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浙江68岁的王女士(化名)

被一道家常凉菜“撂倒”

出现了严重的急性肝衰竭

代谢性酸中毒

病情不容乐观

据“浙大一院”微信公众号发文介绍,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值的数十倍,虽然进行了护肝、纠酸、补液等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陷入昏迷并出现肝衰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从其家人口中得知,王女士吃的凉拌白木耳,是前一天剩下的,足足泡发了一整夜。因此,高度怀疑王女士是因吃了隔夜的白木耳,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立即对其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目前,米酵菌酸中毒没有特效的解药,只能通过血液透析,来稀释体内毒素,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毒素摄入量过大,基本上是九死一生。”陆远强说。

经过近一周时间的抢救,王女士才成功脱险、转危为安。


米酵菌酸毒性非常凶猛

  1毫克即可致命!


真正能毒倒人的木耳须具备以下要素:

1.高温天;

2.泡发时间过长,或泡发后放置时间过长。

在上述条件下,很容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虽然这种细菌并不致命,但它的代谢物“米酵菌酸”,其毒性非常凶猛,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温、难溶于水的特性,高温烹饪也无法去除,所以即使认真清洗、煮熟已经“变质”的木耳,毒素也没办法完全去掉,依旧会引起中毒。

中毒后,潜伏期通常为0.5-12小时,也可能长达3天,其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大脑和肾脏,只要1毫克即可致命。因为没有解毒的特效药,临床上只能采取对症支持治疗,所以中毒后的死亡率极高。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三类食物

是米酵菌酸中毒的“重灾区”

1.发酵的谷类制品

如我国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等,南方的糯米汤圆(放置过久后)、吊粑浆等。

2.湿粉类等淀粉类制品

如河粉、米线、肠粉、濑粉、粿条、米粉、粉丝、凉皮等。

3.泡发木耳、银耳

木耳、银耳等菌类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为原材料受到土壤中病菌污染和在室温下泡发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