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菜菜鸟户外 » 大西北的十二日朝圣:一场与荒芜和绚烂的对话
    菜菜鸟户外  >  [※驴行图文※] 大西北的十二日朝圣:一场与荒芜和绚烂的对话     
    查看: 732  回复: 17
    [※驴行图文※] 大西北的十二日朝圣:一场与荒芜和绚烂的对话      查看: 732  回复: 17
      本主题由 菜菜鸟计划部 于 2025-5-18 10:21 加入精华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大西北的十二日朝圣:一场与荒芜和绚烂的对话


    在这片被风沙雕刻了千万年的土地上,利用五一假期,我们开始了为期十二天的灵魂之旅。从西宁出发,逆时针环绕青海与甘肃,穿越雪山、草原、沙漠与盐湖,每一处风景都像一页厚重的历史书卷,等待被细细品读。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环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在卓尔山的晨曦中觉醒,在七彩丹霞的褶皱里寻找时间的密码,在莫高窟的壁画前与千年前的画工对话,在青海湖的断崖边思考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大西北以其极致的荒芜与绚烂,教会我接受生命的粗糙与精致,在广袤无垠中重新认识自己的渺小与伟大。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4:25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经过将近24小时的旅程到达西宁火车站时,4月的高原阳光像一把金色的梳子,梳理着这座海拔2261米的城市。空气中飘散着酥油茶和烤羊肉的混合香气,提醒着我已踏入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场域。西宁——青藏高原的门户,汉藏文化的交汇点,我的环线旅程将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28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告别西宁,我们驱车北上,前往祁连山脉腹地的卓尔山。随着海拔不断攀升,窗外的景色从城市建筑逐渐变为广袤的草原和连绵的雪山。五月的祁连山,冬雪初融,春草初萌,呈现出一种介于凋零与新生之间的过渡美。

    卓尔山被称为"东方瑞士",其独特的红色丹霞地貌与绿色草原共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沿着"天境栈道"徒步向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地质变迁的奇迹——那些红色砂岩是亿年前湖泊沉积的产物,经过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才呈现出如今这般瑰丽的姿态。登顶后极目远眺,祁连山脉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天际,山巅积雪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山脚下的草原则如同大地铺就的棕色地毯。这种垂直分布的景观带——从雪山到草原——完美诠释了何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在卓尔山的一处观景台,我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藏族老人。他告诉我,祁连山在藏语中叫"阿咪东索",意为"众山之神"。每年农历六月,附近的藏族群众都会来此举行祭山仪式,祈求风调雨顺、牛羊肥壮。老人指着远处一座形似牛心的山峰说:"那是牛心山,我们藏族人心中的圣山。"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感在城市生活中早已稀缺。站在卓尔山顶,我突然明白:人类不过是自然长河中的一粒微尘,我们的文明无论多么辉煌,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都显得如此脆弱。真正的智慧,或许就藏在这种对自然的谦卑之中。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4:3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离开祁连山脉,我们向东进入河西走廊,来到张掖——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其七彩丹霞地貌闻名于世。张掖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

    我们首先探访的是冰沟丹霞,这里的山体造型更为奇特险峻。步入景区,眼前景象令我震撼不已:一座座赤红色的山峰拔地而起,四壁陡峭,寸草不生,仿佛火星表面。这些奇特的地貌形成于白垩纪时期,当时这里是一片巨大的内陆湖泊,沉积了厚厚的红色砂砾岩层。后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这些岩层被抬升出地面,经过千万年的风雨侵蚀,才雕刻成如今这般模样。穿行在狭窄的冰沟峡谷中,两侧峭壁如刀削斧劈,阳光从缝隙中斜射进来,在岩壁上投下变幻莫测的光影,宛如置身于一座天然的艺术宫殿。

    随后,我们前往七彩丹霞观日落。当最后一缕阳光洒落在连绵的彩色丘陵上时,整个山谷仿佛被点燃了——红、黄、橙、白、灰等多种色调的岩层在阳光中呈现出令人窒息的美丽。那些波浪状的纹路像是大地的年轮,记录着上亿年的地质变迁。我特别注意到4号观景台的"七彩屏",这里的岩层色彩最为丰富艳丽,在夕阳的照射下如同一幅巨大的抽象油画。站在观景台上,我突然有种错觉,仿佛脚下的不是坚硬的岩石,而是流动的色彩,是地球母亲用最豪放的笔触挥洒出的杰作。

