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快乐小天地-2011级1(6)班相片集(不断更新增加)
[ 本帖最后由 小雨滴123 于 11-9-2 23:54 编辑 ]
期待你们的到来
本班QQ群号:62903910
本贴索引:
10或19楼 ----------- 班级相册(不断更新)
13楼 ------------- 小学新生父母六点必知
55楼 ------------- 本学期作息表和课程表
63楼 --------------孩子们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Flash: http://player.56.com/p2_110656528.swf
[ 本帖最后由 小雨滴123 于 11-9-2 23:54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2011级1(6)班快乐小天地-新生父母而言,有六个必须知道(转贴)
小学新生的父母有六点必知(网上看到,与大家共享一下下)
对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而言,有六个必须知道的事项:
一知:小学教育的特点
孩子一上学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主导活动是学,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由个人转向集体,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在自主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
二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父母要乐于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三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说,就是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要经常性强调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看书时坐姿端正,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等习惯。
四知:培养孩子健康心态
在一个月左右的入学新鲜感过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孩子会感到上学的负担。只要父母懂得赏识孩子,关心、鼓励、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甚至能宽容难免的错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持续地得到保持。要经常性提醒孩子“你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对孩子在生活、学习、纪律上做明显的暗示。
五知:强化安全教育
入学的年龄是校园内外安全事故的多发段,要告诉孩子不随便进出校园,不做危险的游戏。有事需及时向老师反映,不得私自回家等。
六知: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
有的父母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小学新生父母“备忘录”
暑期先让孩子静下心
开学前,父母应抽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和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比较明显的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课程代替,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坐下来,可布置一些看书、画画等小“作业”,开始可以是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父母还要提醒孩子: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加强生活自理能力
假期中,父母可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要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自己整理书包、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在旁多指点,可先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再让他重复做一做,要让孩子不再依赖父母。
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孩子和父母需共同准备学习用品:双肩书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每天至少有6支削好的铅笔,还应备好尺子、橡皮、刨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另外父母应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刨笔刀。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父母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另外还要准备一个记事本,专门用来记当天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也可作草稿本用。
成功父母的十大秘诀(要做到很不容易哦)
1.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2.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学习和玩耍。不要因孩子房间里或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
3.向孩子提供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和学习材料。定时为孩子读点东西,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4.抽空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适当给孩子买一些他喜欢的玩具,并和他一起玩。
5.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相信孩子的智能并信任他,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制定个人的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孩子展开想象,让孩子编故事、画画等。有条件者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7.允许孩子参加家庭活动的策划和外出旅行。教孩子与成年人和来自不同社会文化层次背景的孩子正常交往。
8.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认真地做出回答。不存在父母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9.当孩子犯错误或做事失败的时候,不要戏弄他,更不能用辱骂来惩治孩子,应该对他说,任何人都有犯错误和失败的时候,并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和成功的机会。
10.抽出适当的时间和孩子单独交谈,对孩子好的习惯与成绩要给予赞许和鼓励。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让他学到更多的知识。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要依赖别人。
父母最不该对孩子说的九句话(惨了,有好多话我经常说)
1. “揍死你!”
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
“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2. “他有个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提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
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位母亲的话,也许是在无意中说出的,但孩子却误以为母亲在当众出他的丑呢。
孩子尿床,是因为脑子里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 虽然此事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废人”,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可以了。同时需要牢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辞,更不要将此事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终生感激你的。
3. “你真笨!”
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
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4.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
“打了。”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家长把敢不敢与人对打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现实教育人们,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
照这样的逻辑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不讲理,你敢不讲理;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
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未来?你就准备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准备让孩子变
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人?
