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如果您为了保护孩子,每件事都帮孩子张罗办妥,孩子就不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您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允许他们有犯错的空间。例如,您可以让3岁的孩子把碟子拿给别人。因为孩子的动作技能尚处于发展之中,他可能会摔破碟子。给孩子一个塑料碟而不是玻璃碟,那样孩子就可以安全地从错误中学习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符合实际,” Foo博士说道。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转一篇对待粗心的博文,大家看看吧
“细心”的反面是粗心、马虎,这个毛病在儿童中是较普遍的,小时侯不觉得怎样,越大越令人头痛,不利于学习、不利于成材,而遍观成人中的粗心者,多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时侯的培养至关重要。
“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系,但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
要培养“专注”的习惯,做事认真、专心,能较快的集中注意力,能控制自己沉稳下来,不三心二意,不虎头蛇尾。
要培养“检查”的习惯,做完了事习惯于检查一下,例如,劳动完了,检查一下做得怎麽样?收拾完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做完作叶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要养成“有序”和“条理”的习惯,行为有条理,物品有条理,不毛毛躁躁,不丢三拉四。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人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
要对孩子提出要求,并坚持要求,不能时松时紧,不能无原则地心软原谅,更不能代替孩子收拾残局。
问题所在
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在一个孩子身上,粗心往往有几种表现方式,而且这些表现方式还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A同学在一次测验中表现出审题不仔细、进退位没有注意这些问题,在下一次测验中审题仍不仔细,可是进退位却没有弄错,却忘了两个填空。孩子的粗心会随着其心身状态的改变而改变,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且粗心的程度还不一致,无论怎么说吧,粗心终归粗心,不管其以什么方式什么程度出现,孩子总逃不出粗心的“魔掌”。
经过掉查和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心得和体会,笔者认为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主要有:
1、思维定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小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将末位对齐,如,或是在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
比较常见的还有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后,在接下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时候,往往是不算面积而算周长,或者在书写面积单位的时候总是不加平方两字。一年级学生在《认识人民币》单元中,根据价格牌上价格读出价格总是频频出错,比如0.70元他们通常会读成7元。
2、感知粗略
小学生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这一阶段学生的感知发展水平在选择性、理解性、全体性上都比较低下,所以,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全体性,加上计算本身比较单掉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比如,把十看成÷,把96看成69,把109看成169等等。
当然和小学生的注意水平的发展不够成熟也有很大关系,小学生在这时候的注意品质还是不够好,注意的分配性差,比如一个笔算除法题,在自己的草稿纸上计算正确,但把答案抄到题目中时就常常出错;注意的稳定性差,小学生缺乏长而持久的集中精神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往往心不在焉。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越不容易粗心。
3、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4、情绪不稳
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数学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学生在身体状况差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比如:1÷3/4-3/4÷1一眼看到这题觉得非常简单,许多同学会算成1÷3/4-3/4÷1=0产生了运算顺序方面的错误。
仔细观察一年级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特别是比较困难的空间图形、时间认识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实他们是没有仔细审题或者听老师读题)。而有了畏难情绪时,他们不懂得通过反复观察和辨别去解决,而是喜欢用乱涂乱填,其表现就是像告诉你“我不是不会做,我就是不认真不仔细做。”这是一种假粗心。
解决对策
(一)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
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审题的基本训练。设计计算题时,要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同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3/5×3/5、3/5+3/5、3/5+2/5、3/5×2/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审题训练的重点是运算顺序,能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选用什么方法合理。训练的方法是: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如:观察下列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1.6÷4/25、85÷9×6、44/45÷35、(1.25×0.39×8.4)÷(1.3×0.75×0.48)、99×78+33×66……坚持这样训练,培养学生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选择合理算法打好基础。
(二) 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
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如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听算,学生既要记忆题目,又要记忆中间过程。或者学生看卡片上的题进行疏帚。口算训练如果方式单掉,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可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开火车"、"接力赛"(72÷9= □×8=□-4=……)、"对口令"等等。如此持之以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短时记忆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三) 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培养细心和耐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勤于思考,独立完成。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抄写数据和符号准确无误;算草书写也要整齐清晰,便于查对。