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宇宙给人类设下了一个终极“红线”:即任何物质运动速度不可超越光速!有人就反问了,难道光速真的不可超越吗?
答案是:绝对不能!
并且不是因为科学家实验中“没见过”超光速运动的物体,而是从理论到实验,科学界都能斩钉截铁地宣告说:就是不可能!
那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实际上这个红线极为重要,因为光速不变正是相对论的核心基石!
很早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在实验中发现光无论怎么被发射,哪怕在火箭上产生一束光,还是站在原地发射艺一束光,它们的速度竟然都一样!不会加成有什么惯性速度!
而伟大的爱因斯坦就像当年的牛顿一样,拥有对自然规律极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度。
爱因斯坦就因此大胆设想:“如果光速在宇宙任何地方都恒定不变,那将带来什么后果?”
正是基于这一设想,爱因斯坦推导出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定律!
而且每一次对相对论进行检验,它都无一例外地正确。
光速,就是我们这个宇宙为万物设定的最高限速!
想超越光速?理论上就得拥有随速度暴涨的无穷大质量和能量!
光速不变,不仅是一条物理定律,实际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法则。
那么,宇宙为什么会为万物设定一个速度上限呢?
目前没人知道。
不是说理论上超光速就可以回到过去吗。。。。。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0-5-5
- 行业 娱乐餐饮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0-5-5
- 行业 娱乐餐饮
193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鲍里斯·波多尔斯基和纳森·罗森在论文中提出了EPR悖论,试图证明量子力学是“不完整的”,他们认为量子纠缠这种“瞬时关联”意味着信息传递速度超过了光速,违背了相对论。后来,埃尔温·薛定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并创造了“纠缠”一词来描述粒子之间这种奇特的联系。
纠缠粒子的关联不依赖于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不依赖于传递时间。无论相隔多远,测量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会同时确定。
无法精确复制一个未知的量子态。如果对纠缠粒子进行测量,会破坏原有的纠缠态,导致“退相干”,这也是量子通信“绝对安全”的核心原理。
1964年,约翰·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为验证量子纠缠提供了实验方法。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斯派克特通过实验,排除了“隐变量”的可能性,证实了量子纠缠的“非局域关联”是真实存在的。此后,越来越多的实验,如2015年“无漏洞”贝尔实验、2017年中国“墨子号”卫星实现的千公里级星地纠缠分发等,都不断验证了量子纠缠的存在。
2017年墨子号的成就没有宣传吗 居然没什么印象。。。。。
纠缠粒子的关联不依赖于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不依赖于传递时间。无论相隔多远,测量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会同时确定。
无法精确复制一个未知的量子态。如果对纠缠粒子进行测量,会破坏原有的纠缠态,导致“退相干”,这也是量子通信“绝对安全”的核心原理。
1964年,约翰·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为验证量子纠缠提供了实验方法。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斯派克特通过实验,排除了“隐变量”的可能性,证实了量子纠缠的“非局域关联”是真实存在的。此后,越来越多的实验,如2015年“无漏洞”贝尔实验、2017年中国“墨子号”卫星实现的千公里级星地纠缠分发等,都不断验证了量子纠缠的存在。
2017年墨子号的成就没有宣传吗 居然没什么印象。。。。。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0-5-5
- 行业 娱乐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