5. “妈妈求求你了”
教育学家克劳蒂娅认为: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奖惩便是一项传统的工具。
先说惩。传统教育中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已被现代文明和公众舆论所抛弃。国家法律也不允许父母再打骂孩子。
再说奖。现在家长一般用奖励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妈妈常说:“别说话,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
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从本性上讲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
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家长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
但是就连这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说了这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6.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
冲突爆发时,家长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
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
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7.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你”、“让大夫来给你打针”等等。如此去恐吓孩子,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闹,也与此有关。
恐吓使孩子产生错误概念而不容忽视。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与恐惧相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因此父母不能为图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8. “我没本事”
“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 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你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
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出身于河北武清县一个贫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卖了家里的毛驴,又四处借债为他攒足了学费。为了不让他饿肚子,母亲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一口袋方便面渣给他送去,他用的数学草稿纸也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他是天津一中惟一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是惟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因为他觉得母亲是一位从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英雄。
9. “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除了父母亲,孩子的姨妈、姑妈之类的亲戚最爱开这种玩笑了。“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她们常用这话逗孩子。
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怎么回答?还是不会。
不久,孩子就会答了:谁问他这个就说谁好。
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
1、上学前,先告诉孩子:“你在学校里开心地和同学玩,上午听课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大早上使你们的情绪影响到孩子,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学校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背这孩子离开学校,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学校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学的路上,反复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或太过繁琐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自己小时候上学时候的故事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学。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学”,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父母可以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上学的真正原因。
国外父母怎么教孩子独立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了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于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父母做好三件事,孩子准优秀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对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而言,有六个必须知道的事项:
一知:小学教育的特点
孩子一上学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主导活动是学,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由个人转向集体,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在自主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
二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父母要乐于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三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说,就是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要经常性强调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看书时坐姿端正,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等习惯。
四知:培养孩子健康心态
在一个月左右的入学新鲜感过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孩子会感到上学的负担。只要父母懂得赏识孩子,关心、鼓励、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甚至能宽容难免的错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持续地得到保持。要经常性提醒孩子“你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对孩子在生活、学习、纪律上做明显的暗示。
五知:强化安全教育
入学的年龄是校园内外安全事故的多发段,要告诉孩子不随便进出校园,不做危险的游戏。有事需及时向老师反映,不得私自回家等。
六知: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
有的父母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小学新生父母“备忘录”
暑期先让孩子静下心
开学前,父母应抽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熟悉新的校园环境和去学校的路,帮助孩子记住比较明显的标志、了解交通规则。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课程代替,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坐下来,可布置一些看书、画画等小“作业”,开始可以是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父母还要提醒孩子: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作业做错后及时订正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意加强生活自理能力
假期中,父母可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示,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要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自己整理书包、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在旁多指点,可先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再让他重复做一做,要让孩子不再依赖父母。
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孩子和父母需共同准备学习用品:双肩书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每天至少有6支削好的铅笔,还应备好尺子、橡皮、刨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另外父母应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刨笔刀。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钟。父母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另外还要准备一个记事本,专门用来记当天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也可作草稿本用。
成功父母的十大秘诀(要做到很不容易哦)
1.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2.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学习和玩耍。不要因孩子房间里或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
3.向孩子提供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和学习材料。定时为孩子读点东西,让孩子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4.抽空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适当给孩子买一些他喜欢的玩具,并和他一起玩。
5.认真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相信孩子的智能并信任他,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制定个人的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
6.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孩子展开想象,让孩子编故事、画画等。有条件者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
7.允许孩子参加家庭活动的策划和外出旅行。教孩子与成年人和来自不同社会文化层次背景的孩子正常交往。
8.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认真地做出回答。不存在父母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9.当孩子犯错误或做事失败的时候,不要戏弄他,更不能用辱骂来惩治孩子,应该对他说,任何人都有犯错误和失败的时候,并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和成功的机会。
10.抽出适当的时间和孩子单独交谈,对孩子好的习惯与成绩要给予赞许和鼓励。给孩子实践的机会,让他学到更多的知识。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不要依赖别人。
父母最不该对孩子说的九句话(惨了,有好多话我经常说)
1. “揍死你!”
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
“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
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
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2. “他有个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提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
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位母亲的话,也许是在无意中说出的,但孩子却误以为母亲在当众出他的丑呢。
孩子尿床,是因为脑子里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 虽然此事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废人”,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可以了。同时需要牢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辞,更不要将此事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终生感激你的。
3. “你真笨!”
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
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
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
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
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4.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
“打了。”
“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家长把敢不敢与人对打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现实教育人们,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
照这样的逻辑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不讲理,你敢不讲理;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
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未来?你就准备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准备让孩子变
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人?
5. “妈妈求求你了”
教育学家克劳蒂娅认为: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奖惩便是一项传统的工具。
先说惩。传统教育中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已被现代文明和公众舆论所抛弃。国家法律也不允许父母再打骂孩子。
再说奖。现在家长一般用奖励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妈妈常说:“别说话,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
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从本性上讲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
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家长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
但是就连这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说了这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6.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
冲突爆发时,家长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家出走。
“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
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
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7. “再哭,让狼把你叼走!”