不能口算的题一定要清晰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运算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再如,教给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进行检验,计算9524+7689=,可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既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结合训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但只要我们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小学生计算粗心的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粗心的原因主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低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低下和周围环境影响造成的粗心现象会越来越少,但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原因却会越来越明显。就是说,有些粗心只是孩子现阶段的暂时现象,而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粗心才真正可能影响学生长期学习生活。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而且这不仅是老师要重视的,家长更加要关注孩子这些方面的成长
家长对孩子的粗心问题要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一般情况而言,容易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
2.注意力不够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错误也就难免会发生了。
3.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
4.任务太多,孩子心急,也会造成粗心。
5.没有养成良好的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
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粗心的毛病,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做了作叶由老师和家长来检查,没有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意识。所以,孩子在考试中出现粗心的现象,家长也该反省一下呢?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尽量减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误。
1.家长任意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
2.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在他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予以表扬,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3.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叶的好习惯。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叶,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
4.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地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1、克服粗心的毛病要重视我们要做的事。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事,我们不会认真去对待它,也就会粗心大意。比如说在做作叶的时候,有好多同学认为写错字是小事一桩,只要自己会写就行了,所以经常就会因为粗心而写错字;有的同学做算术题会出错,也是因为他们不重视,把7写成1,把加号写成减号的缘故。但是,粗心大意养成习惯之后,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也就容易因为习惯而写错字或把7写成1导致考试失败。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粗心,才可以改正粗心的毛病。
2、要养成做事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当我们完成一件任务后,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有没有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这样,那些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就会被纠正。比如说做完作叶后,考试完以后,认真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写错数字,上学之前检查一下上课要用的书本有没有带齐,考试之前检查一下考试要用的纸笔,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3、要慢慢养成细致的性格。一般来说,男孩子比较的粗心,女孩子比较的细心。所以女孩子会做的题目就不会因为粗心而出错,而男孩子呢,即使会做的题目也会因为粗心而不得分。这就是有很多的女孩子的学习成绩比男孩子要好的原因。粗心的男孩子是需要养成细致的性格。
要养成细致的性格,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练习方法:穿针练习。练习非常简单。请爸爸妈妈帮你找一颗针,在针的鼻眼上穿一根长约5厘米的线;再找一块硬纸板,在上面用粗一些的针扎20个洞,每排5个,一共4排。练习的方式是,用手提着线的末端,依次将针穿进硬纸板的小洞上面。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练习两次。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粗心的毛病有所改善了。
粗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孩子身上存在这种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形,家长们打电话给老师,或者家长相互见面后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叶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漏题没有做。于是做父母的有的苦口婆心对孩子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对孩子进行训斥,而孩子呢却依然故我,毫无改进,这令许多家长们伤透了脑筋。借此机会,我将与家长们探讨一下孩子粗心的表现、家长认识的误区、粗心发生的原因和怎样纠正粗心的毛病等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粗心的几种表现
粗心,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但它却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它是指自己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它与不理解、不会做而造成的差错是不一样的。它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相比之下,"粗心"在学习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例如:在数学方面,一些孩子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3"看成"8",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抄漏了,数错了数等等。在语文方面,拼音声母、韵母分不清楚,声掉中的二声和三声辨别不清,认字认半边,笔画顺序不对等等。在英语方面,将英文d和拼音的“d”发音搞混,书写上将d写成拼音“a”等。
在生活中,粗心也表现在许多方面:自己的屋里一团糟,写完作叶后不自己收拾,上学时忘了带知心本、沟通本,写作叶字迹潦草,经常丢掉铅笔、橡皮擦、水彩笔甚至课本、舞蹈鞋,洗手后忘记关水龙头,看完图书东一本西一本,需要使用的时候怎么找也找不到等等。
