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可能是银行里管仪容仪表的前保安,也可能是小区门口查出入证的门卫,手里攥着一点点权力,就敢把它用到极致,把普通人的日子搅得鸡犬不宁。
就像某银行那个前保安,凭“劫案幸存者”的身份混上高管,没半点金融知识,却靠查网点布置、挑员工仪容的毛病,吃拿卡要二十年。无独有偶,湖南这些年也曝出不少类似的事,每一件都让人看得牙痒痒。
银行案:从“劫后余生”到“权力变现”,保安把“检查权”玩成摇钱树
上世纪90年代,某银行网点遭歹徒抢劫,工作人员当场遇害,只有一个保安侥幸活了下来。按说这是段悲惨经历,可谁能想到,这份“幸存”竟成了他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
后来银行越做越大,从一个网点扩成中型银行,当年的保安也跟着“水涨船高”,被调到总行当职能部门负责人。可他没半点金融专业知识,干不了正经业务,领导就给了个“轻松活”——检查各网点的仪容仪表和布置。
就是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检查权”,被他玩出了花。网点员工头发长一点、工牌戴歪一点,他能挑出毛病;宣传海报贴得偏一点、绿植摆得不对,他也能鸡蛋里挑骨头。但只要网点负责人给他送点好处,比如塞个红包、请顿大餐,这些“问题”转眼就成了“没问题”。
“县官不如现管”,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支行行长不服气,没给他送礼,他连续三个月去检查,每次都挑出一堆“致命问题”,害得支行考核垫底,行长最后被迫调岗。而那些会“来事”的网点,哪怕问题一堆,也能拿到“优秀评级”。
就这样,他靠这份“检查权”吃拿卡要二十年,把权力变成了“摇钱树”。后来下面的人忍无可忍,收集了他贪污勒索的证据,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去举报,才换来总行收回他的大部分权力。
可即便如此,他的待遇和岗位没变,没受半点实质惩罚,那些被他迫害得丢了工作的人,也没得到任何补偿。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句老话放在这里,竟有种说不出的讽刺。一个没能力、没品德的前保安,就靠一点点权力,竟能作威作福二十年,想想都让人觉得憋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