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店员月事中泡水抢救,转身货架被搬空
“我们当时在二楼抢运货物,水都淹到脖子了!”店员小陈攥着皱巴巴的工作服哭诉。洪水来袭时,她和5个女同事正赶上生理期,却不得不踩着齐胸深的洪水,把薯片、饮料往二楼搬。监控拍下揪心一幕:几个姑娘扶着货架在激流中踉跄,有人被冲得撞上柱子,仍死死抱住收银机。
可当她们3天后回到店铺,眼前景象让所有人崩溃——不仅一楼泡水的商品被洗劫一空,连二楼抢救出来的整箱零食也不翼而飞。更过分的是,收银机里6800元现金被掏得只剩硬币,连员工寄存处的私人物品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哄抢现场如“零元购”,有人骑三轮车来拉货
目击者提供的视频令人血压飙升:凌晨5点的街道上,手电筒光乱晃,有人扛着整箱矿泉水健步如飞,有人用竹竿捅开二楼窗户,甚至开来三轮车“进货”。最讽刺的是,店铺玻璃门上还贴着“洪水无情,人间有爱”的赈灾海报。
“他们专挑完整包装的拿,泡水的反而不要。”隔壁五金店老板气得直拍大腿,“有个大妈拖着行李箱来装,说是‘帮政府清理’!”当店员举着手机阻拦时,哄抢者竟理直气壮:“你们老板买保险了吧?报损就能领钱!”
政府火速介入,律师:这可不是“拿”是抢!
事件发酵后,怀集县政府连夜成立专案组。值班人员向记者透露:“已调取周边17个监控探头,正对300多名可疑人员逐一排查。”但法律界人士指出,取证难度极大——哄抢者大多戴口罩,且赃物已快速转手。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明阳强调:“趁火打劫数额达3000元即可立案,最高可判3年。那些开三轮车来拉的,明显构成共同犯罪。”他特别提醒,参与哄抢的卫生巾、内衣等隐私物品,还可能涉嫌侮辱罪。
洪灾背后的道德考题:救灾物资为何变“免费超市”?这场闹剧撕开了灾难中的残酷真相。怀集县民政局数据显示,本次洪灾导致2.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4亿。但比经济损失更可怕的是,某些人的道德底线被洪水泡发了。
“我们准备了3000箱方便面、2000件矿泉水,结果发现灾民更爱抢零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无奈表示。这让人想起2020年江西鄱阳洪灾时,某超市被哄抢后,老板跪地痛哭:“我捐了5万物资,你们却抢我饭碗!”
记者调查:哄抢背后是“薅羊毛”心理作祟
走访怀集县多个受灾村庄,发现更魔幻的场景:有人把抢来的零食拍照发朋友圈炫耀,配文“大自然的馈赠”;有家长带着孩子“扫货”,称“正好缺零食”;甚至有便利店主趁机“进货”,把赃物摆上货架。心理学专家分析,灾难会触发人的“非常态心理”——当秩序崩塌时,从众效应会无限放大贪欲。就像实验中,只要第一个人开始拿公共物品,其他人会迅速跟进,哪怕知道这是错的。
后续进展:店铺或面临二次伤害
目前,赵一鸣零食店已贴出“暂停营业”告示,但损失远未结束。店长算过账:被抢物资价值12万,店铺装修损毁8万,更致命的是品牌声誉受损。“总部正在考虑是否关店,我们30多个员工可能要失业。”
而法律界人士指出,即便追回部分赃物,店铺也可能面临“二次伤害”——哄抢者家属可能会以“不知情”“孩子不懂事”等理由要求返还,甚至上演“农夫与蛇”的戏码。
网友怒斥:发国难财的,比洪水更可怕!
事件引发全网声讨,相关话题阅读量破3亿。有网友晒出武警战士泡在洪水中运送物资的照片:“他们用命在救灾,你们用脚在抢劫!”更有怀集本地人发起“守护怀集”行动,自发组织巡逻队保护商铺。
但也有声音认为“法不责众”,对此,央视新闻评论员硬核回怼:“1998年抗洪时,也有哄抢物资的,后来判了13年。法律面前,没有‘大家都错了’这种说法!”
此刻,怀集县的天空仍在飘雨。被撬开的店铺窗户用木板钉着,像道未愈合的伤疤。我们期待法律给出公正答案,更期待每个人扪心自问: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是要做火把,还是做那只趁火打劫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