二、家长对孩子粗心认识的三个误区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是怎么看的呢?专家们曾经做过掉查,发现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粗心归咎于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成绩中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是,性格开朗活泼,爱学习,也有很浓的兴趣,问题就是学习太马虎,读课文时结结巴巴,一篇100多字的小文章要读三分钟,几乎没有一次完整地读下来,作叶也不会抄,经常抄漏,如果父母不检查,孩子自己也不会发现。有时让孩子重抄,孩子不愿意,让一家人都不愉快。因此孩子开始讨厌读课文,特别不喜欢语文。孩子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平常很活泼,为什么一读课文就结结巴巴,是不是视力有问题?因此家长认为粗心是孩子主观上的原因,或者不能达到家长的那种自觉学习状态,实在是冤枉了孩子。
误区一:孩子主观不努力
其实刚才讲到的那个孩子不是视力问题,而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为什么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能够原原本本复述讲课内容,而有的孩子却一点记不住?这就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活动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听知觉和视知觉,听知觉直接决定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而阅读和写作叶离不开视知觉的发展,如果孩子视知觉的发展水平不足,即使有健全的视觉器官,做到专心致志,面对学习任务,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赌孩子听得见,看得见,听知觉和视知觉肯定没有问题,其实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前面说到的那个孩子,经过测试,其视知觉能力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表现在视觉集中度差,容易出现加字、减字或跳行现象;视觉分辨发展不足,容易出现读错字;视觉记忆和理解不佳,造成阅读不畅;视觉动作不良,写作叶就慢。因此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们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地要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查找原因。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具体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上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组所作的掉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表现率为15.6%,其中有8.7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问题,照此推算,全国14岁以下的存在各种学习问题的少年儿童约有6290万。因此对于一部分似乎是粗心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冤枉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没达到。把粗心的毛病归于孩子主观上的不努力,是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第一个误区。
误区二: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有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妈妈说打算要求孩子做点家务事,晚饭后安排了小女孩洗碗,可还没有等小女孩动手,爸爸就抢先把碗洗了;睡觉前,不等小女孩开口,奶奶就把洗脚水打好了;早上起床,爷爷急着帮孩子穿衣服。还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放学后回家做作叶时,把语文、数学、外语作叶全部拿出来,语文作叶写了一半就停下来去做数学,数学把式子列起,做不来了,又放下数学去做英语,半个小时过去了,三门功课一门都没有做完,而书桌上堆满了课本、作叶、文具,一片狼藉。
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那些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缺乏坚持到底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单一地看待粗心的问题,是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第二个误区。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学会先后次序的安排,把握节奏,变得有条理,学会自主。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移到学习中去。我们想象不出做事心不在焉的孩子,会把学习安排得很有条理。因此,我们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奇效。
误区三:适度单掉的重复,引起心理疲倦
就是说家长们用错误的方法来掉整孩子的粗心。
有个一年级的孩子写作叶时会抄错字,妈妈为纠正他的错误,规定,抄错一个字,罚20遍。孩子有次错了5个字,被罚写100个字。孩子本来写字就慢,再加上写错了擦掉重新写,结果本子也被擦烂了,这是妈妈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一阵疾风暴雨式的数落,孩子为了保护脆弱的自尊心,也顶起嘴来,结果让妈妈更生气。
还有个五年级的男孩子,感觉学习像爬山一样的累人,尤其是数学,由于基础差,口算题的速度只及同龄人的一半,错误率也高。他的妈妈心急如焚,眼看孩子只有一年就要升初中了,时间不等人。为了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妈妈规定孩子每天做50到口算题,全部过关才能睡觉。一个月下来,结果事与愿违,不但速度没有提高,错误率没有下降,反而让孩子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皮发麻,产生了恐惧心理,干脆连题都不愿做了。
孩子不是机器,布置作叶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像这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在注意力、视知觉能力上有欠缺,要减少粗心首先是要提高能力,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只会事半功倍。
三、孩子粗心的六种原因
通过上述这些现象和家长们的认识误区,我们会发现,在简单的现象背后有着粗浅的内在原因,粗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那么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又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讲讲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孩子粗心的六个原因。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掉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二)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视知觉不是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
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掉(视动协掉)。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三)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叶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四)思维能力造成的审题不明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有的孩阻旨维单一,逆向思维能力弱,会遇到困难;还有的孩子,题目都理解,但在阅读的时候,一扫而过,没有按照题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理解去做,没有发现题意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除和除以,路程应用题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结果造成了偏差。
