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19点,雷军举行第6次年度演讲,主题为《改变》,内容涉及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
“我知道自研SOC有多难,绝对是九死一生。”雷军说。
小米的造芯之路始于2014年的松果电子,历经澎湃S1的挫折与沉寂,小米于今年5月迎来了关键突破,正式推出了自研SoC芯片玄戒O1及玄戒T1手表芯片。
2014年,小米成立小米松果电子,开始了自研SOC芯片。2017年小米的第一代终端的SOC正式发布,搭载在小米5c上,当年卖了五六十几万台。
自研SoC芯片需要足够的硬件出货量作为支撑。
雷军曾在此前的直播中指出:“大芯片的研发难度远比公众想象的要大得多,生命周期很短,一年一迭代,到了第二年就过时贬值了,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装机量,再好的芯片也是赔钱的买卖。这就要求大芯片必须在一两年时间里面卖到上千万台,只有做到这个规模才能生存下去。”
“2018年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掉了SOC芯片的研发,团队继续做一些小芯片,算是保留一点点火种吧。”雷军说。
2020年,小米芯片团队做了复盘,看小米自研芯片到底输在哪里?雷军得出结论,“自研手机SOC做中低端完全没机会,只有做最高端才有一线生机。”
“手机SoC这个行业非常特殊。我们研究发现,苹果和华为都是从最高端切入的,至今没有一家成功的手机公司是从低端开始做自研芯片的。这个结论让我们意识到:松果当初的切入点错了,方向错了。”雷军说。
其次,芯片的成功离不开手机业务的全面支撑。“试想一下,手机团队为什么要放弃成熟、稳定、高性能的外部芯片,去冒险使用在这种高风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高度一致的目标,没有荣辱与共的决心,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做成。用自研的、还不成熟的方案,一旦自研芯片出问题,整个手机产品线都可能受影响。”雷军说。
据雷军透露,当时的松果电子是一个独立注册的子公司,管理上相对隔离,与手机团队的协同非常困难,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况。我亲自下场协调过很多次,但最终也没能彻底解决。于是,松果的失败就成了必然。
在雷军看来,芯片是小米发展过程中绝对绕不开的一道坎。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几乎最终都成了芯片巨头。“芯片,是小米的必经之路。”雷军说。
2021年初,小米重新启动了新一轮的芯片研发之路。2022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地缘影响,小米整体业务遭遇巨大挑战。
据小米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集团总收入为2800亿元,同比下降14.7%,经调整净利润85亿元,同比下降61.4%。
“这是小米15年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的下滑,甚至比2015、2016年最困难的时期还要严峻。而与此同时,造车和芯片项目每一个都需要投入五六百亿。这种压力,令人窒息。就在这时,团队内部开始出现质疑的声音,继续做芯片,会不会把公司拖垮?”雷军回忆说。
关键时刻,雷军召开了一次高层闭门会议。“这样的重大决策,必须是所有高管达成共识的结果。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这将决定小米的未来。”雷军说。
有高管坦言:“这笔账,从商业逻辑上根本算不清。”一位高管说:“这个时候,已经不是靠数据能决定的了,只能靠创始人的判断。”
“我当时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放弃,十年后,我们是会为账上多出几百亿而欣慰,还是会为小米永远失去了芯片能力而后悔?”雷军说。
雷军最后拍板,这几百亿的投入,绝对值得。 “即便退一万步,最终我们没能完全成功,这一过程也将为小米培养出一支芯片研发团队,彻底改变这家公司的技术基因与底层能力。”
2025年5月,小米正式推出了自研的SoC芯片小米玄戒O1及玄戒 T1 手表芯片。其中,玄戒O1芯片搭载在小米15 S pro和小米Pad 7 Utra上;玄戒 T1 手表芯片搭载在小米S4智能手表上。
雷军在现场透露,“仅投片费呢大概需要2000万美元。”
对小米而言,自研SoC芯片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手机和平板等传统消费电子设备上,更将依托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实现多场景、跨品类的规模化应用。
2023年,小米集团将战略正式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这意味着芯片的落地场景或将从移动终端延伸至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更广泛的硬件领域。
雷军曾透露,公司正在考虑将第二代玄戒芯片应用于汽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