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你”、“让大夫来给你打针”等等。如此去恐吓孩子,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
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闹,也与此有关。
恐吓使孩子产生错误概念而不容忽视。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与恐惧相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因此父母不能为图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8. “我没本事”
“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
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 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你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
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出身于河北武清县一个贫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卖了家里的毛驴,又四处借债为他攒足了学费。为了不让他饿肚子,母亲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一口袋方便面渣给他送去,他用的数学草稿纸也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他是天津一中惟一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是惟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因为他觉得母亲是一位从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英雄。
9. “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这句话多属于玩笑话,却也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除了父母亲,孩子的姨妈、姑妈之类的亲戚最爱开这种玩笑了。“我好还是你妈妈好?”她们常用这话逗孩子。
孩子不懂,如实回答了。招来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吃的了,还是你妈妈好?”
孩子想想也是,她给我买吃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怎么回答?还是不会。
不久,孩子就会答了:谁问他这个就说谁好。
渐渐地,孩子还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知道大人爱听什么话,反正哄着他们玩呗,不必讲真话。
1、上学前,先告诉孩子:“你在学校里开心地和同学玩,上午听课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大早上使你们的情绪影响到孩子,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学校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背这孩子离开学校,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学校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学的路上,反复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或太过繁琐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自己小时候上学时候的故事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学。如果孩子赖在床上不起,对父母撒谎“我今天肚子痛、头疼,不想去学”,或者干脆拿哭闹作为杀手锏,父母可以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上学的真正原因。
国外父母怎么教孩子独立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了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让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了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了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于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办法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父母做好三件事,孩子准优秀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本学期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
本学期作息时间表
早晨7:50之前进校,中午11:40放学;
下午1:20之前进校,下午放学时间为:
周一到周五 3:10。
本学期课程表 (2012.9.2更新过了)
语文老师:郑霞 数学老师:黄益 英语老师:方丽
美术老师:肖扬 音乐老师:缪陈玮 体育老师:汤温琴 品生老师:仇文霞
转郑老师的说明:
“习”指自习课,“阅读”主要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课外书和校本课程中的《三字经》 体活:体育活动课 生:品德与生活 校本:班会或队会
提醒:当天有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要穿运动鞋,不要穿皮鞋哦!
[ 本帖最后由 小雨滴123 于 12-9-4 22:10 编辑 ]
早晨7:50之前进校,中午11:40放学;
下午1:20之前进校,下午放学时间为:
周一到周五 3:10。
本学期课程表 (2012.9.2更新过了)
一(6)班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晨会 | 集体晨会 | 劳动教育 | 健康教育 | 红领巾广播 | 一周小结 |
第一节 | 数 | 语 | 数 | 语 | 数 |
第二节 | 语 | 数 | 语 | 数 | 体 |
第三节 | 体 | 美 | 体 | 英 | 语 |
第四节 | 品生 | 语 | 音 | 品生 | 音 |
午休 | 午休 | 午休 | 午休 | 午休 | |
第五节 | 阅读 | 体 | 语 | 美术 | 语 |
第六节 | 语(自) | 语(自) | 班队 | 体活 | 数(自) |
语文老师:郑霞 数学老师:黄益 英语老师:方丽
美术老师:肖扬 音乐老师:缪陈玮 体育老师:汤温琴 品生老师:仇文霞
转郑老师的说明:
“习”指自习课,“阅读”主要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课外书和校本课程中的《三字经》 体活:体育活动课 生:品德与生活 校本:班会或队会
提醒:当天有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要穿运动鞋,不要穿皮鞋哦!
[ 本帖最后由 小雨滴123 于 12-9-4 22:10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试下自动打开
[swf][/swf]
http://www.56.com/p59/v_MTEwNjU2NTI4.html
积分权限不够,原来..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小雨滴123 于 11-9-3 16:18 编辑 ]
http://www.56.com/p59/v_MTEwNjU2NTI4.html
积分权限不够,原来..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小雨滴123 于 11-9-3 16:18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如何学好拼音(转贴)
今天在网上百度了一下,下载了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欢迎家长们参考、实践。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们共同进步,一起渡过拼音关!