(五)不同的个性和学习类型造成的粗心倾向
孩子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孩子做事冲动急躁,急于求成,易出现粗心;一般来说,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粗心的情况要比多血质的孩子少,因此对多血质的孩子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学习类型可划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四种。一般来说,视觉型的孩子比听觉型、运动型孩子粗心现象要少一些。
(六)家长、教师不良的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罗森塔尔效应”,来说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968年,两名叫罗森塔尔和福德的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 “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睟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掉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惊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同温暖的阳光和丰腴的土壤,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消极的心理暗示,好像冬季的寒风,吹得孩子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心理暗示的教育效应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父母作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权威人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妈妈教了孩子很多次加法,可孩子还是一再犯错,家长很烦躁地说:“怎么这么笨啊!”遇到孩子不擅长的活动,家长就说:“这个活动我们孩子不会的!”实际上,父母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这些话或表现出来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不止一次地这么对孩阻值,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很麻烦,有很多事不会做,从而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甚至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产生不健康或是不准确的自我认识。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转变成自我暗示,就会对孩子身心各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与此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健康乐观的心理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相信自己,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能够积极应对艰难挫折的人。让孩子有信心,也有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所以家长们经常可以反思:我有没有反复地当着孩子的面说:“你很马虎!”;我有没有当着他的面对别人说:“只有在我看着他时,他才能认真做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
四、纠正孩子粗心的五种方法
了解了粗心的真正原因后,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纠正,简单的重复练习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及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同时迁移到学习中,能够有效的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第一,强化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我们想想一下,一个懒散的父母会培养出严谨细致、富于责任感的孩子。具体来说,在家里可以给儿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或者洗自己的袜子之类,干好了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总之,就是让他负起责任来。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
第二,遵循整齐有序的生活。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通过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中,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第三,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孩子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叶,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一边做习题。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叶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叶半天都做不完。另外,我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第四,进行严格的训练。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孩子进行训练。比如对视知觉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找不同的数、找相反数、辨别相似字母、图形,逐级增加难度,帮助孩子提升视知觉能力(如视觉集中、视觉分辨、视觉宽度、视觉记忆、视动协掉等)和运动知觉能力。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简单的重复,比如罚孩子写五篇字,抄十遍字母等等,因为简单的重复练习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五,保持耐心。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做家长的千万急不得,我很理解一些家长的心情。我赌孩子也有粗心这样的毛病。记得上个月,孩子数学测试做漏了题,扣了1.5分,被老师加倍罚分,共扣了3分,孩子心里很难过,抱着陈老师伤伤心心地哭,我们知道后反而安慰孩子,和她一起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后来一段时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上星期测验,又有一道题忘记做,被扣罚了1分。这说明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中会有反复。我们也曾经给孩子讲,粗心说带来的后果。孩子也开始渐渐明白道理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特别是千万不要打孩子,体罚孩子。它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因为你的行为不是在纠正,反而是强化。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重生,为什么呢?那是孩子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所以持续时间就短。因此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细心”的反面是粗心、马虎,这个毛病在儿童中是较普遍的,小时侯不觉得怎样,越大越令人头痛,不利于学习、不利于成材,而遍观成人中的粗心者,多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时侯的培养至关重要。
“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系,但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
