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本溪老边沟景区的一则“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的广播提醒,引发热议。据报道,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一直以来都有这个规定,是出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考虑。这理由细品之下,却难掩“一刀切”管理的粗暴与惰性。
禁止游客攀折花木、采摘枫叶,这没毛病。但连从地上捡起一片飘落的枫叶都要被明文禁止,这保护属实是有点“越界”了。掉落的枫叶属于自然降解物,游客捡拾一片把玩、拍照,究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多少“不可逆”的损害?景区若能拿出具体的数据,比如“每日因捡拾落叶导致土壤肥力流失X克”,那也算有理有据。否则,仅凭一句笼统的“捡的也不行”,“抛开剂量谈危害”很难让人信服。
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我们实在见过太多。它最省事,也最不费脑子——不用去区分“恶意破坏”与“无伤大雅的亲近”,不用去设计更人性化的引导方案。一禁了之,万事大吉。结果就是,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游客的体验感也差。
难道在“严防死守”和“放任自流”之间,就没有一条更智慧、更温暖的路吗?当然有。比如,山东平度大泽山景区游客花20元买门票捡栗子捡到手软。既能欣赏美景又能锻炼身体还有收获,反馈非常好。借鉴这一思路,本溪老边沟景区可否将掉落枫叶制作成简易标本或明信片,作为文创产品出售,增加了收入,又宣传了生态理念。
管理本该是疏堵结合的艺术,而非一味地“堵”住所有人的情感出口。景区管理方与其把精力用在禁止“捡树叶”,不如多花点心思,把服务做得更贴心、更智慧。到时,红了的不止是枫叶美景,更是口碑。(漫画 张叶 评论 王亚楠 景洁 策划 殷小平)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