color=rgba(0, 0, 0, 0.85)] 镇江名副其实的私家菜馆有几家,这还真的不知道。
[color=rgba(0, 0, 0, 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