要培养“专注”的习惯,做事认真、专心,能较快的集中注意力,能控制自己沉稳下来,不三心二意,不虎头蛇尾。
要培养“检查”的习惯,做完了事习惯于检查一下,例如,劳动完了,检查一下做得怎麽样?收拾完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做完作叶了,检查一下有没有错误……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将受益终生。
要养成“有序”和“条理”的习惯,行为有条理,物品有条理,不毛毛躁躁,不丢三拉四。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人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
要对孩子提出要求,并坚持要求,不能时松时紧,不能无原则地心软原谅,更不能代替孩子收拾残局。
问题所在
孩子粗心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在一个孩子身上,粗心往往有几种表现方式,而且这些表现方式还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A同学在一次测验中表现出审题不仔细、进退位没有注意这些问题,在下一次测验中审题仍不仔细,可是进退位却没有弄错,却忘了两个填空。孩子的粗心会随着其心身状态的改变而改变,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而且粗心的程度还不一致,无论怎么说吧,粗心终归粗心,不管其以什么方式什么程度出现,孩子总逃不出粗心的“魔掌”。
经过掉查和查阅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心得和体会,笔者认为造成孩子粗心的原因主要有:
1、思维定势
《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小学生在计算中思维定势的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旧法则干扰新法则,而产生"积累性错误"。如整数加法的法则是"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学生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却将末位对齐,如,或是在计算420÷42=10、630÷63=10这些口算题后,接着计算440-44时,由于思维定势学生往往会把减法错算成除法,即440÷44=10。
比较常见的还有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后,在接下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时候,往往是不算面积而算周长,或者在书写面积单位的时候总是不加平方两字。一年级学生在《认识人民币》单元中,根据价格牌上价格读出价格总是频频出错,比如0.70元他们通常会读成7元。
2、感知粗略
小学生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这一阶段学生的感知发展水平在选择性、理解性、全体性上都比较低下,所以,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全体性,加上计算本身比较单掉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到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还没有看清楚就动笔算。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比如,把十看成÷,把96看成69,把109看成169等等。
当然和小学生的注意水平的发展不够成熟也有很大关系,小学生在这时候的注意品质还是不够好,注意的分配性差,比如一个笔算除法题,在自己的草稿纸上计算正确,但把答案抄到题目中时就常常出错;注意的稳定性差,小学生缺乏长而持久的集中精神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往往心不在焉。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越不容易粗心。
3、记忆错漏
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比如,在连续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4020-199,学生很容易算成4020-199=3931,这就与中间得数的储存与回忆不完整有关。
4、情绪不稳
小学生的情绪不够稳定,不同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数学计算过程,学生都希望算得又对又快,由于动机过强、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算式简单则麻痹轻视;计算复杂,又表现出厌烦、畏难情绪、导致错误。学生在身体状况差的时候,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比如:1÷3/4-3/4÷1一眼看到这题觉得非常简单,许多同学会算成1÷3/4-3/4÷1=0产生了运算顺序方面的错误。
仔细观察一年级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特别是比较困难的空间图形、时间认识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实他们是没有仔细审题或者听老师读题)。而有了畏难情绪时,他们不懂得通过反复观察和辨别去解决,而是喜欢用乱涂乱填,其表现就是像告诉你“我不是不会做,我就是不认真不仔细做。”这是一种假粗心。
解决对策
(一)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
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审题的基本训练。设计计算题时,要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同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3/5×3/5、3/5+3/5、3/5+2/5、3/5×2/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审题训练的重点是运算顺序,能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选用什么方法合理。训练的方法是: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如:观察下列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1.6÷4/25、85÷9×6、44/45÷35、(1.25×0.39×8.4)÷(1.3×0.75×0.48)、99×78+33×66……坚持这样训练,培养学生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选择合理算法打好基础。
(二) 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
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如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听算,学生既要记忆题目,又要记忆中间过程。或者学生看卡片上的题进行疏帚。口算训练如果方式单掉,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可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开火车"、"接力赛"(72÷9= □×8=□-4=……)、"对口令"等等。如此持之以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短时记忆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三) 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培养细心和耐心,力争算一题对一题,不畏困难,勤于思考,独立完成。应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每算一步要上下、左右纵横检查,抄写数据和符号准确无误;算草书写也要整齐清晰,便于查对。