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中信银行镇江分行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鹏龙鸿蒙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深度剖析:房价涨跌背后的复杂真相
    百姓话题  >  [焦点话题] 深度剖析:房价涨跌背后的复杂真相     
    查看: 1324  回复: 3
    [焦点话题] 深度剖析:房价涨跌背后的复杂真相      查看: 1324  回复: 3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0-2-5
    •  
    深度剖析:房价涨跌背后的复杂真相

    在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的当下,“房价不会再上涨”的观点甚嚣尘上,网上流传着诸多看空理由。这些观点究竟是有理有据,还是危言耸听?让我们抽丝剥茧,一探究竟。

    一、房子严重过剩论:真相与现实的差距

    网上盛传我国有6亿栋楼,人均居住面积达42平方米,以此论断房子严重过剩,房价难以上涨。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早在2021年,相关部门就已明确辟谣,所谓6亿栋楼并非指住宅数量,经卫星扫描统计,我国实际楼房数量约1亿栋,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宅基地。“6亿栋”数据的产生,是将农村的羊圈、猪圈、厂房等各类建筑物都囊括在内,这种统计方式严重混淆了概念。

    再看人均居住面积42平方米这一数据,看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则暗藏玄机。要知道,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大量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房子占据了这一数据的“半壁江山”,但这些房子在经济活力、就业机会等方面远不及一二线城市。就像鹤岗,曾出现大量低价抛售房产的现象,一套几百平方米的房子,价格甚至低至几万元。在那里,房子虽多,但缺乏实际居住价值,因为当地产业发展有限,就业机会少,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只能前往大城市打拼,这些房子也就成了“空城”中的闲置资产。

    从法律角度看,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地产开发应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盲目开发导致的房屋过剩,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不符合市场规律。从实际需求出发,我们真正关注的是在工作地、生活地的住房需求。在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他们的住房需求旺盛。而目前我国人均实际居住面积仅约35 - 36平方米(按建筑面积折算),与美国人均68平方米相比,差距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日益增长,如第四代住宅,强调绿色生态、空间优化等理念,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热捧。在嘉兴,改善型住宅项目即便价格较高,依然销售火爆,而周边刚需盘却交易冷淡。这充分说明,市场并不缺房子,缺的是高品质、符合人们需求的好房子。

    二、人口负增长:对不同城市影响各异

    人口负增长被视为房价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相较于2016年确实下降了近一半,人口增长趋势转变,“房多人少”的担忧随之而来。但这一因素对不同城市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以日本为例,日本人口已负增长多年,但东京作为核心城市,人口始终保持正增长。在我国,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人口增长并非单纯依赖本地出生率,更重要的是人口的跨区域流动。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69.63万人,非户籍人口高达1006.26万人。这些非户籍人口大多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上海,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住房需求。

    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中关于居住权的规定,保障了人们对住房的基本权益,人口的流动和居住需求的变化,使得住房市场的供需关系更为复杂。对于一二线城市而言,人口负增长短期内不会对其住房需求产生明显冲击,反而会因城市的资源吸引力,持续吸纳外来人口,推动房价稳定或温和上涨。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就业机会有限,人口外流现象严重,住房需求相应减少,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房价下行压力。例如,东北的一些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产业衰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当地住房市场供大于求,房价出现下跌。

    三、城镇化接近饱和:表象与实质的差异

    有人认为,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8%,接近发达国家70%的水平,未来人口进城空间有限,房价上涨动力不足。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我国城镇化率统计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统计的城镇化率是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即只要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就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但真正能体现城镇化质量的是户籍城镇化率,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仅在46% - 48%左右,与发达国家75% - 80%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意味着大量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虽然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但由于没有城市户口,无法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和资源,他们的住房需求并未得到真正满足。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享有平等的权益。这也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发展机遇。以成都为例,近年来通过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和户籍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户。随着户籍人口的增加,住房需求也随之增长,推动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许多新落户的居民,在解决了户口问题后,首要需求就是购置房产,以实现真正的“扎根”。这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未来仍有大量人口有进城购房的需求,这将为房地产市场提供持续的支撑。

