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一段没什么“大场面”的视频在社交平台火了。嘉兴乡间的路上,一位老奶奶拎着桶,步履蹒跚地走向公交站。她身后,一辆244路公交车没有按一声喇叭,就那样不紧不慢地跟着,直至老奶奶走到站台上车。
“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样子!”“浙江人的温柔,藏在这些小事里”“看得想去浙江旅游了。”……评论区里,网友们被这份细碎的温暖所打动。大家都在想:这位有耐心的司机师傅,到底是谁?

网友分享自己遇到的幸运。网络截图
10月20日上午,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这位师傅。他叫金利军,今天正好轮休在家,知道记者是为了昨天等老奶奶上车这事而来,他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就是件小事,没想到大家这么在意。”
“她每月坐两三次,我有点认识”
聊起19日下午的事,金利军记得很清楚:“大概三点二十几分吧,我正往嘉兴南站开,远远就看见她往明星牧业站台走。”
他说,这位老奶奶不是第一次坐他的车,“一个月能遇上两三回,慢慢就有点印象了。”老人家里不在这边,儿子在附近工厂工作,每次出门都要拎些东西,脚步也比年轻人慢些。“我知道她要坐车,我们本来也要到站停,就慢慢开过去,等她走稳上了车再走。”

持续上升的热点话题。网络截图
金利军没觉得这是“额外的事”。他提到,244路跑的是从加西贝拉到嘉兴南站的乡村线路,这段路只有他们这一班车,“间隔时间太长了,最少30分钟,有时候要等50多分钟。”尤其是老人,不会看手机查班次,要是错过了一班,就得在站台干等,“心情肯定好不了。”
所以那天,他没催,没按喇叭,就跟着老人的节奏,把车开得慢了些。老奶奶上车后,两人也没多聊,就像往常一样,他提醒了句 “坐稳了”,车子便继续往前。“都是平常话,没什么特别的,但能让她赶上这班车,就挺好。”
11年跑同一条线
他把“方便大家”挂在嘴边
今年52岁的金利军,自2014年进入嘉兴公交以来,几乎就一直跑这条线。一天跑九趟,一个来回就是一小时,十几年如一日地穿梭在这条熟悉的线路上。在此之前,他是开货车的,风雨兼程的岁月,似乎更让他懂得出行不易,也更珍惜能与乘客结下的善缘。
“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这点是应该要的。”他说,“公司每月都开1到2次例会,领导跟我们说要关爱老人、方便乘客,听多了,就成习惯了。”

车队在进行例会。受访者供图
这种习惯,藏在无数个“顺手帮一把”的瞬间里。前几天在凤珍村站台,他已经等站台乘客都上完了,突然看到一个小伙子横穿马路追过来,嘴里喊着“要坐车”。他没多想,踩了刹车,等着小伙子跑上车;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会多等几秒,看着对方扶稳扶手再起步;有人问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他会细细说清楚,怕对方记不住。
“这些都是小事,我转头就忘了,也没想着要记。”金利军口中,这些让陌生人倍感温暖的停顿,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
“今年六七月份,整个公司专门请了礼仪老师来给司机们进行了集中培训。”嘉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四分公司一车队值班长戴宏表示,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乘客,我们要求驾驶员必须做到减速、等待、关照。”这套服务标准,在金师傅身上得到了最自然的体现。
作为金师傅11年的老同事,戴宏对他的为人再熟悉不过。“他这个人,没得说,心地好,总是和和气气的。”戴宏感慨道,“整整11年他在这条线上几乎‘零投诉’,这就是他服务品质最好的证明。”
金利军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他的驾驶生涯里,这样的等待早已成为常态。
“我们领导常说,公交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服务。”他说,“你慢一点,等一等,也许就改变了别人一天的心情。”
潮新闻 记者 戴佳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