    张掖丹霞让我思考时间的本质。在人类尺度上,十年已是漫长的岁月;而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千万年也不过弹指一挥间。那些看似永恒的山峦,其实也在缓慢变化,只是我们的生命太过短暂,无法感知这种变化。丹霞地貌的绚烂提醒我们:美丽往往诞生于极端的环境,就像这些岩石,正是经历了最严酷的风霜雨雪,才呈现出最动人的色彩。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8 06:32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次日 从张掖向西,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这座明代长城西端的军事要塞,曾经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重要据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卡。站在嘉峪关城楼上远眺,祁连山的雪峰与黑山的峭壁形成天然屏障,中间一条狭窄的通道就是古代商旅往来的必经之路。讲解员小姐姐演示"悬壁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讲述"击石燕鸣"的传说,我仿佛听到了古战场上战马的嘶鸣和将士的呐喊。

    嘉峪关的建筑布局严谨而精巧,由内城、外城、瓮城和护城河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登上光华楼,整个关城尽收眼底,远处的戈壁滩一直延伸到天际,那种苍凉壮阔令人心生敬畏。这让我想到,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正是这些不畏艰险的驿使和商旅,在丝绸之路上连接起了东西方文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3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次日离开嘉峪关我们驱车前往瓜州,探访著名的户外雕塑《大地之子》。这个由清华大学董书兵教授创作的巨型婴儿雕塑静静地俯卧在戈壁滩上,长15米,高4.3米,宽9米,由红砂岩雕刻而成。婴儿安详的睡姿与周围荒凉的戈壁形成强烈反差,既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永恒对话,也隐喻着丝绸之路如同文明的脐带,滋养着东西方文化的成长。站在雕塑前,我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宁静——这个熟睡的"大地之子"仿佛是戈壁的守护神,又像是人类童年的象征,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嘉峪关的雄浑与大地之子的柔美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共同诉说着同一个主题:人类文明无论多么辉煌,都离不开自然的孕育和滋养。长城代表着防御与分隔,而丝绸之路则象征着开放与交流,这种矛盾统一正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所在。

    接着我们造访了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位于瓜州县城南70公里处的榆林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与游人如织的莫高窟相比,这里显得清幽许多,却保存着同样珍贵的壁画艺术。

    榆林窟现存43个洞窟,壁画总面积约5200平方米,彩塑272身,其中唐代壁画尤为精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几个洞窟,那些历经千年依然鲜艳的矿物颜料让我惊叹不已。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壁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服饰、建筑到乐器、舞蹈,堪称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34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敦煌不仅拥有灿烂的人文遗产,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用了两天时间,探索这片荒漠中的奇迹——玉门关、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让玉门关成为中国文化中边塞的象征。如今,这座汉代建立的关隘只剩下残垣断壁,孤零零地矗立在戈壁滩上。站在遗址前,我试图想象两千年前这里的情景:驼铃声声,商旅往来,将士戍边……玉门关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如今繁华褪去,只剩下呼啸的风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这种沧桑变迁让人不禁感慨:再强大的帝国也会衰落,再繁荣的商路也会荒芜,唯有文化和精神可以穿越时空,永远流传。

    从玉门关向西,我们进入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这片被称为"魔鬼城"的奇特地貌,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观。乘坐观光车深入景区,眼前景象宛如外星世界——无数土丘和岩柱矗立在戈壁滩上,形态各异,有的像城堡,有的像舰队,有的像动物,任凭想象驰骋。最令人震撼的是"孔雀玉立"观景台,从这里望去,一座形似孔雀开屏的雅丹地貌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仿佛随时会振翅高飞。

    雅丹地貌的形成需要极其严苛的条件——干旱的气候、定向的强风和可侵蚀的沉积岩层。这些看似荒芜的土丘,其实记录着地球环境的变迁,是自然力量的雕塑作品。站在"魔鬼城"中,风声在耳边呼啸,仿佛大自然在低语,提醒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我不禁想到:人类文明如同这些雅丹,看似坚固,实则脆弱,随时可能被时间的风沙侵蚀殆尽。唯有谦卑地对待自然,才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存空间。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4:48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来敦煌的第二日,我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莫高窟。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千年营造,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为了保护文物,游客只能参观有限的几个洞窟,但这已足够震撼心灵。我们提前一个月预约第一场的门票,可以参观8个窟,运气非常好可以参观第257窟《九色鹿》壁画。这幅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绘制的壁画,讲述了一只神鹿救起落水者却被出卖的故事,画面构图精巧,色彩绚丽,动物和人物的神态栩栩如生,传递着佛教倡导的慈悲与诚信的价值观。