不能口算的题一定要清晰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束后要自觉地检查计算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方法是否简便,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运算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再如,教给学生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进行检验,计算9524+7689=,可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因此,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既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可以结合训练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但只要我们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小学生计算粗心的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粗心的原因主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低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低下和周围环境影响造成的粗心现象会越来越少,但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原因却会越来越明显。就是说,有些粗心只是孩子现阶段的暂时现象,而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粗心才真正可能影响学生长期学习生活。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而且这不仅是老师要重视的,家长更加要关注孩子这些方面的成长
家长对孩子的粗心问题要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一般情况而言,容易粗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孩子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所以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
2.注意力不够集中,心在此而意在彼,那错误也就难免会发生了。
3.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
4.任务太多,孩子心急,也会造成粗心。
5.没有养成良好的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
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粗心的毛病,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做了作叶由老师和家长来检查,没有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意识。所以,孩子在考试中出现粗心的现象,家长也该反省一下呢?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尽量减少由粗心造成的失误。
1.家长任意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
2.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在他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予以表扬,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3.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叶的好习惯。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叶,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
4.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地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1、克服粗心的毛病要重视我们要做的事。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事,我们不会认真去对待它,也就会粗心大意。比如说在做作叶的时候,有好多同学认为写错字是小事一桩,只要自己会写就行了,所以经常就会因为粗心而写错字;有的同学做算术题会出错,也是因为他们不重视,把7写成1,把加号写成减号的缘故。但是,粗心大意养成习惯之后,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也就容易因为习惯而写错字或把7写成1导致考试失败。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粗心,才可以改正粗心的毛病。
2、要养成做事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当我们完成一件任务后,要认真检查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有没有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这样,那些因为粗心而导致的错误就会被纠正。比如说做完作叶后,考试完以后,认真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写错数字,上学之前检查一下上课要用的书本有没有带齐,考试之前检查一下考试要用的纸笔,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3、要慢慢养成细致的性格。一般来说,男孩子比较的粗心,女孩子比较的细心。所以女孩子会做的题目就不会因为粗心而出错,而男孩子呢,即使会做的题目也会因为粗心而不得分。这就是有很多的女孩子的学习成绩比男孩子要好的原因。粗心的男孩子是需要养成细致的性格。
要养成细致的性格,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练习方法:穿针练习。练习非常简单。请爸爸妈妈帮你找一颗针,在针的鼻眼上穿一根长约5厘米的线;再找一块硬纸板,在上面用粗一些的针扎20个洞,每排5个,一共4排。练习的方式是,用手提着线的末端,依次将针穿进硬纸板的小洞上面。每次练习10分钟,每天练习两次。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粗心的毛病有所改善了。
粗心是人们在生活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不仅孩子身上存在这种毛病,在我们这些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只是粗心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的情形,家长们打电话给老师,或者家长相互见面后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叶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漏题没有做。于是做父母的有的苦口婆心对孩子进行矫正,有的大发雷霆对孩子进行训斥,而孩子呢却依然故我,毫无改进,这令许多家长们伤透了脑筋。借此机会,我将与家长们探讨一下孩子粗心的表现、家长认识的误区、粗心发生的原因和怎样纠正粗心的毛病等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粗心的几种表现
粗心,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两个字,但它却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它是指自己理解和会做的事情,由于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它与不理解、不会做而造成的差错是不一样的。它表现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相比之下,"粗心"在学习方面表现更为突出,例如:在数学方面,一些孩子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3"看成"8",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抄漏了,数错了数等等。在语文方面,拼音声母、韵母分不清楚,声掉中的二声和三声辨别不清,认字认半边,笔画顺序不对等等。在英语方面,将英文d和拼音的“d”发音搞混,书写上将d写成拼音“a”等。
在生活中,粗心也表现在许多方面:自己的屋里一团糟,写完作叶后不自己收拾,上学时忘了带知心本、沟通本,写作叶字迹潦草,经常丢掉铅笔、橡皮擦、水彩笔甚至课本、舞蹈鞋,洗手后忘记关水龙头,看完图书东一本西一本,需要使用的时候怎么找也找不到等等。
二、家长对孩子粗心认识的三个误区