如何快乐学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学习汉语的奠基工程。但汉语拼音教学又是那样的抽象和枯燥,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要掌握这一工具是比较困难的。怎样让孩子们快快乐拼音,轻轻松松度拼音关,不仅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许多家长关注的热点。今天就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快乐学拼音,谈谈个人浅见。
一、适度要求,静心等待。
面队孩子们,家长心中有一把合适的尺子。这把尺子,首先能正确度量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度。
新课标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要做到:(一)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对刚入学,刚接触拼音的孩子,我们家长不要拔高要求,急于求成。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则可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要求。只要我们每位家长心中有一把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尺子,那我们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静心等待孩子的进步,耐心促进孩子成长。
其次,这把尺子能正确衡量自己孩子前进的脚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我们的孩子却仅仅只有七、八岁,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的大门。井然有序的学生生活是横在孩子们面前的第一到坎。稚气的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熟悉新环境、亲近老师、适应小学生一日常规,一道拼音难关又横在孩子们面前。我们要遵循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适应,给一个过程让孩子们发展。——“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是切忌要不得的。想孩子所想,助孩子所难,这样,我们就能精心守侯,耐心辅助中看到孩子的进步。
二、耐心细致,教给方法。
入学前,学生对单韵母或多或少有所接触,普遍认为已经学会了,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对发音的口形、舌位、音调等概念模糊,若不及时纠正,随其形成习惯,要准确拼出音节,阻碍很大。比如:发a o e 的音时,虽然孩子们会背“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但却不清楚发这几个单韵母时,口形不能变动。发ai 音时,是先发a 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 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 的舌位时停止。其实有一个a 到i滑动的过程。只要掌握了一个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其他的复韵母的发音就会水道渠成,由难变易。所以要叮嘱孩子在校要专心学习,学会发音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有些似懂非懂的孩子。当然,术有专攻,人各有所长,如果对汉语拼音不是特别清楚的,可以打电话请教老师,或收听录音磁带等。切不可让孩子囫囵吞枣,随意唱读。
三、想方设法,多多陪练。
当孩子们掌握了发音方法后,要达到读准字音,正确拼读,还需较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刚入校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情绪性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多采用形象思维,无意注意占优势。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所以一本正经地让孩子读五遍,练十遍;读得不好再罚几遍……这种做法是很容易让孩子疲乏、反感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结合许多家长的经验,谈以下几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拼音方法。
1、制作拼音卡片,做“戴帽子”、“小猫钓鱼”、“找朋友”、“玩拼音扑克牌”的游戏。
“戴帽子“——结合学校老师教学进度,每天给孩子做拼音卡片。如教学了单韵母a o e ,妈妈爸爸就和孩子一起制作a o e 的卡片。制作卡片中,可发挥孩子绘画、想象等特长,让孩子给拼音字母配上美丽的图,生动的景。然后做出四个声调“帽子”,让孩子给单韵母戴帽子,然后大声地和它们打招呼。(巩固四声练习。)
“小猫钓鱼”——把学过的拼音卡片别上别针放进“池塘”,然后让孩子们拿起带磁铁的钓鱼杆去钓鱼。钓到一个大声地告诉家人,让全家分享孩子钓鱼收获的喜悦。
“找朋友”——如巩固a 的四声,妈妈拿起卡片a扮演a妈妈。a 妈妈着急地说我的大宝宝在哪里?孩子找到a 的一声说,您的大宝宝在这里ā ā ā 。
“玩拼音扑克牌”——指导孩子制作含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妈妈(爸爸)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孩子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同时出牌。拿声母扑克牌的父母出一张写有声母的扑克牌,拿韵母扑克牌的孩子出一张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
2、联系日常生活常编儿歌、找碴儿、贴标签。
“编儿歌”——如:阿姨阿姨a a a; 小鱼哭了 ;生日快乐l l l……
“找碴儿”——小朋友双休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街小巷去“找碴儿”——找出写错的拼音,并记录下来。让孩子告诉亲人,告诉老师,甚至告诉有关部门。
贴标签——孩子们掌握了初步的拼读音节和书写声母、韵母的能力后,还需要经常加强巩固。这时可鼓励孩子把在家庭所见到的事物,用拼音写下来制作成标签,贴在家里相应的物品上。
四、及时评价,多多鼓励。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教师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要求的这样,我们家长也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孩子的亮点,搜索到孩子的成绩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您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称赞,一个“小苹果”,一颗五角星……都会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孩子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们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不变的老师。愿老师与家长共协力,共同搭建起孩子们轻松学拼音,快乐成长的五彩桥。