    莫高窟的壁画是一部跨越千年的视觉史诗,从十六国到元代,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在此交汇融合。北魏的粗犷豪放,隋唐的富丽堂皇,五代的细腻精致,西夏的独特神秘……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古代画工的智慧与虔诚。站在这些洞窟中,我仿佛能听到凿壁的叮当声和画师们的低声细语,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信仰的虔诚奉献。莫高窟的伟大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古代中国对外开放包容的象征。

    在参观结束后,我独自坐在莫高窟前的白杨树下,仰望着九层楼,思绪万千。这些壁画和雕塑能够保存千年,得益于敦煌干燥的气候和历代僧人的精心守护,但更得益于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付出。艺术或许无法改变世界,但它能穿越时空,连接古今中外的灵魂,让我们在美的体验中超越个体的局限,感受到人类精神的共通性。这大概就是莫高窟给予我的最大启示。

    此前一天我们前往鸣沙山月牙泉观赏了日落。鸣沙山由细软的沙粒堆积而成,高达数百米,当人们从沙山上滑下时,沙粒会发出鸣响,故名"鸣沙山"。山脚下有一弯形似新月的泉水,就是著名的月牙泉,千百年来虽被流沙包围,却从未干涸,堪称奇迹。我们爬到沙山半腰,用手机拍摄月牙泉。静静等待万人星空演唱会的到来,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月牙泉上,泉水泛起粼粼波光,与周围的金色沙山形成绝美对比,那种纯净的美让人屏息。

    鸣沙山和月牙泉这对自然奇观相依相存,如同阴阳平衡的象征——干燥与湿润,流动与静止,喧嚣与宁静。这让我想到生命中的许多对立统一:欢乐与痛苦,得到与失去,开始与结束……或许真正的智慧就在于接受这种二元性,在矛盾中找到平衡。正如月牙泉能在沙漠中保持不涸,人心也应在浮躁的世界中守护一方净土。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36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离开敦煌,我们向南,进入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这片广袤的荒漠盆地蕴藏着诸多自然奇观,我们的第一站是近年来才被旅行者发现的秘境——黑独山。

    黑独山位于冷湖镇附近,是一片由黑色砂石构成的奇特山地,远远望去如同水墨画般素雅。走近观察,那些黑色山体上布满了白色的纹路,像是大自然随意挥洒的笔触。与其他丹霞地貌的绚丽多彩不同,黑独山以其极简的黑白配色和孤傲的气质独树一帜。站在山脚下,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美——这些黑色的山丘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哲人,历经风霜却依然挺立,在荒原上思考着宇宙的奥秘。黑独山没有明显的路径,游客可以自由探索,这种未被商业化的原始状态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4:49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从黑独山向西,我们来到大柴旦翡翠湖。这个因含钾镁锂等矿物质而呈现翠绿色的盐湖,宛如一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戈壁中。与茶卡盐湖的"天空之镜"不同,翡翠湖的色彩更为浓郁多变,从祖母绿到薄荷绿,随着光线角度和矿物质浓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色调。我们到达时正值午后,阳光直射湖面,湖水折射出迷人的蓝绿色彩,与周围褐色的荒漠形成强烈对比。从资料中得知其实湖水颜色的深浅,来自于酸碱度的不同,那些绿色的水域呈弱碱性,而红色的区域则为强酸性。这种科学视角让我对眼前的奇观有了更深的理解:美丽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地质化学过程。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4:52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次日,我们前往水上雅丹——全球唯一的水上雅丹地貌群。当车行驶在315国道上,远处突然出现一片碧蓝的湖泊,湖中耸立着无数土黄色的雅丹土丘,宛如一支停泊在水中的舰队。这种水与土的奇妙组合形成于2007年的一次山洪,洪水在雅丹地貌区滞留不退,形成了如今的水上奇观。我们乘坐游船穿梭于这些风蚀土丘之间,近距离观察那些被湖水侵蚀的奇特形状。有些土丘顶部平坦如台,有些则尖锐如剑,还有些形似动物或人物,任凭想象驰骋。

    柴达木盆地的这些自然奇观让我思考人类与荒野的关系。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我们已经很少有机会直面如此原始而宏大的自然景观。黑独山的孤绝、翡翠湖的艳丽、水上雅丹的奇幻,都在提醒我们:地球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资源的场所,更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值得我们敬畏和保护。在这些未经雕琢的自然杰作面前,一切人造景观都显得苍白无力。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学会欣赏和尊重它本来的样子。



