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喂养,或是妈妈上班背奶,都少不了瓶喂宝宝,好多人都觉得宝宝吃奶瓶比吃母乳吃的多,吃的好,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些瓶喂宝宝的方式是错误的。错误的瓶喂会导致宝宝出现胀气、奶粉摄入量过多等问题,也非常容易使宝宝产生乳头错觉,不愿意吮吸妈妈的乳房,进而造成妈妈的母乳量降低。今天韩路就教您避免瓶喂时的错误,可以使宝宝得到更为充足的母乳,也可以避免胀气带来的困扰。

Q为什么瓶喂的宝宝吃的多A:
1.连续均衡的奶流速可能会改变宝宝的食欲控制机制。
2.宝宝通过吸吮让胆囊收缩素水平上升,让他感到困倦,告诉自己吃饱了。而奶瓶流量快,让宝宝短时间获得足够多的奶,但是胆囊收缩素水平没有上升,宝宝可能不会困倦,让大人觉得宝宝还没吃饱。
3.乳房没有刻度,吃多少由宝宝决定。而喂奶瓶的人一般希望宝宝把奶瓶里的奶喝光。

Q:瓶喂,会不会过度喂养

A:许多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儿童,日后肥胖的几率更低。但母乳喂养对肥胖的机制目前并不是十分明确。一种可能是乳汁中的独特成分比如瘦素或者脂联素,可能减少肥胖风险,还有一种可能的假设是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更有饱足,能自主调节他吃多少。母乳宝宝需要主动去吸吮乳房,排出乳汁,吃饱了他就不会吃了。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吃奶瓶的时候相对比较被动,一不小心可能就喂多了。但现在使用吸奶器吸出来,瓶喂母乳的妈妈越来越多,那这样的宝宝是否也存在过度喂养的可能呢?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相对有分量一点的是美国儿科学会研究了1250例宝宝,证实了这一假设,瓶喂的宝宝,不管喂的是母乳还是奶粉,长大点之后更容易吃光瓶子或杯子里面的奶,而且早期瓶喂的越频繁,以后越容易喝光奶瓶或者杯子。亲喂的宝宝,确实可能更会自主调节吃多少。瓶喂母乳的宝宝确实有可能会吃的更多。



Q:
母乳的分级有哪些
A:1. 初乳:

产后七天内所分泌的乳汁称初乳。初乳中含蛋白质量比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曾被称为出生后最早获得的口服免疫抗体,脂肪和乳糖含量则较成熟乳为少。

2. 过渡乳:产后7——14天间所分泌的乳汁称过渡乳。其中所含蛋白质量逐渐减少,而脂肪和乳糖含量逐渐增加,系初乳向成熟乳的过渡。

3. 成熟乳:产后14天后所分泌的乳汁称为成熟乳,实际上要到30天左右才趋于稳定。有些产妇认为奶水稀没有营养,其实这样的奶是正常的,6个月以内成熟乳其营养随着宝宝月份的增长而变化,能够完全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4. 晚乳:晚乳指产后7-8个月以后的母乳。与成熟乳相比,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变化不大,但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均逐渐下降。



Q:瓶喂宝宝会有哪些错误?

A:

1、奶嘴出奶孔过大:奶嘴出奶孔的大小需要和宝宝的吞咽能力相匹配,出奶孔过大会使奶流速过快,如果是混合喂养,容易使宝宝摄入的奶粉量过大,同时也很容易造成呛奶。

2、喂奶时奶瓶瓶底向上:当奶瓶的瓶底向上时,奶会因重力作用快速流入宝宝口中,增加宝宝呛奶及胀气的风险。

3、瓶喂时不间断:一口气让宝宝喝完奶瓶里的奶常常会让大人有一种满足感,让人不禁感受到一饮而尽的畅快,殊不知这样的喂奶方式很容易让宝宝产生奶流速错觉,进而对妈妈的乳房产生不满,不愿意吮吸母乳。要知道,妈妈的乳房供应母乳都是间歇式的,并且宝宝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认真吮吸才能得到足够的母乳。


Q:如何正确瓶喂宝宝?

A:
1、选择合适的奶嘴:首先要选择更接近妈妈乳头的奶嘴,降低乳头混淆的概率。宝宝出生6个月内妈妈乳房乳汁流出的速度差异不会太大,不必按照奶嘴厂家的建议按阶段提升奶嘴的型号,改变所谓的奶流速。背奶的妈妈要注意,如果瓶喂宝宝时,发现宝宝吸吮时非常用力、边吃边哭闹,很可能是需要加大奶嘴的型号了,这通常要等到宝宝满6个月以后。
2、正确的抱姿:瓶喂宝宝时,宝宝需要以接近直立的姿势抱在大人怀中,这样奶瓶可以以接近水平的状态哺喂,能有效降低奶流速,宝宝也更容易调整吸吮时的呼吸节奏。
3、正确的握瓶:瓶喂时,要避免高举奶瓶,也不要把瓶底越竖越高,以免奶过快地流入宝宝的口中。
4、正确的节奏:瓶喂正确的节奏是喂-停-喂-停,千万不要让宝宝一口气吃完一瓶奶(比如短于5分钟喝完180ml奶)!瓶喂时注意观察宝宝的表情和吞咽声,如果发现宝宝双手紧绷或者眉心皱紧,或者吞咽声大(咕咚咕咚)且连续不断,就说明吃得太快了。要把宝宝向前微倾,奶瓶放低、拔出或放在宝宝下唇上,让宝宝调整呼吸,等耐十秒左右,待宝宝再次恢复吸吮动作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奶嘴放在宝宝的下唇上,宝宝不再紧迫寻找,就可以停止这次喂奶了。
5、保证所有参与者都能正确瓶喂:如果由妈妈以外的家庭成员参与瓶喂宝宝,一定要让参与者清楚何为错误的瓶喂,其不良后果是什么。宝妈要详细讲解正确瓶喂宝宝的注意事项,并且帮助参与瓶喂宝宝的家庭成员正确操作。

[ 本帖最后由 四院韩路 于 2019-9-14 12:42 编辑 ]