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的开园典礼,欢迎大家都来参加!!!!!!
期待你们的到来!!!!!!
天气凉了,怎样预防孩子感冒呢?小儿感冒轻重程度相差很大,轻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咽部不适。一般3~4天能自愈。有时也伴有发热、咽痛、扁桃体发炎以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可持续2~3天至1周左右。小儿感冒时还常常伴有呕吐、腹泻。重者,体温高达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头痛、全身无力、食欲锐减,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状。
小儿感冒是极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常常可以引起许许多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
所以说,小儿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小儿感冒是极为普通的小毛病,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常常可以引起许许多多并发症,常见的有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也可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有时小儿感冒还会通过血液循环播散于全身,引起败血症、脓胸、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
所以说,小儿发生感冒时,做家长的一定要照医嘱做好家庭护理。小儿感冒家庭护理重要的一条是要让孩子充分休息,病儿年龄越小,越是需要休息,待症状消失后才能恢复自由活动。其二是按时服药。就大多数感冒而言,多数是由于病毒所致,抗菌药物无效,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服用“百服咛”能较好地解除感冒引起发热、鼻塞、咳嗽等不适,避免并发症发生,及早康复。其三,小儿感冒发热期,应根据孩子食欲及消化能力不同,分别给予流质或面条,稀粥等食物。喂奶的孩子应暂时减少次数,以免发生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其四,居室安静,空气新鲜,禁烟,温度宜恒定,不要太高,或太低、太湿,有喉炎症状时更应注意,这样才能让患儿早早康复。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者发生并发症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以免发生意外。
一位德国幼教专家眼中的中国幼儿园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昨天的错误。”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家长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 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
>>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
>>想赢,但也输得起。
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
>>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
>>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
>>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
>>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
>>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
>>有收集东西的愿望;
>>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
>>听过童话故事,从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
>>能为大人分担忧愁;
>>看过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一一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 “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终都是以孩子为本。
去年夏天,儿童问题咨询专家赵远虹陪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学者艾申波茜博士走访了北京数所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幼儿园。在两天时间里,艾博士亲眼目睹了2000名中国儿童在幼儿园里的生活。赵远虹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表示,考察结果令德国专家的失望甚至超出了她的想像。“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今天的一些幼教理论还在重复着昨天的错误。”赵远虹举例说,“比如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西方对这一方法从产生怀疑到加以否定,已经花了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 “值得深思的是,在北京一个标榜与国际接轨接得最紧密的现代寄宿幼儿园里,艾博士见到的却是最厉害的灌输教育。”这家幼儿园的园长是从外国学习回来的‘海归';家长送孩子上这样的幼儿园感觉是送到了外国……但是在教室里看到的情景,令艾博士大为惊讶。”赵远虹说,“这家幼儿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专门为孩子们玩‘过娃娃家'而布置的角落;书架上也没有任何孩子做手工用的材料。最令人震动的是:房间里摆得满满的小床四周见不到孩子家人的照片,美丽的图片和孩子从家中带来的私人玩具……”“据说这家幼儿园4、5岁的孩子已经可以认识一千多字”,赵远虹反问道,“在这样的情景下,孩子即使不想学又有什么办法呢?”“作为权威的幼教专家,艾博士非常反感把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强加到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做法。艾博士强调说,人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证明了: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有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所学的内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不可能来自被动式的说教,对孩子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赵远虹说,实际上,单纯地提前学习时间并不能加快儿童成长的速度。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的时间表,不应该人为地提前或推后。