如何快乐学拼音
汉语拼音是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学习汉语的奠基工程。但汉语拼音教学又是那样的抽象和枯燥,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要掌握这一工具是比较困难的。怎样让孩子们快快乐拼音,轻轻松松度拼音关,不仅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许多家长关注的热点。今天就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快乐学拼音,谈谈个人浅见。
一、适度要求,静心等待。
面队孩子们,家长心中有一把合适的尺子。这把尺子,首先能正确度量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度。
新课标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要做到:(一)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三)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对刚入学,刚接触拼音的孩子,我们家长不要拔高要求,急于求成。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拼音基础则可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要求。只要我们每位家长心中有一把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尺子,那我们就能保持一颗平常心,静心等待孩子的进步,耐心促进孩子成长。
其次,这把尺子能正确衡量自己孩子前进的脚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我们的孩子却仅仅只有七、八岁,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的大门。井然有序的学生生活是横在孩子们面前的第一到坎。稚气的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熟悉新环境、亲近老师、适应小学生一日常规,一道拼音难关又横在孩子们面前。我们要遵循孩子们身心发展规律,给一点时间让孩子们适应,给一个过程让孩子们发展。——“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是切忌要不得的。想孩子所想,助孩子所难,这样,我们就能精心守侯,耐心辅助中看到孩子的进步。
二、耐心细致,教给方法。
入学前,学生对单韵母或多或少有所接触,普遍认为已经学会了,其实并非如此,学生对发音的口形、舌位、音调等概念模糊,若不及时纠正,随其形成习惯,要准确拼出音节,阻碍很大。比如:发a o e 的音时,虽然孩子们会背“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但却不清楚发这几个单韵母时,口形不能变动。发ai 音时,是先发a 的音,这个a比单念a时舌位偏前。发a 后,舌头慢慢上升,嘴慢慢闭合,快到i 的舌位时停止。其实有一个a 到i滑动的过程。只要掌握了一个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其他的复韵母的发音就会水道渠成,由难变易。所以要叮嘱孩子在校要专心学习,学会发音的正确方法。特别是有些似懂非懂的孩子。当然,术有专攻,人各有所长,如果对汉语拼音不是特别清楚的,可以打电话请教老师,或收听录音磁带等。切不可让孩子囫囵吞枣,随意唱读。
三、想方设法,多多陪练。
当孩子们掌握了发音方法后,要达到读准字音,正确拼读,还需较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刚入校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情绪性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多采用形象思维,无意注意占优势。形象直观的具体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所以一本正经地让孩子读五遍,练十遍;读得不好再罚几遍……这种做法是很容易让孩子疲乏、反感的。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结合许多家长的经验,谈以下几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愉快学拼音方法。
1、制作拼音卡片,做“戴帽子”、“小猫钓鱼”、“找朋友”、“玩拼音扑克牌”的游戏。
“戴帽子“——结合学校老师教学进度,每天给孩子做拼音卡片。如教学了单韵母a o e ,妈妈爸爸就和孩子一起制作a o e 的卡片。制作卡片中,可发挥孩子绘画、想象等特长,让孩子给拼音字母配上美丽的图,生动的景。然后做出四个声调“帽子”,让孩子给单韵母戴帽子,然后大声地和它们打招呼。(巩固四声练习。)
“小猫钓鱼”——把学过的拼音卡片别上别针放进“池塘”,然后让孩子们拿起带磁铁的钓鱼杆去钓鱼。钓到一个大声地告诉家人,让全家分享孩子钓鱼收获的喜悦。
“找朋友”——如巩固a 的四声,妈妈拿起卡片a扮演a妈妈。a 妈妈着急地说我的大宝宝在哪里?孩子找到a 的一声说,您的大宝宝在这里ā ā ā 。
“玩拼音扑克牌”——指导孩子制作含有声母、韵母的扑克牌,妈妈(爸爸)拿写有声母的扑克牌,孩子拿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同时出牌。拿声母扑克牌的父母出一张写有声母的扑克牌,拿韵母扑克牌的孩子出一张写有韵母的扑克牌,两个人谁先拼出由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这两张扑克牌就归谁。最后,看谁手里的扑克牌多,谁就赢了。
2、联系日常生活常编儿歌、找碴儿、贴标签。
“编儿歌”——如:阿姨阿姨a a a; 小鱼哭了 ;生日快乐l l l……
“找碴儿”——小朋友双休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大街小巷去“找碴儿”——找出写错的拼音,并记录下来。让孩子告诉亲人,告诉老师,甚至告诉有关部门。
贴标签——孩子们掌握了初步的拼读音节和书写声母、韵母的能力后,还需要经常加强巩固。这时可鼓励孩子把在家庭所见到的事物,用拼音写下来制作成标签,贴在家里相应的物品上。
四、及时评价,多多鼓励。
“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教师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要求的这样,我们家长也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孩子的亮点,搜索到孩子的成绩和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您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称赞,一个“小苹果”,一颗五角星……都会让他们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他们的学习热忱。每当孩子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或一种拼读方法,我们就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向新的、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不变的老师。愿老师与家长共协力,共同搭建起孩子们轻松学拼音,快乐成长的五彩桥。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1-8-29
- 行业 信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