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这个名字对许多备战考研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北京转战苏州后,他创业之路可谓顺风顺水。两家公司相继成功,据他自己透露,仅银行存款就高达两个亿。如今的他,要钱有钱,要名有名,在苏州不仅站稳了脚跟,还结交了众多朋友,堪称企业界的一匹黑马。
但即使是这样一位"衣食无忧"的成功人士,也难逃"看人下菜碟"的尴尬。
那天,张雪峰受朋友之邀,准备前往苏州一家顶级酒店赴约。苏州的交通拥堵让他做了个环保的选择——骑电瓶车出行。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选择,却引发了一场小风波。
张雪峰衣着随意地骑着电瓶车来到饭店门口,刚要停车,一名保安就不耐烦地喊道:"喂,骑电瓶车的,这里不让停车,赶紧骑走!"
听到这话,张雪峰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还是照做了,将电瓶车挪到了一边。没想到,保安依然不依不饶,继续驱赶他,说他第二次停车的位置也不行。
"那我应该停在哪里?"张雪峰问道。
保安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随口回答:"去几百米外的车棚停吧。"
想象一下,你穿着随意,骑着一辆普通的电瓶车,却要去一家高档餐厅见朋友。你本想低调行事,却被当成了"不入流"的顾客。这种感觉,想必不会太好受吧?
张雪峰终于忍不住了:"你作为饭店的员工,就是这样对待顾客的吗?你是不是觉得我骑着电瓶车就不配来你们饭店吃饭?"
有趣的是,即使面对保安的刁难,张雪峰的底气依然十足。毕竟,账户上躺着两个亿的人,骑什么车出行都是小事。但问题是,为什么骑电瓶车就要受到区别对待呢?
保安仍旧强硬地辩解:"我没说你不能来吃饭,只是饭店有规定不让停电瓶车。"
"别再给我找借口了,把你们经理叫来,我想问问他,是不是骑电瓶车的人就不配在你们饭店吃饭?如果是这样,这顿饭我就不吃了。"张雪峰坚定地说。
听到要找经理,保安的态度立刻软了下来:"这点小事没必要惊动经理吧?这样,我给您破个例,您可以把车停在旁边的小门里,只要没人看到就行。"
最终,张雪峰按照保安的建议,把车停在了小门内,然后上楼吃饭去了。
这个小插曲虽然很快就过去了,但它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在这个时代,"先敬罗衣后敬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想想看,张雪峰选择电瓶车出行其实是一种环保行为,理应得到鼓励而非歧视。但在物质至上的社会里,你的衣着、你的交通工具,甚至你的外表,往往比你的内在品质更容易被人关注和评判。
保安的行为或许有不得已的苦衷,毕竟规定不是他能决定的。但这恰恰更能说明问题——那些制定规则的人,往往也是以外表和物质标准来区分顾客的。
更广泛地看,这种现象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很多实体店生意难做。想想看,如果你开车去商场,停车位不够;骑电瓶车去,又不让停;步行去,可能距离太远。作为顾客,你会怎么选择?
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直接在网上购物,躺在家里点几下鼠标,商品就能送到家门口,又方便又省事。
所以,实体店老板与其抱怨生意不好,不如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服务态度有问题?是不是把一些潜在的优质顾客拒之门外了?
张雪峰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由他的外表或交通工具来决定。那些真正懂得经营之道的商家,会尊重每一位走进门的顾客,而不是用肤浅的标准来筛选客人。
毕竟,你永远不知道,那个骑着电瓶车、穿着随意的人,是不是下一个张雪峰——一个银行里躺着两个亿的成功企业家。
你有没有因为外表或者交通工具而被人轻视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