已经有无数的事实证明,违背教育的自然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有时一个错误的教育理论将会导致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营养不良”。 “仿佛是为了弥补多年来造成的教育欠账现象,在当今的中国,家庭的功能和作用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像是打赌一般,父母的晚年和儿女自身是否幸福的宝都统统押在了孩子身上。”赵远虹发现这句时下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成千上万中国父母喘不过气来。对于这种重望的份量,德国专家起初并不十分理解。” 在北京一处婴儿早期教育基地,当艾博士听说一个9-16个月的婴幼儿上课时间竟长达45分钟时,惊得险些从座椅上跌下来。 赵远虹回忆说,艾博士在其总结报告中尤其提到了该早期教育基地课程结束时的爬行比赛孩子们被抱到起跑线上,然后在对面母亲或亲人的大声招呼声中向终点爬进。“当第一,争先进”似乎从起跑线开始已经渗入这些婴儿的头脑中。” 也许中国的父母会问,难道当第一争先进有什么错吗?赵远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书《七岁儿童的认知世界》,其中详细列出了德国一位7岁儿童长达70条之多的必修课和教育清单。这份教育清单是艾申波茜博士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比较得出的结论。从提出到定稿历经3年,并对150人进行了单独访谈。
教育清单内容涉及实际生活,社会经验,情感体验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这是一个人生下来的前7年间应该具备的经历体验及掌握的知识
情感体验方面:
>>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个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应该:体验过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缺少你”等称赞的话语;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能够分得清饥饿与愤怒,劳累与悲伤之间的差别。懂得心理学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联系,诸如尿床是由情绪波动而导致发生等等;
>>能够原谅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体验过出门在外时对家和父母的怀念,感受过舒适与将就的差别,在家与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时产生的思乡、漂泊、借宿以及无家可归的概念;
>>想赢,但也输得起。
对自身身体的认识方面:
>>体验过水对人体有浮力;
>>会荡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体力量会对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过枕头大战;
>>堆过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过水坝,在野地里生过火,并能够熄灭之;
>>身体生病时的基本急救常识发烧应热敷还是冷敷,呼吸有痛感应休息还是运动,知道鸡皮疙瘩,战胜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体生病在所难免的道理;
>>有爬过一棵树的经历;
>>研究过拉链,会用钥匙开锁,会使用工具;
>>有收集东西的愿望;
>>能区分食物和膳食,动作与姿势,气味和气息,能够区分看、凝视和一瞥之间的区别;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两个人知道”的意义;
>>听过童话故事,从中懂得什么是受难,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亲戚朋友,理解不同的亲属关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妈;
>>能为大人分担忧愁;
>>看过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条无法一一列举。可是这一清单是否能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另外一条思路?我们是否能意识到有比认字和做数学题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呢?
连续参观这些幼儿园后,德国专家感到意外惊喜的是一所部队大院里的幼儿园。艾博士对这个幼儿园的最初好感来自一些所见的细节。 “刚进门我们就被拉住照集体像。刚好几个四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路过,便被老师招呼过来一同参加。照完后孩子们并没有被立即命令回班去,而是随意地跟着客人往前走。”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走廊里迎面走来三个孩字,手拉着手。园长很自然地将孩子叫到跟前,像介绍战友似地把他们的大名一一报给我们。” 橱窗里照样挂着孩子们的画。但这里没有其他幼儿园常见的统一题目、统一手法的成人模仿品。相反,孩子们画里的内容极富想像力。其中不乏幼稚拙劣手笔的,但仍然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最让艾博士认同的是孩子们做手工用的材料的多样化。“教师办公室同时也是一间手工作品陈列室。制作者竟然都是孩子。虽然有的内容使我们感到一些陌生,比如坦克,红旗或者导弹,但是制作材料真可谓丰富多彩,有木料,棉布,易拉罐……教师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那些巧妙而有趣的制作技术,言谈中充满了风趣和自豪。” “楼梯口的拐弯处被开发成一个小小的美发廊。是孩子们把洗菜用的筛子制成了烫发帽。此外,梳辫子用的蝴蝶结,吹风机,刮胡子刀,烫发卷,玲琅满目的东西都来自孩子的小手。不难想象,当孩子们在这个成人社会的模拟场所里实践着与他人协调合作的工作时将会产生多么大的乐趣。”赵远虹补充说,尽管类似的活动角落也许在其他幼儿园里也可以找到,但这个幼儿园给德国专家的感觉非常不一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与孩子共同进行的专题研究。而研究的题目来自孩子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一个专题研究是关于“鞋”的。为什么要研究“鞋”,有两件事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一是每当假期结束,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时脚上往往穿着都是新鞋,开学第一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鞋子转来转去。第二件事来自负责擦地的阿姨。她总抱怨说,刚刚擦过的地总有孩子跑上去踏上鞋印,乐此不疲。原来是鞋底上的不同花纹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好奇心。于是关于鞋的专题活动就此展开:大家开始讨论左脚与右脚的不同,然后老师领着孩子们上街采访修鞋人,进鞋店采访售货员阿姨,询问鞋的种类和用途,等等。“凡是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肯定能够成功。”这是该幼儿园老师们的信条。艾博士评价说,在这里她终于找到了知音,因为他们的教育始终都是以孩子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