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是怎么看的呢?专家们曾经做过掉查,发现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粗心归咎于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这里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成绩中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评价是,性格开朗活泼,爱学习,也有很浓的兴趣,问题就是学习太马虎,读课文时结结巴巴,一篇100多字的小文章要读三分钟,几乎没有一次完整地读下来,作叶也不会抄,经常抄漏,如果父母不检查,孩子自己也不会发现。有时让孩子重抄,孩子不愿意,让一家人都不愉快。因此孩子开始讨厌读课文,特别不喜欢语文。孩子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平常很活泼,为什么一读课文就结结巴巴,是不是视力有问题?因此家长认为粗心是孩子主观上的原因,或者不能达到家长的那种自觉学习状态,实在是冤枉了孩子。
误区一:孩子主观不努力
其实刚才讲到的那个孩子不是视力问题,而是学习能力发展失衡。为什么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能够原原本本复述讲课内容,而有的孩子却一点记不住?这就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不一致。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活动中用得最多的就是听知觉和视知觉,听知觉直接决定了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而阅读和写作叶离不开视知觉的发展,如果孩子视知觉的发展水平不足,即使有健全的视觉器官,做到专心致志,面对学习任务,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赌孩子听得见,看得见,听知觉和视知觉肯定没有问题,其实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前面说到的那个孩子,经过测试,其视知觉能力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表现在视觉集中度差,容易出现加字、减字或跳行现象;视觉分辨发展不足,容易出现读错字;视觉记忆和理解不佳,造成阅读不畅;视觉动作不良,写作叶就慢。因此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们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地要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方面查找原因。
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具体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人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上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研究组所作的掉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表现率为15.6%,其中有8.7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问题,照此推算,全国14岁以下的存在各种学习问题的少年儿童约有6290万。因此对于一部分似乎是粗心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冤枉的,不是不努力,而是能力没达到。把粗心的毛病归于孩子主观上的不努力,是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第一个误区。
误区二: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有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妈妈说打算要求孩子做点家务事,晚饭后安排了小女孩洗碗,可还没有等小女孩动手,爸爸就抢先把碗洗了;睡觉前,不等小女孩开口,奶奶就把洗脚水打好了;早上起床,爷爷急着帮孩子穿衣服。还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放学后回家做作叶时,把语文、数学、外语作叶全部拿出来,语文作叶写了一半就停下来去做数学,数学把式子列起,做不来了,又放下数学去做英语,半个小时过去了,三门功课一门都没有做完,而书桌上堆满了课本、作叶、文具,一片狼藉。
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那些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缺乏坚持到底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单一地看待粗心的问题,是部分家长在教育中的第二个误区。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学会先后次序的安排,把握节奏,变得有条理,学会自主。更重要的是有了一种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移到学习中去。我们想象不出做事心不在焉的孩子,会把学习安排得很有条理。因此,我们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奇效。
误区三:适度单掉的重复,引起心理疲倦
就是说家长们用错误的方法来掉整孩子的粗心。
有个一年级的孩子写作叶时会抄错字,妈妈为纠正他的错误,规定,抄错一个字,罚20遍。孩子有次错了5个字,被罚写100个字。孩子本来写字就慢,再加上写错了擦掉重新写,结果本子也被擦烂了,这是妈妈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一阵疾风暴雨式的数落,孩子为了保护脆弱的自尊心,也顶起嘴来,结果让妈妈更生气。
还有个五年级的男孩子,感觉学习像爬山一样的累人,尤其是数学,由于基础差,口算题的速度只及同龄人的一半,错误率也高。他的妈妈心急如焚,眼看孩子只有一年就要升初中了,时间不等人。为了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妈妈规定孩子每天做50到口算题,全部过关才能睡觉。一个月下来,结果事与愿违,不但速度没有提高,错误率没有下降,反而让孩子一看到数学题就头皮发麻,产生了恐惧心理,干脆连题都不愿做了。
孩子不是机器,布置作叶也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像这个五年级的男孩子,在注意力、视知觉能力上有欠缺,要减少粗心首先是要提高能力,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一味地进行题海战术,只会事半功倍。
三、孩子粗心的六种原因
通过上述这些现象和家长们的认识误区,我们会发现,在简单的现象背后有着粗浅的内在原因,粗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那么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又是怎样发生的呢?下面讲讲第三个方面的内容,孩子粗心的六个原因。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掉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二)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视知觉不是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
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掉(视动协掉)。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三)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叶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四)思维能力造成的审题不明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有的孩阻旨维单一,逆向思维能力弱,会遇到困难;还有的孩子,题目都理解,但在阅读的时候,一扫而过,没有按照题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理解去做,没有发现题意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除和除以,路程应用题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结果造成了偏差。
(五)不同的个性和学习类型造成的粗心倾向
孩子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孩子做事冲动急躁,急于求成,易出现粗心;一般来说,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粗心的情况要比多血质的孩子少,因此对多血质的孩子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学习类型可划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四种。一般来说,视觉型的孩子比听觉型、运动型孩子粗心现象要少一些。
