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芦州会馆巷与火星庙巷,带你重新认识镇江
    百姓话题  >  [镇江文化] 芦州会馆巷与火星庙巷,带你重新认识镇江     
    查看: 1376  回复: 9
     10  1/2  1  2  > 
    [镇江文化] 芦州会馆巷与火星庙巷,带你重新认识镇江      查看: 1376  回复: 9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3
    • 注册 2008-1-2
    • 行业 学生
    •  
    芦州会馆巷与火星庙巷,带你重新认识镇江








    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镇江以水为骨,以商为血,以战为魂,若江河是命脉,那么纵横交错的巷陌便是镇江的掌纹——芦州会馆巷与火星庙巷,这两条不过数百米长的街巷,如两把钥匙,叩开了镇江千年文明的门扉,让历史的密码在烟火中浮沉,在时光中显影。





    站在芦州会馆巷的青石板上,脚下仿佛能触到长江潮汐的余温。明清之际,合肥商贾沿江而下,在此筑庐为馆,以乡音为纽带,将徽商的精明与江淮的豪气注入镇江的血脉。门楣上的“芦”字,草头凌乱如商旅风尘,历史从来不屑于追求完美,只将真实刻进市井的褶皱里。巷口的袁老先生仍守着父辈的记忆,说当年裁缝铺的针脚能缝补半个镇江的衣裳,而如今长椅上的郭奶奶,用九十一岁的皱纹丈量着百年老屋的孤独,她的絮语与墙角的猫影,竟让时光在青苔与砖缝间达成和解。此地曾聚四海商贾,筹算金银如流水;而今唯余三两老人,细数流年似落花。一座会馆的兴衰,恰似镇江从“千帆竞渡”到“静水流深”的缩影,将“聚散”二字写得惊心动魄。






    转身向西,火星庙巷的砖石上还留着救火会的焦痕。这条以慈善为基因的巷陌,早在百年前便懂得“水火相济”的生存智慧:冬赈局的粥棚能暖寒士之腹,同济救火会的水龙可熄祝融之怒,连古戏台的锣鼓声里都带着救赎的韵律。青石板上的凿痕,是清代义士抬水救火的脚印;牌坊墙上的林则徐手迹,如刀剑劈开混沌,让“节孝”二字成了镌刻在砖石上的道德律令。最妙的是那七口“和谐井”——井绳磨出的沟壑比史书更直白地讲述着市井哲学:打水时的一让一接,淘米时的三言两语,竟让清贫岁月熬成了粘稠的温情。而今社区的小黑板仍在传递着古老的默契,82岁的张老师用粉笔写下菜价与天气,字迹歪斜却力透石板,仿佛在用现代符号续写《清明上河图》的注脚。







    两条巷子,一商一善。芦州会馆巷的茶桌上,曾飘过徽州毛峰与镇江肴肉交融的奇香;火星庙巷的井台边,救火会的铜锣声与慈善书院的读书声此起彼伏。当战争的血火在铁瓮城头明灭时,是这些巷陌用市井的韧性托住了崩塌的文明;当现代性的飓风席卷古城时,又是这些老墙用爬满藤蔓的褶皱,将记忆酿成封缸酒般的醇厚。巷口的小店将百年天井化作诗意栖居,未来,当游客围炉煮茶时,或许会想到窗棂的雕花里,藏着某个徽商思乡的叹息。


    解码镇江的“方便之门”,从来不在庙堂之高,而在巷陌之深。当安仁义困守润州城两年,是市井的粮仓与民夫的脊梁让他愈战愈勇;当“白蛇传”从金山寺流入瓦肆勾栏,是伯先公园书坊的说书人用醒木拍出了水漫金山的磅礴。今日行走其间,仍能听见历史的回声在砖石间碰撞:芦州会馆巷的茶盏碰响江南的月光,火星庙巷的井水倒映慈善的星火。这两条巷子,一条教会镇江如何“敞开胸怀”,一条告诫镇江如何“守住良心”——江河奔涌三千年,终在巷陌转角处,找到了安放文明的容器。






    [ 本帖最后由 山河寂寥 于 2025-5-20 15:40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3
    • 注册 2008-1-2
    • 行业 学生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4-13
    •  

    楼主频繁发的是一类有关镇江近代史的帖子(是否是原创),在公共空间构建一种自我定义权和叙事权甚至裁定权......

    [ 本帖最后由 Pitt2022 于 2025-5-20 15:31 编辑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3
    • 注册 2008-1-2
    • 行业 学生
    •  


    QUOTE:
    原帖由 Pitt2022 于 2025-5-20 15:30 发表
    楼主频繁发的是一类有关镇江近代史的帖子(是否是原创),在公共空间构建一种自我定义权和叙事权甚至裁定权......
    想多了哈,我小时候住在那一带,怀旧而已。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4-4-13
    •  


    QUOTE:
    原帖由 山河寂寥 于 2025-5-20 15:40 发表
    想多了哈,我小时候住在那一带,怀旧而已。
    楼主帖子的标题标新立异 “带你重新认识镇江”,
    “重新”就是自我定义与叙事,尚不清楚文字出自于何处,“重新”来自于哪里?......




     10  1/2  1  2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15789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