    四、收入下降:对不同城市房价影响不同

    在经济环境波动的背景下,收入下降、降薪裁员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也被认为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经济下行确实给部分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但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海新建商品住宅平均成交价格约为每平方米6万元左右,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约600万元。而2023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610元,按照这个收入水平,不吃不喝购买一套房子需要约75年,这还未考虑生活成本等其他支出。显然,上海的房子并非主要靠工资购买,其房价支撑因素更为复杂。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情况则大不相同。这些城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在经济环境不好时,企业经营困难,降薪裁员现象更为普遍,居民收入下降明显。这直接导致了三四线城市纯刚需住房市场的低迷。以河北廊坊为例,作为环京城市,曾经房地产市场火热,但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经济环境变化,当地部分依赖北京外溢需求的企业经营不善,居民收入受到影响,购房需求大幅下降,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从法律角度看,《劳动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劳动者在面临降薪裁员时有一定的权益保障,但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仍不可避免。在房地产市场中,收入下降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影响,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城市经济实力的差异。

    五、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不合理:国际标准与中国国情的碰撞

    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常被用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国际上,房价收入比一般在5 - 10倍之间,而我国部分城市这一比例高达20 - 30倍;国际上租金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部分地区可达6% - 10%,我国则仅在1.5% - 2%左右。由此,不少人认为我国房价存在严重泡沫,必将下跌。

    然而,我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具有特殊性。一线城市汇聚了丰富的资源,如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机会等,吸引了大量的精英群体。这些人对房子不仅有居住需求,还有投机性和投资性需求。就像奢侈品市场,巴黎世家推出的一款发夹,成本可能与普通发夹相差无几,但售价却高达2700元,远超其实际价值,原因就在于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品牌效应。一线城市的房子也是如此,尽管房价收入比和租售比看似不合理,但只要有足够的需求支撑,房价就能维持在高位。

    从法律规范来看,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和投机行为有一定的监管规定,如限购政策、限贷政策等,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防止过度投机导致市场泡沫破裂。例如,北京通过严格的限购政策,限制非京籍人员购房,提高购房门槛,抑制了投机性购房需求,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房价。但同时,由于一线城市的资源稀缺性和吸引力,投资性需求依然存在,使得房价在调控下仍保持相对高位。

    六、全面评价与总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看待房价涨跌问题,不能仅凭单一因素或片面观点。网上流传的房价不会再上涨的五大理由,虽有一定的数据和现象支撑,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这些理由存在诸多局限性,不能简单地据此判断房价走势。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经济、政策、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这些因素的作用效果差异巨大。对于一二线核心城市,虽然面临人口增长结构变化、经济环境波动等挑战,但凭借其强大的资源吸引力、城镇化发展潜力以及多元化的房价支撑因素,房价有望保持稳定或温和上涨。而三四线城市则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产业发展、人口流动等,制定相应的房地产政策,以应对市场变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购房者而言,应理性看待房价涨跌,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实力做出合理的购房决策;对于房地产企业,要顺应市场变化,调整发展策略,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升;对于政府部门,需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10-12
    • 行业 其它
    •  

    记住一个道理,什么东西只有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才可能赚钱,他们可以用各种手段忽悠大众接盘。一旦转移到大多数人手里就不可能赚钱了,那么多人都要赚钱,赚谁的钱?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18
    • 注册 2005-6-12
    • 行业 其它
    •  

    房价高不是经济学问题,是问题。本质是国家通过高额的土地出让金拿走了大部分财富,这是一种杀鸡取卵式的剥削。验证的方法很简单,看看世界各国房价的构成比例,比如土地、税收、建筑成本、利润等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7-12-15
    • 行业 学生
    •  

    前几年的高房价带来的是,偷工减料的低质量,奇葩户型的高公摊,高额垄断的物业费,突然发现 无论从户型还是每年的物业费停车费,还是在高房价以前的房子香。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54746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