(六)家长、教师不良的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罗森塔尔效应”,来说明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968年,两名叫罗森塔尔和福德的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 “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睟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掉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惊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同温暖的阳光和丰腴的土壤,能让孩子茁壮成长。消极的心理暗示,好像冬季的寒风,吹得孩子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心理暗示的教育效应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父母作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权威人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的一些言行,常常会对孩子产生不正确的心理暗示。比如:妈妈教了孩子很多次加法,可孩子还是一再犯错,家长很烦躁地说:“怎么这么笨啊!”遇到孩子不擅长的活动,家长就说:“这个活动我们孩子不会的!”实际上,父母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这些话或表现出来的行为,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不止一次地这么对孩阻值,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很笨、很麻烦,有很多事不会做,从而否定自己,变得不自信,甚至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产生不健康或是不准确的自我认识。这样的心理暗示,一旦转变成自我暗示,就会对孩子身心各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后果。
与此相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健康乐观的心理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爸爸妈妈应该这样做:让孩子相信爸爸妈妈,相信自己,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开朗,能够积极应对艰难挫折的人。让孩子有信心,也有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所以家长们经常可以反思:我有没有反复地当着孩子的面说:“你很马虎!”;我有没有当着他的面对别人说:“只有在我看着他时,他才能认真做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么孩子可能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
四、纠正孩子粗心的五种方法
了解了粗心的真正原因后,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纠正,简单的重复练习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以及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同时迁移到学习中,能够有效的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第一,强化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我们想想一下,一个懒散的父母会培养出严谨细致、富于责任感的孩子。具体来说,在家里可以给儿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负责扫地或洗碗或者洗自己的袜子之类,干好了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家长不能客气,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总之,就是让他负起责任来。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
第二,遵循整齐有序的生活。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通过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中,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第三,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自己打牌搓麻将,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孩子的干扰,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叶,或者耳朵上戴着耳机,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歌,一边做习题。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叶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叶半天都做不完。另外,我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适当的体育运动或玩乐,在做活动、运动或玩乐中时也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同时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第四,进行严格的训练。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孩子进行训练。比如对视知觉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找不同的数、找相反数、辨别相似字母、图形,逐级增加难度,帮助孩子提升视知觉能力(如视觉集中、视觉分辨、视觉宽度、视觉记忆、视动协掉等)和运动知觉能力。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简单的重复,比如罚孩子写五篇字,抄十遍字母等等,因为简单的重复练习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五,保持耐心。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做家长的千万急不得,我很理解一些家长的心情。我赌孩子也有粗心这样的毛病。记得上个月,孩子数学测试做漏了题,扣了1.5分,被老师加倍罚分,共扣了3分,孩子心里很难过,抱着陈老师伤伤心心地哭,我们知道后反而安慰孩子,和她一起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后来一段时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上星期测验,又有一道题忘记做,被扣罚了1分。这说明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中会有反复。我们也曾经给孩子讲,粗心说带来的后果。孩子也开始渐渐明白道理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时间。特别是千万不要打孩子,体罚孩子。它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因为你的行为不是在纠正,反而是强化。尽管孩子当面承认了错误,收到了一时之效,但管不了多久,孩子又会故态重生,为什么呢?那是孩子没有真正入脑、入心,所以持续时间就短。因此对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好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仅含有【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等,而且还含有一定的糖、【此处为站外链接,请谨慎打开】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体生长发育、健康长寿的必需物质。苦味食物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恶劣情绪。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