    [ 本帖最后由 菜菜鸟计划部 于 2025-5-18 10:19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离开水上雅丹,我们向东前往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这个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的巨型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最低洼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内陆盐湖之一。与茶卡盐湖的精致不同,察尔汗以其浩瀚无垠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位来访者。

    进入盐湖景区,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的世界——盐盖、盐花、盐柱、盐桥……各种形态的盐结晶构成了一个超现实的白色王国。最令人惊叹的是"万丈盐桥",这是一条长达32公里、完全由盐铺就的公路,横跨盐湖东西两岸。走在盐桥上,脚下是厚厚的盐层,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盐田,空气中弥漫着咸涩的味道。在阳光的照射下,盐湖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倒映着蓝天白云,形成"天空之镜"的效果,但比茶卡盐湖更为壮阔。我们来的季节正值盐湖生产期,远处可以看到采盐船在工作,堆积如山的盐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展示着这片土地的"博大富有"。

    察尔汗盐湖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富含钾、镁、锂等多种矿产资源。站在盐湖边,我思考着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人类需要这些资源发展经济,但过度开采又会破坏脆弱的盐湖生态系统。如何在利用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察尔汗盐湖如同一面镜子,既映照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反射出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4:57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意外的惊喜:海西州博物馆其坐落在德令哈市中心,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设计与民族元素,入口处的浮雕壁画《丝路青海道》瞬间将人拉入历史长河。馆内设有唐吐蕃金银器、古丝绸、棺板画、古干尸及古墓葬五大展厅,收藏一级文物25件(套),每一件都诉说着丝绸之路“青海道”的辉煌。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43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与常规的景区入口不同,断崖位于青海湖北岸,是一处相对小众但风景绝佳的观景点。五月的青海湖,冰层刚刚融化,湖水呈现出深邃的蓝色,与远处雪山和近处金黄的草原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断崖是一处高约50米的陡峭岸壁,站在崖边俯瞰,青海湖的浩瀚尽收眼底。湖面上波光粼粼,偶尔有水鸟掠过;湖畔草原上,成群的牦牛和绵羊悠闲地吃草;远处,雪山巍峨,白云缭绕。这种多层次的自然景观和谐共存,展现出高原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逗弄着湖边的红嘴鸥,我沿着湖边缓缓而行,感受微风拂面的惬意。在这里让我更能体会游牧民族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草原不是风景,而是家园;湖泊不是景点,而是生命之源。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08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次日上午,前往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这座始建于1379年的古刹,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木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像的弥勒寺"。穿过朱红色的山门,我被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气息包围。寺内建筑依山叠砌,殿宇雄伟,佛塔耸立,斑驳的墙体上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最令我震撼的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壁画、堆绣和酥油花。那些用矿物颜料绘制的壁画历经数百年依然鲜艳如初;五彩丝绸剪贴而成的堆绣佛像栩栩如生;而用酥油塑造的各种佛教人物和花卉更是精妙绝伦,据说艺僧们制作时需将手浸在冰水中降温,以防止酥油融化。

    在经堂外,我看到许多藏族信徒正在进行五体投地的跪拜,他们额头上的茧痕无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转经筒在信徒手中不停旋转,伴随着低沉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仿佛在传递着人与佛之间某种超越语言的沟通。我虽非佛教徒,却在那一刻理解了何为虔诚——那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不断叩问,是对超越性存在的不懈追寻。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1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回顾这十二天的旅程:从卓尔山的自然壮美塔尔寺的宗教氛围,从丹霞地貌的绚烂色彩到敦煌壁画的艺术瑰宝,从荒漠雅丹的奇形怪状到盐湖圣湖的纯净无瑕……大西北以其极致的多样性和反差感,给了我们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这片土地教会我们欣赏荒芜中的美丽,理解简单中的深刻,在广袤无垠中感受自己的渺小,又在文化积淀中体会人类的伟大。

    [ 本帖最后由 风云☆☆☆ 于 2025-5-17 15:13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5-11
    •  

    前年,带着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开车二十天,走了一趟西北大环线,一路的风景,至今难忘。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59
    • 注册 2015-1-22
    •  


    QUOTE:
    原帖由 嘟嘟225 于 2025-5-17 18:53 发表
    前年,带着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开车二十天,走了一趟西北大环线,一路的风景,至今难忘。
    人生当中非常值得的旅行。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72042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