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状元王以衔(xián)

王以衔,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状元。

王以衔很受浙江学使窦光鼐的赏识。

窦光鼐担任会试总裁,出题「民之所好,好之」。

揭榜之日,王以衔名列第二。

当时和珅因为窦光鼐耿直不阿,不依附自己,就报告乾隆帝,说王以衔涉嫌作弊。

和珅借机诬告,乾隆罢了窦光鼐的官。

殿试那天,王以衔想起恩师获罪,自己也前途未卜,无心应试,仅以淡墨答卷,不再奢望功名。

但是巧的是,和珅充任殿试阅卷官,正好和珅的家庭教师当年也参加殿试。

和珅叮嘱他说:「你在殿试那天用淡墨答卷······。」

和珅阅卷时看见王以衔的卷子,以为一定是他的家庭教师,竟定为一甲。

到唱名那天,乾隆帝阅卷发现王以衔用淡墨答卷,顿时起了疑心:这会不会是关节暗号呢?

和珅担心事情败露,一口咬定肯定没问题。

于是将王以衔的卷子定为首选。

结果唱名第一人是王以衔,和珅和乾隆帝都呆了。

乾隆帝扭头看和珅道:「这难道也是窦光鼐的授意吗?」和珅哑口无言。

于是窦光鼐的冤情大白,浮言顿时销声匿迹。

人有千算,天有一算。

和珅亲自压下去的考生,然后又是和珅亲手给捧起来,当然和珅是不情愿的。

和珅不情愿,但却是他促成了这件事。其实还有很多事情不是通过权力和金钱就能够搞定的。

比如,出生的家庭,碰到什么样的老师,遇到什么样的姻缘,人生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麻烦事,会得什么病,活多大岁数·····

这些都不是权势就能够搞定的。很多事情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会干出蠢事来。

这让我想起了蒋干弄巧成拙的故事。

比如蒋干偷鸡摸狗的偷盗书信。

周瑜故意让蒋干盗得蔡瑁、张允假降书信交给曹操。周瑜设计成功地让曹操杀害了这两个劲敌。

蒋干自以为聪明,没想到又是弄巧成拙,反而害了自己。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后面还有拿着弹弓的人。

算计别人的人,没想到把自己算计進去了。

但是从古到今,也不乏自以为聪明的人,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侥幸行事,到头来往往是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为所谓聪明的人,只不过是小聪明,只不过是在利益上算计而已,甚至于巧取豪夺,可是,那不是真正的智慧。

利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如果二者不能兼得,舍利而取義者者,此为君子。

富有的同时又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我想这才众人所喜欢、所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